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内陆小国瑞士地缘环境怎么样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1-21 15:06:21

人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国家同样有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比如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注定的。没哪个国家能选择本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但地理环境其实并没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国家的地理环境都是优势与劣势共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位于欧洲中部地区的瑞士国土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瑞士是一个领土完全被周边国家围绕的内陆国:东部是奥地利、西边是法国、北方是德国、南面是意大利。

世界上大部分内陆国都比较落后。缺乏出海口的内陆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存在先天的缺陷:地球表面71%左右的面积是海洋、29%左右的面积是陆地,而且海洋在地表相互连通成为一个整体。哪怕只有一公里的海岸线就可以进入海洋,而进入了海洋就意味着可以到达世界上150个沿海国家的家门口。内陆国相对于沿海国家而言在海运海权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先天短板。当然内陆国也可以采取借用其他国家港口出海的方式进行对外贸易。

可这需要支付运费、港口使用费等各种费用。这不仅会增加商品的成本降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在无形中相当于使本国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制约。借别人的港出海意味着随时可能被卡脖子。要想借别人的港口除了要花钱打点之外说不定还得满足对方提出的一些外交诉求。这会导致本国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处于被动局面。瑞士不仅是一个内陆国,而且还是一个多山内陆国。

全境地形高峻的瑞士大致分为三个自然地形区: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瑞士国土总面积60%左右、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瑞士国土面积10%左右、中部高原占瑞士国土面积30%左右。瑞士平均海拔约1350米。这种地缘环境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及其所塑造的古老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成就了瑞士丰富的旅游资源。弊端则是瑞士全境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农耕。瑞士的耕地只占国土面积6%左右。

多山地形不利于农耕,同样不利于修筑道路。在古代阿尔卑斯山区的生活长期处于一种内向和封闭的状态,直到公元1230年前后贯通阿尔卑斯山南北圣哥大山口的通道开通。从此欧洲南北的交通条件由此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这一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才使其战略地位变得越发重要起来。如今瑞士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于欧洲各大地缘势力交汇的十字路口。这意味着谁控制了这里就能对战略对手形成压制。

这自然会引起各方势力的觊觎之心,但谁也不能将瑞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因为无论谁控制了瑞士都势必激起竞争对手的强烈反弹。直到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确定瑞士为世界首个永久中立国。各方势力在反复争夺瑞士无果后终于达成妥协将其作为彼此之间的战略缓冲区。瑞士的中立得到了欧洲各大强国的背书。任何一国如表露出对瑞士的野心就会遭到其他国家的遏制。在这种情况下瑞士无需担心被周边大国入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整个欧洲陷于战火的大背景下瑞士却始终保持和平。瑞士经济得以在无战火破坏的状态下实现不间断发展。瑞士还利用自己的中立国身份大力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几乎都在瑞士银行开设有户头:这其中有各国的国家存款,也有各国政要、财团的存款。这不仅使瑞士得以从金融业务中大赚一笔,而且还使瑞士成功把自己打造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金融节点。谁敢动它就相当于与世界各国为敌。

二战时期瑞士西部的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东边的奥地利被德国合并,南面的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此时的瑞士已完全处于轴心国势力范围包围之中。瑞士实行的是武装中立国策。在成为永久中立国后瑞士丝毫没放松国防建设。二战时期瑞士面对轴心国的四面包围先后进行了3次总动员集结起50万部队。事实上早在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前41个小时瑞士就进行了第一次动员。

这与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几个中立国面对德国的闪电战袭击时的手足无措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战期间瑞士在莱茵河畔的国境线上筑起了防御工事。当时担任瑞士武装部队总司令的亨利·吉桑制定了“内堡计划”:将整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巨大城堡,而在城堡之中还有内堡。即使敌人攻陷了城堡的外围工事仍必须逐一夺取内堡。这时瑞士多山的地形反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当时瑞士在全国的交通要道、桥梁、隧道、山口等地都安放了炸药。一旦遭遇外敌入侵就立即引爆。由于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所以一旦桥梁隧道被炸毁就会与外界失去联系,然后瑞士就能发挥自己全民皆兵本土作战的优势关门打狗。事实上希特勒的确曾一度制定过入侵瑞士的计划,然而这一计划却被瑞士人掌握了。他们迅速动员起来在阿尔卑斯山的隘口修建了大量堡垒并加强了对边境的巡逻管理。

他们还计划在德国入侵之后放弃巴塞尔、苏黎世、沙夫豪森这些谷地城市,直接转入阿尔卑斯山区跟德国人游击到底。德国擅长的是打闪电战:先用飞机炸,再用大炮轰,最后坦克碾。瑞士的山地地形限制了德国这种战术的发挥,而更利于本土作战的瑞士人。同时瑞士在军事上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就是拥有德国通往意大利的圣哥达隧道。德国必须通过这条隧道才能把物资和武器运输到意大利以支援南线的战局。

对此心知肚明的瑞士在圣哥达隧道埋下了大量地雷。一旦德国入侵他们就会立即炸毁圣哥达隧道从而使德、意法西斯之间唯一的陆路联系被彻底切断。瑞士就像是一只刺猬。为什么捕食刺猬的动物很少?因为刺猬肉少而多刺。这意味着能吃到的肉和为吃肉而付出的代价完全不成正比。瑞士地盘不大且基本以山地为主,而且资源也并不丰富。瑞士唯一可能被人觊觎的就是地处欧洲中心腹地的地缘区位。

可这一敏感的地缘区位就注定瑞士将会是一只多刺的刺猬——且不说执行武装中立国策的瑞士本身具备一定实力,更何况任何企图吞并瑞士的举动都必将引起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二战中的德国仔细分析后认为一旦陷入到瑞士人的游击战中就会大大牵制自己在正面战场对抗美英盟军和苏联红军的兵力,同时也将彻底失去联系意大利的陆路通道和自己的资金中转通道。退一步讲即使打赢了也不过得到一个基本都是山地的弹丸小国而已。

这样一桩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亏本生意自然没人愿意做。瑞士就这样得以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瑞士的中立国身份还使得世贸组织、国际足联、国际奥委会等国际组织都把总部设在瑞士。这些国际组织都有相当雄厚的资金储存在瑞士银行。这对瑞士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瑞士虽地形崎岖,但自然环境非常优越。瑞士气候复杂多样呈现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替影响的特点: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瑞士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少量盐矿、煤矿、铁矿和锰矿。瑞士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可海拔较高的瑞士作为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瑞士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瑞士全国森林面积达到了127万公顷。由于自然环境优越,所以瑞士也被称为花园之国。多年来瑞士政府通过政策不断发展本国的旅游业使其成为继工业、金融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位于法、德、意等国之间的特殊位置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尖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来到瑞士。因此瑞士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科研中心。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指数排行中名列第一的国家就是瑞士。2022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瑞士名列第二。目前瑞士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科研中心。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瑞士这个内陆山地小国就占了14家。瑞士虽是一个内陆国,但却非常富裕发达。

0 阅读:24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