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8人挖“野菜”,却被判了刑,这野菜是什么来头?

纪墓人 2024-10-18 12:09:18

文|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八个人因为采摘野菜而被判刑,这个消息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采野菜也能犯法吗?

这种野菜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受到如此严格的保护?要知道,很多人小时候没少吃野菜,怎么现在反而不能采了?

【“野菜”身价几何?】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野菜”,它的样子可不怎么讨喜,乍一看就像是一团凌乱的黑发,躺在草地上格外不起眼,这种“野菜”?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发菜。

别看它长得不起眼,价格可一点也不便宜,在市场上,一斤发菜能卖到100到200元,要是运气好,碰上行情好的时候,价格甚至能飙升到1000元一斤。

没听错,就是这么贵,一斤发菜的价格,都快赶上一部普通手机了,这么高的价格,难怪会有人铤而走险去采摘它,可是,发菜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么值钱?

说来可能有人不信,发菜其实根本就不是菜,它是一种陆生藻类,属于原核生物界,简单来说,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生物。

发菜最喜欢生长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的干旱地带,特别是那些荒漠草原,它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不管是干旱、沼泽还是盐碱地,对它来说都不是问题。

就连温度也奈何不了它,零上四十度和零下几十度,它都能安然无恙地生存下来,这种超强的适应能力,让发菜成为了荒漠中的“生存专家”。

但这还不是它最厉害的地方,真正让发菜身价倍增的,是它惊人的营养价值,发菜富含蛋白质、钙质和多种维生素,其中蛋白质含量甚至比鸡蛋还要高1.52倍。

而且,它几乎不含脂肪,是减肥人士和一些慢性病患者的理想食材,难怪连清朝的慈禧太后都对它青睐有加,将其列入了御用菜单。

一时间,发菜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人们趋之若鹜,可是,高额的利润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非法采集发菜的行为也越来越猖獗。

人工培育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供需失衡进一步推高了发菜的价格,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正当人们为这种“野菜”的经济价值欣喜若狂时,却不知道它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

【从御膳到禁令】

发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汉代,就有关于发菜的记载,《汉书·苏武传》中提到:“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这里的“旃毛”,很可能就是今天所说的发菜,到了清代,发菜更是成了宫廷御膳的常客。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详细描述了发菜的烹饪方法:“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可见当时发菜已经是一道广受欢迎的美食了。

慈禧太后更是对发菜情有独钟,将其列入了御用菜单,这一举动无疑让发菜的身价又上了一个台阶,从此,发菜不仅是美食,更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菜的人气不断上升,特别是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此时,发菜因其“发财”的谐音,更是成了饭店的招牌菜,寓意吉祥如意,但是好景不长,随着需求的激增,野生发菜的数量急剧减少,大规模的采集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为了遏制这种趋势,1999年,国家将发菜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2000年,国务院更是下发通知,明令禁止采集、收购、销售和出口发菜,这一举措无疑给发菜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时间,发菜从餐桌上的宠儿变成了“禁菜”。

但是禁令并没有完全阻止非法采集的行为,高额利润的诱惑依然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就在2023年8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就发生了一起8人非法采集发菜的案件。

这8个人带着耙子和小车,在草场上采集了约200斤发菜,但是他们的行为很快被警方发现,最终,这8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起案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发菜保护的关注,为什么一种看似普通的”野菜会受到如此严格的保护?它对生态环境究竟有多重要?

原来,发菜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它那不起眼的外表下,隐藏着惊人的生态价值。

这种小小的藻类,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还成为了生态保护的重点对象呢?

【不简单的生态价值】

发菜虽然长得像一团乱糟糟的头发,但它的生存能力却强得惊人,这种小小的藻类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靠的可不是运气。

发菜有着超强的耐旱能力,在干旱的荒漠中,它能够在极少水分的情况下存活,当遇到雨水时,发菜会迅速吸收水分,膨胀到原来体积的好几倍。

而一旦干旱来临,它又能迅速脱水,进入休眠状态,这种本领让它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占尽优势,不仅如此,发菜还能耐受极端温度,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对它来说都不是问题。

就连盐碱地这种大多数植物都难以生存的环境,对发菜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但发菜真正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生存能力,更在于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发菜是天然的“固沙专家”,它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将松散的沙粒固定住,在风沙肆虐的荒漠地区,这种能力可谓是价值连城,一片发菜群落,就是一道天然的防风固沙屏障。

发菜还能改良土壤,它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形式,这相当于给贫瘠的荒漠土地施了一层天然肥料,为其他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更神奇的是,发菜还能形成“生物土壤结皮”,这种结皮能够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可以说,发菜就是荒漠生态系统的“基石物种”。

但是这种生态价值巨大的小生物,生长速度却慢得让人心急,发菜每年的生长量只有可怜的6%,这意味着,如果一片发菜群落被破坏,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采集发菜对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据统计,每采集2斤发菜,就相当于破坏了16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这片土地至少需要10年才能恢复生机。

如此一来,大规模采集发菜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草原生态系统会在发菜的不断消失中变得岌岌可危,沙漠化进程会大大加快,沙尘暴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这不仅会威胁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个内陆都会受到沙尘暴的巨大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威胁,国家不得不采取严厉的保护措施。

【如何平衡生态与经济】

面对发菜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矛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2000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明令禁止采集、收购、销售和出口发菜。

这一政策无疑给了非法采集者当头一棒,但是禁令的出台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认为,发菜产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完全禁止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

他们提出,是否可以采取适度采集的方式,既保护生态,又不完全扼杀这个产业?这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在一些贫困地区,采集发菜曾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突然禁止,确实会给一些家庭带来经济困难,面对这种争议,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替代方案。

比如,鼓励当地居民发展其他特色产业,如种植沙葱、肉苁蓉等耐旱作物,或者发展生态旅游业,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当地居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对发菜的依赖。

而且,这种微藻可以人工培养,产量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无疑为解决发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尽管如此,非法采集发菜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就在2023年,内蒙古、甘肃等地都查处了非法采集发菜的案件,这些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有人认为,对非法采集者的处罚太重,毕竟他们只是采了些“野菜”而已,但也有人支持严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争议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是发菜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其他自然资源面临的共同挑战。

或许,答案就在于如何看待自然资源,如果只把它们当作经济利益的来源,那么过度开发就在所难免。

但如果人们能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长远价值,珍惜每一种生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也许就能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发菜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到生态保护的紧迫性,也看到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结语】

从餐桌上的美味到严格保护的珍稀物种,发菜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人们对待自然资源态度的转变,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每一种生物,无论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都可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保护发菜,不仅是在保护一种特殊的藻类,更是在守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面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人们需要智慧和勇气来寻找平衡点,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资料:央广网 2023-08-31《非法采集发菜 内蒙古警方当场抓获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

南方新闻网 2020-11-11《深圳湾海关截获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发菜”》

0 阅读:60

纪墓人

简介:讲述古墓的传奇故事,解开尘封已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