文︱陆弃
12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场研讨会上爆料称,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绝大部分军事援助并未真正送达乌克兰,而是留在了美国,用以“振兴本国的军事工业基础”。这一言论无疑让人对美国对外援助的真正目的产生了质疑。布林肯的话直接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所谓的“援助乌克兰”,实际上充其量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幌子,而更大的收益则流入了美国自己的国防工业。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以援助乌克兰为名,向该国提供了近1000亿美元的资金,但布林肯明确指出,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并未用在直接支援乌克兰,而是进入了美国的国防制造业和工业基地。这种情况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政治隐喻,而是美国在地缘政治斗争中利用战争与危机达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典型做法。美国用“援助”打着全球“帮助他国”的旗号,实则通过战争、冲突和对外支援为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转嫁了战争的成本,也让自己成为了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从2022年乌克兰局势升级至今,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然而其中有690亿与乌克兰本身毫无关系。美国的“援助”计划并非纯粹的无偿帮助,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将资金流回到美国自身的利益体系中。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被用于援助与美国自身安全、经济、政治等相关的项目,完全没有直接与乌克兰发生任何联系。例如,美国国务院运作的“对外军事融资”项目,其资金并不直接用于乌克兰,而是通过各种合同和订单进入了美国的军工产业,几乎成了为美国国防工业提供资金的“提款机”。
更为离谱的是,这些所谓的“对外援助”并不仅限于军火和武器系统,还包括了大量看似不相关的项目,比如移民署、难民援助署、能源部门、甚至打击“虚假信息”部门等,这些部门获取了“对外援助”中的一部分。可以说,美国的“援助”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乌克兰战斗,更多的是为了通过这场战争,帮助美国本土的各个行业,从军工业到技术产业,再到那些与国家安全和全球影响力相关的各类项目,获益匪浅。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这种“援助乌克兰”的方式,其实就是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转化为自己的“提款机”,通过危机牵引着全球资本流向美国本土,尤其是那些与战争、军事相关的产业。美国通过发动战争、加剧冲突,然后利用这种冲突为自己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最终将“援助”的资金和资源大部分留在了本国。
特朗普曾经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并非空洞口号。在现实中,这一政策通过美国的军事、外交战略,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通过直接的军事援助,还是通过间接的经济转移,特朗普的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每一次动作,都在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提供强大的支持。乌克兰的困境、俄罗斯的挑战,甚至是全球的政治格局动荡,都成为了美国通过“援助”积累自身资本和资源的机会。
布林肯的这番言论,表面上看似透露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点内幕,实际上却暴露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现实:美国通过战争与冲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输出了自己的影响力,还通过这些冲突为自己的国内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流入。这种做法也让美国得以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将战争和政治冲突转化为可以在国内获利的经济工具。
然而,这种“援助”背后隐藏的利益结构,带给世界的却是更多的不稳定与动荡。每当美国以“援助”为名,实际上背后却隐藏着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巨大算计。无论是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是其他国家的经济支援,美国似乎总是通过这种方式将全球资源转化为自己国家的财富。而这一切,始终以他国的苦难为代价。
美国的“援助”并非单纯的仁慈,它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换。无论乌克兰局势如何发展,美国始终能够通过这场危机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而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如何在美国这种“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下,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独立性,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