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一下嫦娥6号飞行31马赫,被互联网军事黑导游们借机骗流量骗钱的事。还有人不服气,说大家关注的不是31马赫,而是31马赫速度下还能进行控制,还能精确控制落点,如果这种技术用在弹道导弹上,不吓人么?还有人说,对于氢弹而言,误差1公里意味着什么,误差16公里意味着什么?
好吧,黑导游们不仅是打算坚决让郑成功弹一辈子钢琴,而且还是把中国弹道导弹技术黑的最惨的一次。
那我就一条条拆解黑导游的话术。
第一,31马赫下实现控制,是人类第一次么?再重复一次,1968年苏联探测器是以每秒11公里速度返回地球,然后进入大气层后,进行跳跃式再入减速。这个速度比黑导游们炒作的31马赫快,苏联1968年是不是实现了有效控制?
然后再看,探测器6号减速之后,采用半弹道方式精确控制降落地点,苏联的联盟号宇宙飞船,美国的阿波罗,中国的嫦娥5号,嫦娥6号都是先经过跳跃式返回方式,大幅度减速之后采用半弹道返回这种方式控制的,这种方式不是工作在30多马赫条件下的,最多是20马赫,姿态上看是返回舱屁股向下头朝上,利用控制质心的方法对飞行线路进行修正,弹道导弹末段控制可不是这样的。由于这种控制方式是比较精确的,所以从60年代一直用到现在。到了黑导游们嘴里,根本不存在跳跃减速过程,就变成了在31马赫下进行降落精度控制了。而且相信黑导游的网民也不想想,让嫦娥6号以31马赫穿越大气层,那嫦娥6号还能烧剩下多少?别说嫦娥,弹道导弹再入也要减速,不然弹头可能解体,航天系统的工程师们要是敢玩31马赫穿透大气层,脑袋就可以不要了。
然后我们再说精度,嫦娥6号任务总设计师宣布返回精度16公里,而10年前,嫦娥5号同样速度,同样方式返回,精度是小于1公里。哪个精度更高?这么多人嚷嚷着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自己用大脑把记忆找回来过么?
其实嫦娥5号的1公里和嫦娥6号的16公里,都有一定随机性,并不说明谁更好,因为返回舱落地前要两次开伞,先开网状的超音速伞,减速到亚音速,才能开降落伞。这个阶段还要受到气流影响。反正对于返回舱回收而言,无非就是地面回收人员开车多追一会,只要落在预定降落场内,这个精度就是成功的,追求过高精度反而没意义。
下面我们再看弹道导弹是这样吗?不要说16公里偏差,我们的洲际弹道导弹打到美国如果精度是1公里,那就丢死人了。当年我们洲际导弹刚出来的时候技术不先进,惯性导航设备漂移大,误差能到1公里,曾经一度被嘲笑。但是现在惯导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设备漂移越来越小了,而且各国的洲际弹道导弹除了惯性导航,有的还要加上星光制导,精度都在百米级内,这种精度不仅仅是用来打城市的,还是要求打击对方弹道导弹发射井的,只有落点在发射井100米内,产生的超压才能干掉加固的导弹发射井。而且精度高就可以使用低当量,达成同样的效果。哪有把弹道导弹精度从百米级提高到公里级,甚至16公里的?让弹道导弹学嫦娥,那不就是硬说郑成功是钢琴家么?顺便再说个小知识,核弹的杀伤半径公式很容易查到,差不多是1.5乘以核弹当量的立方根,算出来是公里数。比如50万吨级弹头在公式里取值50,因为单位是万吨。精度16公里的导弹,弹头当量必须要到1000万吨以上才勉强够用。
至于说有人幻想在月球设立导弹基地,从月球发射导弹打击地球的,还是让火箭军直接哭死得了。且不说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再把弹道导弹搬到月球上需要什么成本,就算能做到,导弹从月球飞到地球,那也要3、4天功夫,这还叫一小时打遍全球么?如果我们用3、4天时间才能从月球发起核反击,那只能说袁隆平爷爷把黑导游和顾客们喂得太饱。
[点赞]听着就觉得很厉害[鼓掌]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