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万圣节”成为了社交热议的话题。在上海迪士尼、巨鹿路等地,人们装扮成《甄嬛传》中的角色形象,如安陵容、甄嬛、祺贵人等,与围观群众一起唱《采莲曲》;还有人模仿明星、名人,扮成那英、向太、关晓彤、李佳琦、蔡徐坤等明星造型,成为了社交平台的热搜。这场cosplay的狂欢也引发了全网的热烈讨论。
许多网友对此表示非常有趣,认为这就像是在看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也有网友调侃说这是“西方节日本土化”“只要不影响公序良俗,释放一下自我也挺好的”。当然,也有人持批评态度,认为过洋节的年轻人是在崇洋媚外,并反对在中国过外国节日。
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保持自身文化的自立自强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也能促进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全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待“上海万圣节”这一事件上,舆论不必过于敏感。这只是一场年轻人肆意发泄情绪、缓解生活压力的节日狂欢。我们不妨多一份包容,少一些说教。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性不断提高,许多年轻人都选择背井离乡,在异地打拼。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他们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又无处诉说。因此,他们需要寻找一些窗口来发泄情绪、缓解压力。在这个背景下,“上海万圣节”成为了他们寻找乐趣和团聚的契机。他们对这个节日进行了本土化改造,这反而彰显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为何还要对他们进行过多的苛责呢?
推陈出新,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媚外,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包容不同的优秀文化形态,在开放包容中发展自身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国外一些地方,当地过春节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庆祝中国春节,舞龙舞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