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率先攻占柏林之谜

玉宿 2023-01-01 17:02:42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世界媒体盛传斯大林又“重返”莫斯科,俄罗斯总统普京顺应民心,正率领成千上万的苏联老战士和广大民众,以不亚于去年西方纪念盟军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规模,纪念苏联红军攻克柏林60周年,因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彻底胜利的标志。俄罗斯的老战士们在庆祝自己的“胜利日”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称颂斯大林把马列主义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极致,英明果断地指挥苏联军民一举攻占了希特勒的老巢。而西方媒体坚持一些奇谈怪论,说苏军先于盟军攻下柏林是斯大林耍阴谋的结果,还说什么盟军完全有实力先攻下柏林,只是因为盟军统帅胸怀宽广,顾全大局,才把先占柏林的荣耀让给了苏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苏军率先攻入柏林,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楼?从军事科学的角度分析,这里有什么奥妙?中外军史专家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对此重新作了解读。

6大原因,使盟军十分无奈地让苏军捧走了攻克柏林的桂冠。

1944年夏季,在急如星火地发起了诺曼底登陆战之后,美、英德庞大兵力终于踏上了欧洲的土地。此时,苏军主力正在白俄罗斯与德军对峙。从地图上看,从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到柏林,与从诺曼底到柏林的直线距离大致相当。双方在同等距离上展开了奔向德国首都的竞赛。苏联和英、美都力图抢在对方之前攻占柏林,以证明自己的社会制度在战胜法西斯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双方的军人来说,攻克柏林也是这场战争中的最大目标。

但随后事态的发展,使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发现盟军想先于苏军攻进柏林是不可能的,于是十分无奈地放弃了先占柏林的目标,并很艰难地逼使英军主将蒙哥马利停止躁动,服从自己的决定。现在分析起来,当时艾森豪威尔这样做,有6大原因:

一是德军妄图拖延战争的情报让盟军统帅产生了疑虑。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此前得到消息说,由于柏林受到苏军严重威胁,德国政府已准备撤出柏林,政府机关迁至南德山区的可能性极大,并且狂热的党卫军、盖世太保以及忠于希特勒的分子将集结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地区,包括阿尔卑斯山、奥得河西部和意大利北部山区,重新组织力量顽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柏林作为“地理目标”的军事意义就大大下降了。盟军情报人员还指出,纳粹分子一旦占领上述山区,便可利用有利地形和新发明的“秘密武器”进行坚守,构筑地下设施发展军火和储备大量粮食,训练大批青年组织地下军,进行游击战,这样就可以把战争坚持下去,甚至可能“光复”整个德国。艾森豪威尔认为,如果德国的这一阴谋得逞,就会使美国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不仅意味着盟军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对于达到军事上迅速取胜、尽快结束战争的战略目的极为不利。因此,盟军在德国中部地区及早前出到易北河与苏军会师十分重要,这一方面可以切断德国政府南撤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德军分割成南北两大部分,使之失去相互联系,有利于粉碎德国继续拖延战争的企图。

但是,联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基于此情况的军事计划遭到了英国人的反对。出于垄断资本主义对红色共产主义本能的恐惧,英国政界和军界要员强调务必抢先占领柏林,因而对统帅部的战略计划提出了疑问。因为按照艾森豪威尔的计划,在战术上,英国要把起先以柏林作为主要进攻方向改为通过莱比锡到德勒斯顿方向,并且抽调走了美国第9集团军,使21集团军群战线拉长而失去进攻力量,这就排除了英美联军先于苏军进入柏林的可能。

二是为了遵守盟国在雅尔塔会议上对苏联的承诺。1945年2月,苏、美、英3巨头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在会上,斯大林指出,由于苏联在对德战争中首当其冲,付出了最大牺牲,作出了最大贡献,柏林理所当然应由苏军占领。对此,美、英首脑都没有异议,即便是一向好大喜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此时也只有沉默的份。他们清楚,此时的苏军距柏林只有60公里,而自己的军队还在600公里开外,争夺柏林显然无望,何必去得罪俄国人呢!在美国当时的政策中,还有一个要加强对战后意大利的控制问题。为了保住战后管理意大利的有利地位,不让苏联插足亚平宁半岛,美国有意承认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权。于是,这次会议,划分了美、英、苏3国占领德国的范围,柏林自然被划在苏占区内。也就是说,即使美英军队流血牺牲打下了柏林,也要交给苏军来进占,对于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作为精于算计的大资产阶级代表的盟军统帅自然不想“犯傻”。

三是希特勒的突然反扑打碎了盟军妄图背着苏联与德军单独媾和的梦想。面对苏军和盟军的两面夹击,希特勒采取的防御原则是“东拼西让”和固守柏林,即在英美联军到达之前,竭力阻止苏军的前进速度,把战争拖延下去,实在不得已时把柏林军交给美英联军,向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的西方投降。因此,当盟军从西部向德国腹地推进的时候,沿途的德军纷纷向后溃逃,同样仇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德军将领们更希望由美英联军占领德国首都。他们与苏军打了4年恶战,怨极仇深,害怕遭到苏联人的惩罚,因此宁愿对美英联军让路放行。盟军中不少将领特别是英军首脑丘吉尔和蒙哥马利等人对此沾沾自喜,恨不得马上让德军将士“认祖归宗”、联为一体,共同来对付社会主义苏联这一“洪水猛兽”,但他们低估了希特勒的疯狂性。当盟军进抵卢森堡、比利时和德国交界的阿登地区时,希特勒拼凑了20个师的兵力,于1944年12月16日晨5时30分,突然向盟军发动了进攻,盟军猝不及防,仅一周时间,德军就向西纵深推进96公里多。1945年1月初,双方发生激战,盟军形势不妙,丘吉尔不得不向斯大林求援。苏联为了支援西线盟军,把原计划1月20日进攻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提前了8天。苏军的进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把13个战斗力最强的师从西线调往东线,从而减轻了西线盟军的压力。西线盟军于1月28日把法西斯侵略军赶回德国边境,恢复了原来的战线。在阿登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多人;德军付出的代价更大,伤亡8.2万人。这场战役打乱了盟军进军柏林的时间表,使他们的计划推迟了6个星期,从而使美英军队抢在苏军之前到达柏林的计划成为泡影。这时盟军距柏林尚有480公里,而苏军距柏林只有60公里左右,并已做好了攻打柏林的准备。盟军鞭长莫及,只能徒唤奈何。

四是盟军缺乏后勤支撑,明显缺乏先于苏军攻克柏林的实力。美军主将布莱德雷认为:要攻取柏林,必须以重兵长驱北进,强渡易北河杀向柏林,如此漫长的距离将使盟军后勤供应异常紧张。全部机械化的美英军队对汽油的消耗巨大,为此将不得不停止盟军在德国的绝大部分攻势,腾出大部分汽油供给向北进军的部队。而苏军距柏林已近在迟尺,在美军到达柏林之前,这座城市恐怕早已落入俄国人的手中。退一步说,即使苏军不能占领柏林,盟军要长驱直入攻占柏林,也绝非易事。德军肯定会在柏林方向集结重兵进行最后顽抗,而易北河到柏林之间的地形非常不利于盟军进攻。为攻克柏林,盟军的伤亡恐怕将非常大,因此布莱德雷认为进攻柏林是“以高昂的代价去沽名钓誉”,盟军不值得去冒这个险。

五是美军想保存实力对付日本,并想讨好苏联争取苏军也来对日开战。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对日本法西斯集团恨之入骨,此仇非报不可。因此艾森豪威尔在对德开战时没有忘记,由于美国的后备力量不足,兵力动员已很困难,对日作战补充兵员只能从欧洲战场来解决,因为,他率领的美军还要东赴太平洋对日作战。在与凶悍顽强的日军的浴血苦战中,美国大兵不知还要死多少人,因此迫切需要苏军在歼灭日军的大战中助美军一臂之力,而为先占柏林同苏军闹翻显然不值得。

六师一向怕死人的美军首领担心主攻柏林“伤亡太大”。4月15日,艾森豪威尔在易北河畔问美军主将布莱德雷:“攻克柏林需要多大伤亡?”布说:“至少需要牺牲10万人!”艾森豪威尔一听就心里发毛:自诺曼底登陆以来,美军一共阵亡13.5万人,而攻占柏林又要阵亡10万人,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况且,此时美军到达易北河的只是先头部队,大队人马还远远落在后面,兵力并不足以强攻柏林。因此,他决定先按兵不动。至于英国人的反对,他不怕,因为在对德作战的远征军中,英国的军队只占1/4,美军占3/4,美国的意见终究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斯大林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有礼有节地把先攻柏林的胜果揽入怀中。

其实,早在1944年1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基本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企图,以后根据战争的进程日益明确。随着红军离柏林越来越近,希特勒当局考虑到毫无出路的处境,有可能在西部战场停止抵抗,给美英军队放开通往柏林的道路,以避免把柏林交给苏军。因此,必须尽快发起攻打柏林的战役。

1945年3月29日晚上,应斯大林的召唤,苏联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兼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带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柏林战役计划来到了克里姆林宫。

同往常一样,斯大林默默地同朱可夫握了握手,似乎是继续不久前中断的谈话似地说:“德国的西方战线已彻底崩溃了,看来希特勒军队并不想阻止美英联军的推进。然而在同我们作战的各个重要方向上,德军却在加紧部署兵力。你看看这张图上关于德军的最新情况。”

斯大林抽着烟斗,盯着地图,猛吸一口烟,沉重地说:“我看,将会有一场恶战。”

斯大林的分析是正确的。他一方面发动外交斗争,督促盟军加强在西线的进攻力度,牵制德军,防止德军把主要剩余力量全部集中到东线来,并一再及时地揭露和反对盟军妄图背着苏联与希特勒单独媾和先占柏林的阴谋,一再提醒盟军首脑们务必遵守雅尔塔协议;另一方面,他把苏军的两大主力——朱可夫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方面军全集中到柏林会战上来,并对这两大主力进行了合理分工。苏军在东线发动了气壮山河、席卷千里的“巴格拉季昂”战役,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德军赫赫有名的“中央”集团军一举击溃。同美英军队缓慢平推的笨拙打法相比,苏军强大的坦克兵团风驰电掣,在茫茫雪原上滚滚向前。在各路大军中,直捣德国腹心的是朱可夫和科涅夫的两个最强大方面军。这两路大军的220万雄兵势不可挡地前进,7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迅猛辗过波德平原。苏军前锋很快抵达奥得河,柏林遥遥在望。苏军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进攻战中神速进展,再一次令美英军队目瞪口呆,使他们感到在这场竞赛中大势已去。正如统帅美军主力的布莱德雷将军所说:“苏联的攻势之所以令人敬畏,不仅在于有效歼灭敌人和进军速度。从1945年1月12日至2月24日,仅6个星期,苏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直抵奥得河,在南部直抵尼斯河……鉴于苏军在军事上取得了这么辉煌的胜利,从严格的军事观点看,我们想在占领鲁尔区后实现

第二个目标——占领柏林,现在看来是非常渺茫的,简直是不可能的。”

1945年4月25日,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柏林西边的波茨坦胜利会师,终于完成了合围德军的战略任务。美英军队进入柏林的道路已被截断,希特勒想与西方盟军单独媾和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红军将士精彩上演“龙虎斗”,高扬革命英雄主义旗帜,画上了苏德战争的句号。

斯大林手下有两员最心爱的猛将:朱可夫和科涅夫。在策划柏林会战的关键时刻,他接到了这两员猛将的请战报告:都要求担任攻克柏林的主攻。知将莫如帅,他知道,朱可夫和科涅夫一直互相不服,在打败法西斯德国的最后一战中,都想来抢头功。面对这种互不相让的僵持局面,总参谋部的一些成员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共同担任主攻,发动对柏林的钳形攻势。如出一辙,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把4月16日——列宁诞辰75周年纪念日作为柏林战役的发起日。

4月3日,两位方面军司令再次来到斯大林面前,各自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听完他们的汇报,斯大林慢慢地走到柏林地图前,拿起笔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之间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条线的起点是这两个部队的驻地分界处,终点是在柏林东南约60公里的吕本,从吕本到柏林还有约60公里的距离。斯大林却没有继续划下去,他转过身来郑重地宣布:“谁最先到达吕本,就让谁占领柏林。”

攻占柏林的最后战斗就要打响了。在作战会议上,朱可夫用十分激动的声音宣布:“让世界人民早日看到我们胜利的红旗在柏林飘扬!”这一天,正是希特勒的生日,尽管苏联红军已经兵临城下,希特勒依然以军事奇迹创造者的身份自居。为了鼓舞士气,他利用祝寿的机会,反复对他的高级将领说:“我仍相信,俄国人将在柏林遭到最惨重的失败。”他企图依靠20万卫戍部队和市内坚固复杂的防御工事拖延战争,等待外援,甚至幻想挑起美英联军和苏联红军的冲突,从中找到生机,然而这只是一枕黄粱。

总攻开始了,苏军几万门大炮同时轰鸣,把大地也震得颤抖起来,炮火之猛烈使德军在半个小时内未能回击一发炮弹。这天早晨5点半,苏联坦克和步兵发起冲击,140多部大功率的探照灯把进攻的地面照得如同白昼,德军在强光的照射下,睁不开眼睛,苏军乘机迅速前进。在柏林市郊的苏联红军展开了一场竞赛:每个攻入柏林的作战师都获得在德国国会大厦的顶上升起苏联国旗的荣誉,这被当成苏联取得最后胜利的象征。

苏军对企图突围的德军使用坚决歼灭的手段,另外,还特别在敌军可能突围的道路上加强防御,不让德军逃跑。苏军进入柏林市区后,出现白刃格斗。4月29日,战斗达到了高潮,苏军开始进攻象征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4月30日,苏军战士叶戈罗和坎塔利亚冲到希特勒的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升起了胜利的红旗。下午3时,困守在深达15米多的总理府地下室内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看见大势已去,开枪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另外一个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和他的老婆在毒死自己的6个孩子后,命令士兵从身后开枪把他们打死,然后火化。

在16个昼夜的柏林战役中,苏军集中大量兵力和大炮、坦克、飞机等先进武器,共歼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俘虏德军官兵48万人,缴获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也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重大代价。

5月8日24时,在柏林举行了德国投降签字仪式,参加签字的苏方代表是朱可夫元帅和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盟军最高统帅部代表是英国空军上将泰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和法军总司令德·塔西尼。代表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是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空军上将什图姆普弗。签字仪式由朱可夫主持。投降书从1945年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法西斯德国宣告彻底灭亡。

《人类未解之谜大揭秘》 主编 王美丽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