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繁荣富裕、军力强大的伊拉克咋就变成了一个战乱国家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5-04-23 15:44:10

今天的伊拉克几乎就是危险的代名词——只要人们一提起伊拉克似乎总会首先想到炸弹袭击之类的事。谁能想到曾几何时伊拉克所呈现给世人的却完全是另一番形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伊拉克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变成了英国委任托管的地区。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1958年伊拉克爆发军事政变推翻了费萨尔王朝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为首的复兴党军官集团发动政变接管了伊拉克国家政权。贝克尔执政期间伊拉克仿效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削减外国资本对石油贸易的控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70年代正是国际油价上涨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所有产油国都受益匪浅。当时的伊拉克是仅次于沙特和伊朗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备国。那时的伊拉克就像今天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海湾国家一样凭借自己掌握的黑金资源赚得盆满钵满。从1972年起伊拉克开始将外国石油公司国家化并将石油收入用来建造军队。尽管此举得罪了美、英等西方国家,然而却大幅度增加了伊拉克的财政收入。石油出口为伊拉克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于是伊拉克的经济如同油田中井喷的石油一般迅速腾飞。

沙特等海湾国家同样通过石油出口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却没能带动国内产业体系的升级换代。迄今为止这些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仍是相对较低的。可在伊拉克石油财富却带动了工业、农业与服务产业齐头并进发展。伊拉克利用石油收入大搞基建:首都巴格达建起了足以比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楼大厦、五星级酒店、现代化机场。伊拉克全国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即使是伊拉克最偏远的农村也实现了通电、通自来水。伊拉克经济的空前繁荣吸引了大量来自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劳工。当时伊拉克的薪资水平在整个亚洲也是位居前列。

1978年伊拉克的外汇储备接近400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1980年伊拉克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32位,而当时伊拉克总人口只有1300万。这年伊拉克的人均GDP超过3900美元,而当时的已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的韩国人均GDP只有1704美元。1979年局座张召忠在伊拉克工作时的收入只相当于当地人收入的1/30左右。要知道局座当时在国内可是属于高收入群体的。实际上当时伊拉克人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是不用花钱的。当时伊拉克的社保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免费: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养老、免费的教育、免费的住房。

如今就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没能完全做到这些,但伊拉克早在40多年前就已做到了。当时伊拉克每万人拥有60多个床位。要知道中国直到2011年的同类数据是每万人38.1个床位,而美国的同类数据则是29个。当时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洋房与汽车,当时巴格达的市政建筑以及街道上跑的豪车可以说比后来被视为土豪之城的迪拜更有型有范。80年代初伊拉克的小学入学率已高达100%,而大学生的入学率超过惊人的55%。那时伊拉克的繁荣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物质层面,也同样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

此时已高度世俗化的伊拉克女性可以自由上学、工作、穿短裙。伊拉克甚至出现了女性法官、议员。在那时的巴格达街头随处能见到电影院、咖啡馆、西式餐厅看起来和欧美发达国家没啥区别。当时有很多外国学子慕名来到伊拉克留学。这一切在宗教保守氛围浓厚的中东显得格外突出。除了经济繁荣、社会开放之外当时伊拉克的军事实力也极其强大。那时的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

此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伊拉克甚至还制定过自己的核计划。是的,你没看错。直到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出动14架飞机偷袭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约20公里处的核反应堆才使伊拉克的核计划最终宣告破产。伊拉克曾凭借雄厚的家底自称是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样一个经济繁荣、军力强大、社会开放的国家咋变成了战乱危险的国度呢?

现在有些人总喜欢说萨达姆执政时期的伊拉克有多么繁荣昌盛,但殊不知伊拉克恰恰就是在萨达姆上台后开始走下坡路的。在1968年复兴党政变夺权的过程中萨达姆立下了汗马功劳。萨达姆是当时的复兴党领导人贝克尔的外甥。萨达姆在贝克尔的影响下加入了阿拉伯复兴党投身政治运动。1968年政变后贝克尔成为了伊拉克总统,而立下大功的萨达姆则被贝克尔提拔为副总统。贝克尔不会料到此举相当于给自己埋了定时炸弹。1976年贝克尔被诊断患上心脏病,于是他把很多国家大事交给萨达姆处理。实际上萨达姆早已暗中培养了自己的党羽势力。

萨达姆在代理国事期间逐渐架空了贝克尔。1979年7月16日萨达姆就任伊拉克总统正式成为伊拉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已被架空的贝克尔则被迫完全退居二线。这时萨达姆接管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当时伊拉克的人均年收入是8100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约是1美元兑换1.49元人民币,所以8100美元大约相当于12069元人民币。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觉得一年才挣一万多,那一个月也就一千元上下嘛。今天一个月挣一千多元当然不算什么,可1979年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是个什么概念?

萨达姆上台后第二年就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到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时伊拉克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500亿美元。伊拉克在战争过程中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这一战使伊拉克的国力至少倒退了五十年。战后伊拉克欠下了几百亿美元的外债。萨达姆为了赖掉这些债务索性出兵灭了最大的债主科威特。这时美国集结起3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军痛揍了伊拉克一顿。在这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阵亡2万人、受伤8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了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2/3以上。这场战争还造成伊拉克3664名平民丧生和高达二千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再次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连续三场大战耗尽了伊拉克的元气。如今的伊拉克早已不复上世纪80年代初的繁华景象:当年3.5元伊拉克第纳尔就能兑换1美元,而如今却需要2000第纳尔才能兑换1美元。极度的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战争摧毁了伊拉克大量基础设施。在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伊拉克人一度恢复物物交易。钱一度在这个国家失去作用。

由于大量学校在战争中被炸毁,于是在伊拉克就出现了世界罕见的奇景:大部分孩子因为无法上学而成为文盲,反而是从80年代以前走过来的中老年人知识层次比较高。医院也在战火中被炸毁了,于是医生们进入各个社区为人们诊病,他们并不收取报酬,只要管饭就行,因为钱在战后的伊拉克几乎没任何用处。其实不只是医疗行业,事实上在伊拉克战后初期很多人都是通过这种为他人提供服务换来一顿温饱的方式度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如今的伊拉克比起战后初期相对好些了,不过时不时响起的爆炸声仍提醒人们这里仍是一片动荡不安的土地。

0 阅读:0
鸿鹄之志从国始

鸿鹄之志从国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