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超过郭靖和杨过?说“是”不对,张三丰一语道破其中的鸿沟

往录谈文化 2023-02-24 00:07:09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胜过几代人”,话虽如此,但多数情况下,也只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期许,未必能成为现实,特别是金庸武侠世界中,这种现象就更罕见了,现实中常常是师傅胜过徒弟。

部分金庸迷更坚持金庸武侠世界观中的“武林退化论等”,即指武林高手代代相传,虽然就大致状况而言,的确如此,但《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和张无忌除外,作者认为他们可能还拥有和神雕时代五绝前辈一比高低的实力。

(张无忌剧照)

但是你想问问张无忌有没有超过神雕五绝郭靖和杨过,这很难说。

就像绝大多数武侠故事里的主人公,张无忌练武的历程一路走来都很顺利,可以说逆天,撇开了自己小时候的倒霉,自打拿到满腹的《九阳真经》后,在练武这件事上几乎没有什么障碍。

只需练成九阳神功就能将世间的任何神功都手无缚鸡之力,但练成那种神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不得不秘籍的话,是很难练成的,毕竟有玄关是不能开的,而布袋和尚的那个布袋正好帮他开玄关,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也正是如此。

而之后修炼至明教至高的乾坤大挪移、张三丰一生精化太极以及西域最为怪异的圣火令等等,则是如同饮水饮茶般朴素。

事实上,在情节进展至武当山一战之际,也只学会九阳神功与乾坤大挪移,张无忌便已身怀绝顶高手之势。

(杨过剧照)

至少张三丰是这么说的:“张三丰在刹那之间只觉掌心所传这一股力道苍劲,虽然因为他修炼了几十载,累积功力颇深,来劲还不如他内力之精纯淳厚,却汩汩而来,绵绵不绝,其势无休止、没完没了,一怔之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张无忌的脸,见他的眼睛里没有光华,但隐隐有种温润敬爱的意味,看上去内功已达到绝顶之境,在生平局中遇到的角色,只有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等等几个人,才会有这样的修为,对于当世的高人来说,除了他自己,真的记不起还有第二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然而张三丰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郭靖和杨过,因此他的话并不一定正确,这段文字并不足以证明张无忌后来超越郭靖和杨过,因为这两位前辈也决不是等闲之辈。

看过《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郭靖和杨过习武这件事的冒险经历丝毫不比张无忌差,甚至可以说两人是万千宠爱的结合体,而那些五绝前辈们几乎都很喜欢他们。

特别是杨过,他的北丐,东邪,西毒之拿手绝技,另外古墓派玉女心经,独孤求败玄铁剑法,后又自创黯然销魂掌。

而且郭靖虽不得不北丐传功但还有一部完整的《九阴真经》加之老顽童所授左右逢源,武功早已经达到顶峰,不要说郭靖无创功之能了。

(郭靖剧照)

比如《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中就提到郭靖有自创神功的能力:“二人至华山南口山荪亭前,但见亭旁生出大龙藤12条,尖角多段,枝条空心,酷似飞龙。郭靖看到古藤枝干腾空而起的气势,忽然想到“飞龙在天上”那一招来,只觉依据《九阴真经》的总旨,大可从这十二株大龙藤的姿态之中,创出十二路古拙雄伟的拳招出来。”

只因他有感于不应该再学圣人武功而放弃自创神功。

光从“自创武功”这点来看,郭靖和杨过就已经强于张无忌了,毕竟张无忌始终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但张无忌和二位前辈之间的距离可能并不只在于创功之能,事实上从背景设定上看,甚至整个明教可能也并没有列入当年五绝之列。

张无忌为明教教主时,明教就在其指挥下成为武林中声望很高的派系,其实这种形容并不是很正确,因为在阳顶天担任教主时就已经存在,明教已成为武林群雄非常畏惧的一个存在,不然以后不会有六大门派包围光明顶。

(张三丰、张无忌剧照)

而且阳顶天以前,明教实际上早已经强大起来了,如张无忌第一次遇见常遇春,便提到了明教的过去。

原著道:“从唐朝开始就有了。北宋后期,魔教大师方腊起兵浙东,时官民称‘食菜事魔教’。食菜与奉事魔王是魔教两大法则,流传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于魔教的诛杀极为严厉,武林中人对此亦十分歧视,所以魔教徒的行为秘而不宣。”

要知道从张真人的话中可以看出,明教在唐朝时期便已祸及武林。

其实不只是张真人提到明教过去,周伯通介绍《九阴真经》来历时,还讲了“黄裳征明教习”,足见明教对武林始终恶贯满盈,甚至曾一度受到朝廷关注,但张三丰说明教自北宋时期受到压制后,沉寂过一段时日,可能直到阳顶天才得以恢复。

(明教剧照)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明教客观存在于“双雕”期间,而且还是低谷期的话,五绝为什么不去明教争夺那个《乾坤大挪移》心法秘籍呢?

可以不说五绝没有本事抢夺那个秘籍,须知洪七公可是五绝中最厉害的一个,那么大内皇宫也算戒备森严?可是他又来又走,视御膳房为自己的厨房,因此他想闯到那个明教的光明顶有什么困难呢?

因此只有一个解释,五绝根本不喜欢明教武功,因为你知道张无忌最靠的武功是乾坤大挪移的武功,但五绝眼里什么都没有,这样看来张无忌当然比作为五绝的郭靖和杨过差。

0 阅读:159
往录谈文化

往录谈文化

每天分享精彩文化资讯,不一样的视角看待文坛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