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少妇夜半偷了瓜来,瓜农用网罩住了瓜:要生存,赶紧脱下衣服

往录谈文化 2023-02-24 11:57:44

光绪年间盈江边有一个小村,村中有一个叫路秦舟的小伙子,从小命苦不堪,父母双亡不言,又被亲叔卖到恶趣味富商家,他死里逃生,差点饿死在大街上,幸好得到了一位过路神婆的救助。

此后路秦舟被神婆接回家中,视同亲孙子。路秦舟那时年纪不大,但他想起收养他的神婆似乎身怀绝技,常有人前来求助,而且非常敬重。

那时路秦舟还想跟神婆学一技之长,但神婆说自己并无天分,还不如一个洒脱的普通人。总之,在神婆的关照下,吃喝拉撒都不愁吃不愁喝,他没有多想。

一眨眼十几年后,路秦舟已经成年,而神婆却病逝。料理好神婆后事后,路秦舟进批西瓜种子承包一块土地,做瓜农。这条道路是神婆离开人世之前给予自己的选择,神婆顺从的立即付诸实现。

那时候盈江周边基本没有瓜农、瓜商,再加上路秦舟种植的西瓜个头大、甜度高,迅速在本地走红,曾经卖到断销时,路秦舟还赚得盆满钵满,而且那一瞬间,他这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哺育他的那个神婆是多么强大。

然而,种瓜之路并不平坦,在西瓜旺季里,自家田里会有很多“不速之客”。此时,路秦舟将守护着地头,他却因此遭遇奇事,结识了日后的夫人。

这一天晚上,路秦舟照例呆在地头巡视,防止偷瓜贼来袭,同时他专门在地头搭起一间推荐茅草屋,晚上就住到里头去。

房子的墙壁上挂满了赶走偷瓜贼的棍棒武器和大网。那张网是神婆给他留了下来,用了一根黑丝线。奇迹发生了,这根丝线和鱼线同样纤细,但比渔网更认识人。以前老是有人钻到田里去偷瓜,路秦舟设了许多圈套也抓不到他们,一直到他拿着这张网子,这张网子好像具有自动巡航的功能,只需向大概的地方一抛,肯定可以抓到吃瓜的人,就是这样,这个网便成为他赶走“偷瓜贼”必备的利器之一。

眼见夜已深,田野里没有什么状况,路秦舟就钻在草屋里准备休息。但刚要入睡时,突然听见一阵窸窣声,猛然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偷西瓜吃。他马上拿起墙上悬着的棍棒,走出去,循声悄悄地摸了摸。

那天晚上月圆得很,明晃晃的月光洒满了田野,一切都变得如此明朗。路秦舟刚走不远就看见一个人影,他举着棍棒一点点地走近,他还发现偷瓜的竟然是一个看上去和自己同龄的年轻女子,披头散发、蓬头垢面、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西瓜皮也没啃一点儿红。

正当路秦舟要跳出来赶它走的时候,突然发现少妇背后,似乎还留下了一个身影。同时,有月光正好照射过来,路秦舟一看,面色突变,豆大汗珠从额头上留下来,自己也停了下来,呆了半天。

思虑再三,路秦舟并未跳出来,只是默默地退到屋里,又摘下墙上悬挂的网子,重新抚摸起来。少妇这一刻背对自己,仍是吃得津津有味,路秦舟趁这个机会跳出来,径直撒下一张网,盖住少妇,又猛一拉,网口顿时紧缩起来,少妇顿时被困。没等路秦舟回过神来,路秦舟便拉着他逃走了。

年轻女子惊呆了,边哭边哀求,路秦舟似乎没有听到,径直把它拖进自己的草屋,然后捂住她的嘴。正当那个年轻女子认为她会遇到不测的时候,路秦舟突然开口说:“不要出声了,为了生存,请按照我的要求,脱下衣服,快点!”

脱下衣服?年轻女子先是愣住了,然后马上捂住自己继续哀求。路秦舟现在还没来得及解释就闪身向她侧门而去。少妇顺水推舟,不料眼前景象惊恐万状。

但见门外有只黑猫站在那里,黑猫背上还长有一双已腐烂枯干了的羽翼,更为可怕的是那只黑猫顶天立地,并且正在满脸狡猾地望着自己。而且那个人的脸少妇也是再熟不过的。

这时她哪里敢不顺从,立刻按路秦舟的话脱下身上衣服通过网线交给他。路秦舟毫不拖延地马上把它从屋里扔了出来。而门外面的那只怪,闻闻大地的衣裳之后,衔着衣裳就不见了踪影。

两人见此,均如释重负,路秦舟亦赶紧找来衣服让彼此换上。说话间才知道这个叫冯兰的少妇来自北方,刚才那个怪物的头,就是自己前不久死了未婚夫。冯兰又是一个命苦的人,父母双亡的她跟随着姑母的成长,但姑母却总是把她当成拖油瓶来对待,长大之后,便为她立下姻缘。

可是眼看着婚礼就要到了,男人突然暴毙而亡,姑母又不愿意抚养她,于是把她赶出家门,她只需要到处游荡。

路秦舟听后,缓缓道:“估计你的未婚夫已经认了你,要么就会被人从中作梗,否则他就不会变煞鬼回你那里去想把你带走!”

煞鬼实际上是人类之魂,死后七天就会返回人间,而且多数情况下,还会以巨鸟、黑猫的形式出现。煞鬼持念太深,则会成为冯兰未婚夫那类四不像怪物而危害百姓。

但是煞鬼最害怕的是网。路秦舟知道怎么帮助冯兰是因为自己从小看到神婆帮别人辟煞,用这个网,而且是把网里面的人衣服扔到煞鬼身上,也没问题。还好他记得很清,处理得很利落,否则冯兰会有风险。

这件事发生后,幸好路秦舟把冯兰丢在一旁。冯兰深表欣慰,并对其言听计从、关怀备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人相濡以沫,经街坊牵线结为夫妇,过着安定美满的日子。

0 阅读:0
往录谈文化

往录谈文化

每天分享精彩文化资讯,不一样的视角看待文坛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