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隶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于2004年2月经安徽省编办批准成立,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主要承担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标本收集、修复、管理、展示及研究等工作,肩负着组织开展全省地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责任。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占地面积约90亩,总建筑面积27187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
01
场馆概况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主题,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资源”为展示主线,布设了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临时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实验室)、综合商店、学术报告、互动体验、地质文化餐饮休闲、室外景观等区域。
整个展馆以突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他地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为特色,兼顾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展示。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件,包括不同地质时期各类化石、各类矿物岩石宝玉石等。主要有国内著名的生物群化石系列,如“贵州海生爬行动物群”、“辽西热河生物群”、“山东山旺动物群”等,安徽特色化石群标本,如“淮南生物群”、“巢湖鱼龙动物群”、“皖南恐龙动物群”等,各种尺寸的矿物晶体、造型石、观赏石、陨石等。
02
基本陈列
--- 序厅 ---
序厅“人类的向往”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480平方米,层高6.6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序厅进门中间位置摆放的是天然水晶球,其直径达1.61米,重达5.7吨。右手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
--- 地球厅 ---
“生命的摇篮”展厅位于北楼东一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厅进门以一个直径达4米的曲面LED地球动态的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并且四周以展板的形式辅以图片文字说明。后半部分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场景的形式模拟火山喷发、风化运动、冰山运动等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并以多媒体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安徽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中国实时地震带分布图。
--- 生命演化厅 ---
“生命之旅”展厅说明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从前生物系统到生物系统,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生物又逐步演化发展,是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展厅以生命演化为主题,以地质时间为线索,按生命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介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进程,使观众了解生命从何而来,向何处发展。
展厅设置前言展区、前寒武展区、古生代展区、中生代展区、新生代展区、探讨、总结与互动展区等六个主要展区。选择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和划时代意义的生物演化事件陈展,采用实物标本、复制标本、图文展板、化石图片、史前生物景观图、模似场景及多媒体等形式表现。
--- 恐龙厅 ---
展厅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系统介绍恐龙的分类,时代,分布、演化以及兴衰史。分专题单元展区贯穿恐龙生存、进化、演变、灭绝的历史,并重点结合互动参与的形式,在互动区设计一些与各类恐龙比身高、比体重、比速度等展项;展出一些可触摸的展品,如恐龙大腿骨、恐龙蛋、恐龙足印;模拟恐龙发掘、装架现场,让观众零距离接触恐龙。用普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单元陈列。
--- 资源与环境厅 ---
“富饶美丽的安徽”展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重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以及安徽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的情况,让人们牢固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的意识。
--- 矿物岩石厅 ---
“精美的石头”展厅介绍矿物岩石的分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基本知识,展示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美丽可爱的各种矿物岩石。展厅分观赏石和宝玉石两个展区展出。从矿物岩石的基础知识的介绍入手,从人文美学角度让人们认识、欣赏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
03
馆藏珍品
--- 柔腕短吻龙 ---
柔腕短吻龙,该标本产自安徽省巢湖市距今约2.48亿年前的早三叠世地层中,为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 lenticarpus模式标本,是巢湖龙动物群重大发现之一。
柔腕短吻龙是目前发现唯一具有两栖生活习性的鱼龙,代表了最原始的鱼龙,填补了陆地祖先与完全适应海洋生活的鱼龙之间的演化环节。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1月英国《自然》杂志上。
--- 分娩中的巢湖龙 ---
这是2011年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时代最早、分娩过程中的巢湖龙化石标本,记录了巢湖龙产崽的瞬间,并将鱼龙胎生记录向前推进了约1000万年。这是这块化石的照片和彩色图,其中至少保存了三只巢湖龙幼体:红色部分是已经分娩出去的一只小鱼龙;橙色是一只仍在母体内的小鱼龙;黄色是正在向外娩出的一只小鱼龙,身体一半露出母亲骨盆,其头先出的分娩方式,更为原始。
--- 许氏创孔海百合 ---
该标本产自贵州关岭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世地层中,为海百合群体与寄生木共存的化石标本,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该类标本中保存最大最完整的。
--- 巨型萤石 ---
该藏品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萤石晶体集合体标本。标本两侧具有不同的矿物晶体形态,反映了当时热液成分的不均一性及成矿的多期性,具有较高的研究、展示价值。
--- 含黄铁矿冰洲石 ---
冰洲石,即为无色透明的方解石,其化学成分为CaCO3。因为它的双折射率值在所有矿物中最高且具有最大的双折射功能,透过它可以看到物体呈双重影像。该藏品单个晶体硕大、晶型完整,透明度高,晶体边缘棱线上生长着细小黄铁矿颗粒,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极具观赏价值。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文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