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千年历史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珍贵文物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有不少国之重器、镇国之宝,它们或为某品类之最,或为某品类之王,或成为了绝品。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十大镇国之宝分别都是哪些。
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又被称为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也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该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了不可动摇的气势。
鼎腹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冶铸业的高超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研究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同时也是一种祭祀用品。这件文物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1938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的是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它的身上显示了出了高超的铸造工艺。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同时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个部分。画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生动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大玉山它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贵、雕琢最精美、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该玉山以新疆和田青玉为原料,经过精心设计和雕琢,生动展现了大禹治水的场景。
玉山上还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等,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整件作品气势磅礴,雕工精细,可谓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中(春秋晚期越国的青铜器),这件珍贵文物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剑身饰菱形暗纹,剑格正面还用了蓝色玻璃,背面则用绿松石嵌出了花纹,剑身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八个鸟篆铭文。
剑首则为圆箍形,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非常精湛,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被成功发掘。出土后(1978年)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良好的音乐性能,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史,也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的出现,也展现了战国早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整套编钟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音乐史提供了许多的资料。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大家日常说的金缕玉衣。目前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将数千块玉片用金丝线串联起来,才能形成一件完整的玉衣。
《平复帖》《平复帖》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一共九行八十四个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平复帖》不仅是晋代草隶书法作品中的珍品,也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属商代晚期作品,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则是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整个图案貌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学术界认为,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寓意着古蜀时期对“日、月、鸟”的崇拜。
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中,长信宫灯高48厘米,宫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体鎏金,有九处刻有铭文,共计65个字,显得非常华丽。
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位跪地持灯的汉代宫女形象,具体的造型是宫女一手持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
写到最后
这十件镇国之宝,不仅代表了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前人留给后来的我们研究历史进程的第一手资料。未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文化瑰宝,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