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吴士宏这样。用10年时间体面地还债,通过修行,与自己和解,拥有平平淡淡度过余的能力的人,太难得了。
——遇言姐
前两天,遇言姐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讲述自己消失在公众目光中的20年。
刚看视频的时候,遇言姐第一眼都没认出来,这位老者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吴士宏!
说起吴士宏,很多90后、00后估计都不认得了,但在我们70、80后的记忆里,她就是我们最初关于商业女强人的所有想象啊!
如果非要加一个类比的话,她应该算是上个世纪的董明珠。
而且吴士宏的出身比董大姐还要低,所达到的声望可能更多:她曾经连任多家著名企业——IBM、微软中国、TCL集团的高管。
如果不是突然现身,自述这20年的辛酸历程,我一直还以为,吴士宏还在TCL做总经理呢。
原来,她在2003年的时候,就离开TCL了,想要乘着互联网大潮的东风,自主创业,结果创业失败,不但搭进去了之前积攒的全部身家,还欠下了巨债。
对于创业失败的原因,吴士宏认为,一方面是因为2008年金融风暴一来,自己专业的投资伙伴都自顾不暇,“泥菩萨一样化了”,但最根源的问题,还是自己当时“那种很自大、很狂妄的”状态——“我觉得去看看人家都能成,我还不能做成?”
祸不单行的是,她还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当时根本没钱还债,觉得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天天想什么样的死法更好,死相会更好看一点”。
接着长达10年的时间里,她赚钱、修行、还债,如今终于还清了债务,也摆脱了抑郁症,用她自己的话说,“回归了地平线”。
回想当年,她是从多么低的起点,凭着怎样坚毅的意志,才奋斗到了普通人的天花板,遇言姐真是唏嘘不已。
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个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跌宕起伏了一生的女人的故事。
立志改变人生的平凡护士
吴士宏是60后生人,上帝没有给她任何亮色的牌面,她起手就是一串电话号码:
出生在北京郊区一个普通家庭,长相普通,学历也不高(初中毕业),甚至身体还不行(年少时得过白血病)。
可能她人生唯一的好牌,就是赶上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而且她紧紧地抓住了这一张王牌。
1978年,改革春风吹满地,但对于初中生吴士宏来说,生活的变化并不大,当时的她还在北京的椿树医院,辛辛苦苦地做护士。
▲这所医院规模很小,现在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
那时的吴士宏,每天跟在护士后面学着打针喂药,还要打扫医院厕所和楼道,和现在的勤杂工差不多。
一天,她忽然发现自己洗头时候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而且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赶紧在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发现自己得了白血病。
白血病现在都很难治愈,更何况是医疗技术不发达的70、80年代了。好在当时医院看吴士宏年龄小,又算是本院职工,就免费安排她住院治疗。
这病一治就治了三四年,直到1983年,吴士宏才恢复健康。
经历过一次生死之后,吴士宏就不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地活下去了,她想要改变生活,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自己的文凭。
在那个年代,学外语进外企的风潮刚刚兴起,所以,吴士宏买来一台二手录音机,又借来几册边角微卷的《许国璋英语》,花了一年半时间,通过自学,拿到了成人高考的英语专科文凭。
那个时候的女孩子其实也都蛮拼的,看到这里,遇言姐想起自己的老姑(就是家里排行最小的姑姑)是1963年出生的,也是每天晚上下了班,怕影响家人休息,在路灯下背许国璋英语。
▲80年代,广大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圣经”——《许国璋英语》
1985年,吴士宏看到IBM北京办事处在招聘,就去应聘了。但显然,她没有任何准备,因为现在很常见的面试问题,例如“你知道IBM是怎样一家公司么”,她的回复竟然是老老实实的“不清楚”。
老外面试官很不高兴,立即质问她:“那你怎么知道你有资格来IBM工作?”
吴士宏胆子也蛮大的,很直接地反问:“你不用我,怎么知道我没资格?”
老外被她这番话给逗乐了,临了又忽然问了她一个问题:“你会打字么?”
当时,吴士宏连打字机都没见过,但她很机灵,迅速看了看周围,发现房间内没有像打字机的物件,就勇敢地回答:“会!”
走出考场后,吴士宏立即借钱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练习打字,手累得连筷子都握不住,仅仅两个星期,就达到了专业的打字水平,最终顺利进入了IBM。
▲80年代会打字确实是很稀罕,如果能熟练操作拼音或五笔,在当时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文职工作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吴士宏身上具备很多成功人士的一个共同特点:不是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再做事,而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把事情办成。
从小职员到“打工皇后”
进了IBM这种大外企之后,没有学历打底的吴士宏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行政专员”,很被人瞧不起,公司里人人都可以对她呼来唤去。
有的人把她的名字看错,叫她“吴土宏”。她小心解释,对方一挥手,表示叫啥都一样。
遇言姐也读过她的自传,记得里面曾写过一件小事:一次,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被门口保安拦住,翻来覆去要查她的出入证。
▲这是IBM在盈科中心时候的大堂,遇言姐大学的时候还去实习过
就是这件小事,令吴士宏认识到了一件事情——尽管大家都在这间写字楼办公,但她的尊严并没有比当护士的时候提高多少。
难道她经历生死,辛辛苦苦改变命运,为的还是在公司里,乘坐不一样的电梯运货么?
她不甘心,她发誓一定要做到公司的高层。
▲当年这张照片里身着红衣的吴士宏,是遇言姐心中成功女性的模样
于是,她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还利用任何时间和机会,向老员工请教业务,模仿别人做事的风格;下班回家后,会再挤出6个小时,在家里面对墙壁反反复复地练习口语……
遇言姐觉得,吴士宏虽然没有什么开金手指的职场指路人,但她在职场上发力的这几步,走得都非常正确:
通过出勤时间,向公司表明自己的优秀肯干;
磨炼主要的升职技能,在当时的外企,就是外语;
作为新人,如果不知道该如何上升,那么最好先挑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直接模仿对方。
吴士宏当时想要成为的人,是IBM的业务代表,因为那是中国人在IBM里薪资最高,也是最体面的工作。
通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她在同一批聘用者中,真的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
▲刚刚进入IBM时期的吴士宏,妆容确实很朴素的
之后,公司指派她负责华南片区,吴士宏就拉着行李箱,从北京来到了广州。
她到了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把40多人的销售团队“赶”了出去,让他们出去跑业务。
▲吴士宏带领华南区的销售团队四处征战
她告诉销售员:“别怕犯错误,什么错都不犯,基本上等于什么事都不干。都给我出去犯几个漂亮的错误来看看!”
在她这种实干精神的感召下,IBM华南区的业务翻了几番,吴士宏也因此被IBM中国区称为“南天王”。
三年后,吴士宏被升职为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回到了北京。
当时的IBM对她寄予厚望,准备调她去美国总部进修,但吴士宏的父母突然双双病倒,她选择留了下来。
这样一个正值人生工作黄金期的销售人才,是不愁没有工作的,很多企业都向她伸出橄榄枝。
最后,微软成功把吴士宏挖了过来,直接空降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
得益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吴士宏在微软的业绩非常不错——上任7个月就完成了公司全年销售额的130%。
据说,微软直接给吴士宏开出了上亿的年薪!
在那个没有内卷、没有996、没有35岁劝退的年代,能通过打工,拿到高薪,走上人生巅峰,是令很多人羡慕的一条康庄大道。
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很多成功人士都写书,教广大年轻人如何做好打工人。
比如自诩“打工皇帝”的唐骏。
▲虽然现在唐骏因为学历造假,名声已经臭了,但那时候,他写的书可是在飞机场卖得飞起,你们看得眼熟吗?
而吴士宏也赶上了这波浪潮,撰写了自传《逆风飞扬》,成为无数女白领的榜样。
通过她的故事,无数出身普通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逆袭的希望。
人们直接把吴士宏封为了“打工皇后”!
▲TCL的电视销量,一直稳居北美第一阵营,身为中国人,遇言姐很骄傲!
打工VS创业,能力的试金石
处于巅峰期的吴士宏后来从从微软辞职,跳槽去了TCL集团,担任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以及TCL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时她还和TCL的董事长李东升先生,一起参加了央视的《对话》节目,被曝年薪2亿元。
但吴士在TCL仅仅呆了3年,至于她的管理业绩……应该是很一般。
为什么这么说呢?遇言姐刚好对TCL这家公司有了解。
TCL虽然在国内较低调,但是在欧美市场发展得相当好,我在加拿大的时候,经常看到当地老百姓买他们的电视。
▲TCL的电视销量,一直稳居北美第一阵营,身为中国人,遇言姐很骄傲!
而且,他们的阿尔卡特手机销量也很好。
另外,TCL还学习了三星的成功经验,向上游面板生产发力,在面板生产、智能终端、半导体技术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生态。
这些成就基本都是在近10年来、在李东升的带领下取得的,而吴士宏2003年就离开了TCL,所以应该和她的管理关系不大。
离开了大平台的吴士宏,在创业中暴露出了职业经理人的短板。
一般来讲,职业经理人的长处是销售和执行,他们最适合发力的阶段是从1到N,即公司已经有了王牌业务,如何带领团队,将业务扩大,是他们的长项。
而创业或企业转型讲究的是从0到1,需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对产品和市场的认知等,和职业经理人讲规矩、有韧性、能带团队的能力,并不完全匹配。
所以,当吴士宏离开了大平台,自掌一艘小船时,她没有赶上互联网的浪潮,而是栽在了里面。
不过,遇言姐一向反感“成王败寇”的世界观,也绝不会耻笑吴士宏这样曾经创造辉煌的大企业高管,“离开了这些平台什么都不是”。
至少,从最普通的人出发,她还曾经打造过打工人的至高点。
这两年,随着那个昂扬向上、一切都有可能的年代越走越远,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从巅峰跌落。
他们有的不服气,还要再战;有的丧失了希望,甚至自杀;有的满腹牢骚,埋怨社会的不公……
像吴士宏这样用10年时间体面地还债,通过修行,与自己和解,拥有平平淡淡度过余生的能力的人,太难得了。
未来,不论是毕业就失业的年轻人,还是被优化的中年人……可能都需要面临一个课题——如何面对人生的下行期,体面地离场?
也许,我们可以从吴士宏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力量。
第一: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起心动念。
她在一个采访中介绍自己:“当时要改变的最基本动机很单纯,就是太穷了。”
她当时去应聘Fesco的外派雇员(就是Fesco外派吴去的IBM),但自己连2块钱的照相钱都没有,因此只能从工作证上撕下来一张照片贴到简历上。
第二:要看外部大环境。
80年代末的外企,中国开放了,让外资进来了,才会有IBM这样的大公司,容忍一个学历不高但是足够强大的个人成功。
换句话说,今天的IBM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要成功需要寻找时代风口下的行业和机构。就像2021年的抖音和小红书,可能就是自媒体的新贵。
第三:一个人内在的原因。
吴士宏说:“从一开始卑微地求生、求更好的生活作为一个出发点,我就再没放弃过我自己。”
她为了改变自己,每天全日上班,晚上还要自学到夜里2、3点。
就像前面提到的遇言姐的老姑,她没有遇到IBM这样的外企,但是为了成功她也足够努力,最后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去,开了一家有20多家店的连锁店。
所以,个人的努力可以达到一定的成绩,逆风飞扬成为时代的宠儿,却是靠着时代的风口。
也许,真正学习时代的风向、学习退场,是越来越多人的必修课。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