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前的叙利亚是什么样的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5-04-23 16:56:50

2024年底已打了十多年仗的叙利亚一夜变天:原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出走莫斯科。反对派武装随即声明阿萨德家族对叙利亚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已结束。目前叙利亚正处于不稳定的政治过渡时期。叙利亚战争到底是怎样爆发的呢?战前的叙利亚是怎样的呢?叙利亚的文明史很悠久,但叙利亚的国家史很短暂。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叙利亚境内就已有了原始人类活动的踪迹。当古埃及和中东两河流域的文明兴起时叙利亚也诞生了一些城邦小国。当丝绸之路被打通后叙利亚成为联系中国、安息、罗马等国的交通要道。

中国东汉时期奉命出使的甘英就曾抵达过叙利亚。叙利亚这片土地有着如此悠久灿烂的历史,然而叙利亚作为统一民族国家的历史却是近现代以后的事了。在古代叙利亚只是对那一地区的称呼,而从来也不曾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叙利亚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的十字路口地带。这种特殊的地缘区位使其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埃及、赫梯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各路势力都曾在叙利亚留下自己的活动痕迹。

在罗马帝国及其后继者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这里曾是基督教的重要传播中心,但在公元636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叙利亚逐渐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如今阿拉伯人占叙利亚总人口80%以上,此外叙利亚境内也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等少数民族。叙利亚的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内部又分为逊尼派、什叶派等不同派系。千百年来阿拉伯人中流传着一句谚语:“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必与之齐名”。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是一座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池。

地处交通要冲的叙利亚同时兼具中东国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双重身份。古老悠久的历史沉淀为叙利亚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从而使叙利亚得以拥有毫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底蕴。1918年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属地的叙利亚成为法国委任托管的地区。法国统治时期为了分化叙利亚人就刻意扶持作为少数派的阿拉维教派:法国统治时期叙利亚政界、军界、商界的大佬们多出自阿拉维派。人口占少数的阿拉维派成功控制了叙利亚的经济命脉和枪杆子。1944年叙利亚趁欧洲列强忙于二战的有利时机宣布脱离维希法国而独立。

这一时期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以统一阿拉伯世界为己任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成立,此后逐渐在阿拉伯各国创建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叙利亚从此形成了一种强烈渴望成为阿拉伯国家领袖的情结。1948年联合国批准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成立以色列国的请求。阿拉伯人对此视为赤裸裸的"入侵"。1948年5月14日多个阿拉伯国家联合出兵向以色列发起进攻。在这场战争中出兵最多的阿拉伯国家是埃及,而叙利亚则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叙利亚和埃及这两个世俗化的阿拉伯国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6年叙利亚东部发现了卡拉丘克油田,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埋藏不深却价值很高的油田。如今叙利亚的石油储量约为20多亿吨在中东国家中排名相对靠后,但这些资源仍足以让数百万民众过上富足的生活。1958年叙利亚为实现统一阿拉伯世界的目标而与埃及、也门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可联合国家成立后埃及把所有叙利亚的企业和银行国有化,开罗被确定为整个共和国的首都,几乎所有的政府成员都是埃及人。深感被欺骗和出卖的叙利亚人于1961年9月27日发动军事政变,次日宣布联盟解散、重新成立了独立的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

叙利亚重新独立后开始大力开发石油资源也赚了不少钱,但当时的叙利亚政府腐败严重:军队和政界高层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大肆侵吞了国家财富。1970年哈菲兹·阿萨德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以及阿拉维派在叙利亚政界、军界、商界的强大实力发动政变接管了政权开启了阿萨德家族对叙利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叙利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从1970年到1980年短短十年间叙利亚国内生产总值从17亿美元猛增至130亿美元。到了80年代叙利亚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敞开国门吸引外资大力推动油田的深度开发。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中东地区的战事逐渐平息。随着叙利亚承受的军事压力逐渐减小使其得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发展经济中。这一时期叙利亚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哈菲兹·阿萨德还大力扶持轻工业推动叙利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可这种转型并不容易。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业的叙利亚缺乏强大的工业基础。要建立起完整的重工业体系非得投入巨额资金才行。叙利亚的油田收入根本撑不起工业发展的开销,又缺乏外国投资来填补资金缺口,所以最后只能靠国有企业勉强维持一些关键产业的运转。

2000年哈菲兹·阿萨德去世后他儿子巴沙尔·阿萨德接任叙利亚总统。此时的叙利亚并不算很富有:叙利亚的人均GDP还比不上阿联酋、卡塔尔、沙特等海湾土豪国的零头。那时叙利亚的工农业基础也比较薄弱并不算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另一方面那时的叙利亚也有自己独特的长处——那就是生活非常安宁。叙利亚兼具中东国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双重身份:绝大多数叙利亚人信奉伊斯兰教,但面向地中海的叙利亚自古以来也受到欧洲文明的辐射。叙利亚独特的人文环境使其成为了中东地区一个世俗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叙利亚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奉行政教分离的世俗化国策。中东地区常见的教派之争在当年的叙利亚几乎是见不到的。在叙利亚也很难见到像沙特等海湾国家那样把自己完全遮盖在面纱里的女性。古老的城市、壮丽的建筑、优美的风景、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使当时叙利亚成为了一个优雅的国度。在这里见不到其他中东国家常见的暴力冲突,在这里能见到的是充满人文底蕴的名胜古迹。尽管经济上并不算很富裕,但那时叙利亚人的生活也还过得去:当时叙利亚不仅能实现粮食自给,而且还是阿拉伯世界的五个粮食出口国之一。

那时的叙利亚不仅能满足民众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学传统和充满活力的电影产业。那时的叙利亚尽管并不是一个繁华富裕国家,但这个国家的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2000年至2011年间叙利亚经济总量从800亿美元增至2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由人均GDP11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这时的叙利亚已跻身全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虽比上不足却比下有余。如果叙利亚照此路径发展下去将会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国家,然而战争的爆发使所有希望全都化为了泡影。

叙利亚战争从2011年爆发以来已持续长达14年。迄今为止叙利亚局势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过去的14年间叙利亚内战演变成为一场多国参与其中的国际性战争: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伊朗、土耳其、俄罗斯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介入。叙利亚战争造成约70万人丧生,加上因战乱流亡国外的难民导致叙利亚人口锐减近三成。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就已停止公布经济数据,但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光是在2012年一年叙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暴跌了50%。此后叙利亚经济持续下滑。如今叙利亚的经济状况可能还不如上世纪90年代。

2019年叙利亚的经济总量约为200亿美元。在考虑到物价上涨影响的前提下这个数字和冷战结束时的水平几乎相当。换句话说冷战结束以来叙利亚30多年的经济成果已在过去十多年战乱的冲击下几乎化为乌有。从首都大马士革到代尔祖尔、阿勒颇等重要城市几乎都在战乱中变成了一片废墟。尽管目前有伊朗、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表示愿意协助叙利亚进行重建工作,然而要想真正恢复经济、重振国力还是要靠叙利亚人民自己的努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的状况估计不会有太大变化。

0 阅读:1
鸿鹄之志从国始

鸿鹄之志从国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