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 99 岁。他的离去,是中国军事科技领域和国防建设的巨大损失。今天就让我们盘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科技的突出贡献者。
1. 钱学森
贡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他于1956年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荣誉: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获得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2. 邓稼先
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研发的重要贡献者。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荣誉: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 黄旭华
贡献: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长期隐姓埋名,默默工作多年,为新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艰苦奋斗下,中国陆续实现了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荣誉:2019年被授予新中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2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 程开甲
贡献: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荣誉: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 钱七虎
贡献:钱七虎建立了从浅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护、从单体工程到工程体系防护、从常规抗力到超高抗力防护等学术理论与技术体系,制定了我国首部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他还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如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南水北调工程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重大咨询建议。
荣誉:2019年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 朱光亚
贡献:朱光亚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参与领导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组织了核武器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等工作。
荣誉: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些杰出人物为中国军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