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原著立论
作者|妧晨
“她现在轧的这一帮人越来越不像样了,简直下流。大概现在的人也是越来越坏了!”
一句“越来越不像样”,一句“下流”,顾母这样的一席话,彻底揭露出最最真实的人性。
而看到此处,我才真的明白,为何顾曼璐会构陷自己的亲妹妹曼祯,为何她如此的痛恨他们。
而这一切事件的起因,全是人性!
曼祯的“嫌弃”如果说,世钓对曼祯的看法是“单纯可爱”的话,那我想,他并没有抓捕到曼祯心底里最深刻的想法,以及她那“神秘”的真正由来。
而她这样的“神秘”,恰恰又表现出她对姐姐“舞女”身份的深深“鄙夷”和厌弃。
就像她对世钧的坦白一样,她坦白了自己所有的自卑和顾虑,甚至隐隐表达出了自己受此因素的困扰,但是,她独独为了坦白,而“背叛”了最最亲爱的姐姐。
她这样评价姐姐:
“舞女当然也有好的,可是照那子,可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呢!”
一句话里,真的很容易窥探出,她对舞女身份的“不认同”。
因为做舞女,已经是极其可悲的事情了,而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而进一步堕落,甚至不得不卖身求荣,就更加可悲。
而曼祯一句话,就将姐姐曼璐——为了家庭而被迫委身的举动,定了另一个性质:
姐姐做的舞女,不是“好的舞女”,而是“坏的舞女”。
我从中很难看到,曼祯对姐姐命运的痛惜,而唯有她对自己因此受累的哀叹。
她对世钧的坦白,表面上是她对自己神秘的解释,但她的解释,处处对着姐姐捅出了刀口。
她为什么要对一个不知根知底的人,说明姐姐的身份,而且在外人眼里,给姐姐定了“坏的舞女”——这一性质的标签呢?
即使这一切是事实,但是为什么不给予姐姐最后一点体面呢?那个年代的大部分男性,能对委身做舞女这件事,有多少真诚的接纳呢?所以,她说出这一席话的意义何在?
但是,身为妹妹,她也应该给予姐姐一份尊重和体面呀!
而曼祯的举动,真的很暴露人性:
借旁人的痛楚,烘托自己的可怜,以此来赚取一个男人对自己的怜悯和痛惜,这真的是对姐姐的拳拳到肉啊!
这是曼祯对姐姐的“背叛”和“利用”。
而她,或许想要表现得心疼姐姐,但是很多下意识的想法,却往往透露了本心:
曼桢在楼梯上和她擦身而过,简直有点恍恍惚惚的,再也不能相信这是她的姊姊。
或许,曼祯对姐姐是有感激的,但是当这份感激,面对上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她很可能会弃之不顾。
比如,她对世钧的坦白,就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她天真的想要姐姐回到过去清白的样子,不相信现在这样一个脂粉浓重,又庸俗粗鄙的女人,是自己的姐姐时,是对姐姐情感的使然,但又何不是因为姐姐的名声,已经拖累了自己名声的烦闷呢?
这不是说她是多么的自私,只能说这本就是人性罢了。
而在曼璐身上,我又看到这个泼辣的女人——天真的赤诚。
当祝鸿才,试探着想将黑手朝向曼祯时,曼璐从心底迸发出了极大的愤怒。
她是真的爱自己的家庭啊!
“别胡说了,我算是吃了这碗饭,难道我一家都注定要吃这碗饭?你这叫做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所以,为了家庭付出的她,无怨无悔,但是,正因为她懂得做舞女的丑恶和黑暗,所以,就更不想让安安分分长大的妹妹,受到一点点沾染。
因为亲人,是她坚守的底线!
顾母的抱怨“她现在轧的这一帮人越来越不像样了,简直下流。大概现在的人也是越来越坏了!”
当顾母说出这样一席话时,我只看到了一个不顾儿女死活的“吸血虫”,爬在女儿身上,吸干她所有价值的母亲形象。
正如依萍的母亲,在得知女儿想去舞厅唱歌后,对她的劝诫——千万不要降低哪怕一点点姿态。
而一句古语,也说得很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性也一样:
一旦习惯了某人一味的付出,等到最后得到的消减后,人不会怪罪自己的贪多,只会抱怨对方给得太少。
所以,曾经大女儿为了养活家庭,无奈做了舞女,这位人母,只敢躲在女儿背后,吸她卖身的血。
而如今女儿年老,少了青春的价值,吸引来了一群素质不高、粗鄙无聊的男人后,她突然产生了抱怨。
表面上,她是怨客人的无趣,而深意,何不是她暗暗斥责大女儿的无能呢?
所以,这个胆小懦弱、吸干人血的母亲,才会酿造让二女儿,也深陷囫囵境地的悲剧。
真是可悲啊!
而恰恰是顾母抱怨的言语,我才看到这个家庭悲剧里,最深刻的“内核”——人性。
(顾母)说道:“也是我害了你。从前要不是为了我,还有你弟弟妹妹们,你也不会落到这样。我替你想想,弟弟妹妹都大起来了,将来他们各人干各人的去了……”
曼璐不耐烦地剪断她的话,道:“他们都大了,用不着我了,就嫌我丢脸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这时候叫我嫁人,叫我嫁给谁呢?”
她母亲被她劈头劈脑堵搡了几句,气得无言可对,半晌方道:“你看你这孩子,我好意劝劝你,你这样不识好歹!”
如果顾母真的认识到自己的自私,那她早就该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了,而不是让曼璐继续深陷泥潭。
但她最后,也仅仅是等到女儿价值不再,等到二女儿名声受损,才提出让曼璐嫁人。
说实话,这样的举动,真的少了太多温情!
也是,曾经为了家庭、十几岁就做舞女的曼璐,有青春的容貌和年轻的肉体,可以有赚钱的能力和本事,所以,一家人都扒着她,所有人都理解她,甚至心疼她,因为她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
那时的他们,看曼璐的眼神里,充满敬仰和佩服。
但是,慢慢的,曼璐老了:她有了皱纹,失去了青春,甚至挣的钱比以前少了很多,而家庭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所有的亲人已经摆脱了温饱。
于是,他们开始有了自尊的需求。
那时候的他们,眼里少了敬佩,多了鄙夷;少了理解,多了唾弃。
因为曼璐的存在,让他们失了自尊和体面,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记得,自己曾经的狼狈和不堪,所以,他们不再喜欢曼璐了,甚至开始厌弃她的“自甘堕落”。
而这样的人性弱点,才是这个家庭悲剧的内核。
被吸血而得不到正面回馈的曼璐,选择了报复;对曼璐心生“嫌弃”,却要依赖姐姐生活的曼祯,被姐姐陷害;懦弱自私的顾母,亲眼目睹大女儿失去人生,也间接断送了二女儿的幸福……
总结张爱玲笔下的曼璐,充满了被亲人辜负的受伤。
以前的我不懂她,觉得她怎么那么坏呢?
但后来,我突然理解了她:她那愤起报复的“黑化”,其实是一种疯狂的控诉啊!
但是即便这样,也并不代表:她的报复,是足够合情合理的。
我只能说:我理解她的苦痛,却也不赞同她的“毁灭”。
因为,她此刻扎在妹妹身上的每一刀,最终都会反噬到她身上。
等到她真正醒悟的那一刻,才是她坠入地狱的开始!
所以,为了自己,曼璐走的第一步路,都是错的。
毕竟,人不能堕落哪怕一点点;而泥潭向来渴望鲜活的生命;有的错误,一生只能犯一次;而有的路,走上了,就永远不能回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