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外交活动中,会进行哪些体育活动?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览特评历史 2023-08-11 22:37:01

引言:

四百年大汉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中一个强盛的大一统王朝,无论是辽阔的国土疆域、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是耀眼的文化成就、开放的对外关系,都令后世久久传颂。

由于汉朝时中原大地上多民族并立,对外交流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民族间来往日益密切,文化传播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汉朝的外交事业中,体育活动作为一个特殊的分支,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由军事训练演变而来的体育活动

作为古代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朝的国运可谓波折多舛,四百余年几乎一直在打仗,西汉与周边少数民族打,东汉还要对付国内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

随着军事训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民间的体育活动也进入到一段高速发展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堪称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一大高峰,其衍生出的体育文化也是大汉气度的一大特点。

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族的版图范围不断对外扩张,导致对外交流和战争变得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

旷日持久的战争对军队人数和战斗力的需求增加,大量青壮年响应国家政策,接受了专门的军事训练,梦想着有朝一日在战场上杀敌建功、光耀门楣。

即便是已经从军队退伍的人,回归柴米油盐的正常生活后,依然保有日常健身的习惯,间接推动体育活动深入百姓生活中。

从地图上看,汉朝的国土面积大约为秦朝的两倍有余,不断地扩张促进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了人口的南北流动和多民族国家的大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汉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体育文化相互传播、相互学习,中原地区引入了西域和西北民族的运动习俗,同时也将汉族自身的运动文化不断对外传播。

军事训练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进行的专门训练。

这种训练自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当远古人类还在钻木取火、茹毛饮血之时,为了尽可能提高生存质量,很自然地选择了群居生活,以抵御大自然中凶猛的野兽。

后来随着私有化的产生,诸部落联盟之间开始出现矛盾,最早的战争由此爆发。为了增加战胜对手的概率,大家愈发重视军事训练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以战争英雄为主题的传说故事纷纷涌现,像是如今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按照现在的话说,都可以算是力可拔山的巨人。

统治者大力宣扬这些英雄故事,就是为了激励更多的青壮猛士努力训练、效命疆场。

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传承发展,在此后的君主国家中,军事训练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官方内容。

以战争爆发最为频繁的春秋战国为例,这一时期的军事训练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科学。

受此影响,汉代体育运动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了双重突破,涌现出蹴鞠、举重、投掷、弋射、击剑、投壶等一系列新型项目,大大丰富了民间体育的内涵。

《史记·苏秦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说苏秦到齐国游说,当着齐宣王的面夸赞齐都临淄的繁华富庶,称“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可见早在战国年间,街头巷尾的体育活动就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和普遍。

其中蹴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更成为如今世界第一大球的经典体育赛事。

二、汉代体育文化的传播

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传播的文化如同一潭死水。

汉朝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民族构成复杂,各地区间的文化传播日益频繁,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些都为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体育文化经过官方和民间两大渠道,沿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原。

如《梁元帝纂要》中记载的,在叠案上倒立的杂耍表演,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安息国传进来的,故命名为“安息五案”。此外还有吞刀吐火、屠人截马等异域幻术,常见于后世出土的汉代石刻或画像砖上。

画中的西域人个个高鼻长须、口中喷火,样貌非常接近今天的西方人。

又如最经典的蹴鞠运动,据《弹棋经序》记载,汉武帝平定西域后,在胡人中挑选了一批擅长蹴鞠之人,时常令其在大堂上表演助兴,百官劝谏都不管用。

公元120年,缅甸掸国王派使臣赴汉朝贺,随行不乏一些体育健将,其中一位“弄丸”高手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弄丸”是一种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独特技艺,既同时抛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小球,逐一接住抛出,循环往复,使不坠地。

来自异域的手艺人动作熟练地表演着弄丸绝活,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一口气竟能坚持千次之多。

此外,包括北方的乌桓、匈奴、鲜卑等各游牧民族,也在外交活动或一次次战争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将本族特有的体育文化传入汉朝。

对于从小生长在马背上的他们而言,骑马射猎已经不止是获取猎物、打赢战争的必要手段,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休闲项目。至今,在陕北、嘉峪关的汉代画像砖墓中,仍然保留着许多边地郡民追逐大型野兽的生动画像。

事实上,不论是西域、南亚还是北方大草原上的各少数民族,其在体育文化上与中央政权的交流都是双向互通的。

一方面,异域文化的传入,丰富了汉代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另一方面,汉朝怀有“天朝上国”的高位心态,以宏大开阔的气魄兼容并蓄,对这些新潮的外来文化加以吸收改造,转而以政治外交的手段,再将其传播到周边各民族,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三、汉代体育文化在外交活动中的体现

公元前两百年,刘邦亲自统领的大军遭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一连被困了整整七日,最后被逼无奈向对方求和才得以解围,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回城后的刘邦心有余悸,迅速听取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修好、互通关事,还派人送去了许多金银珠宝。即便如此,匈奴铁骑还是没有停止南下侵扰的步伐。

至文帝一代,远见卓识的思想家贾谊提出以“德义”征服四夷的主张,其中一条就是组织“倒挈面”“大角抵”等匈奴人喜欢的体育赛事,对于收复匈奴人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武帝年间,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国使节进出中原愈发频繁,体育文化的传播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

每到招待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使臣的日子,汉武帝都要命人准备“百戏”表演,搭配大鱼大肉好酒款待,以示待客之诚。

公元前108年春,汉武帝到京都长安近郊一带狩猎散心,顺便接见了一批外国宾客,除了酒池肉林之外,必不可少的还有许多体育活动项目,包括“都卢”“角抵”“鱼龙曼衍”等等。

一大批优秀的外来杂技与中原传统技艺相结合,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大饱眼福的视听盛宴,堪称汉代体育发展过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成帝时,天子命人搜罗虎豹熊罴等凶猛野兽,用槛车运输到专门的场馆豢养起来,再令胡人把手伸进去抓取。

此举一可展示天朝富有,二也实现了威降胡人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不过,体育活动在国内的传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朝堂之上其实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意见,部分保守的官员认为汉朝的传统文化不容亵渎,对外来文化保有很深的敌意。

公元121年,缅甸掸国王携幻士数名进都朝觐,据说这些幻士们个个身怀绝技,吐火、肢解、牛马易头等幻术都不在话下。当他们在大堂上表演的时候,天子和群臣无不叹为观止,纷纷拍手喝彩。

然而,大臣陈禅却突然起身离席,冒着顶撞天子的风险痛斥道:“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以十分强硬的态度表达对外来体育文化的排斥。

毫无疑问,陈禅的言行让众人十分扫兴。尚书陈忠是个急性子,驳斥陈禅危言耸听、妄议朝政,请汉安帝将其下狱治罪。

虽然后来经众臣求情力保,陈禅才躲过了一场牢狱之灾,但却很快遭到削职流放。

从这个鲜明的例子可以看出,汉朝外交活动的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汉族人根深蒂固的支配心态,鄙视蛮夷的思想长期存在,给外来体育运动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汉朝宫廷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是史无前例的,这一点可以从其对特殊体育人才的青睐上反映出来,但凡有一技之长的都有进宫上殿抛头露面的机会。

据《盐铁论》记载,西汉有个叫卫绾的,因为擅长戏车绝技被文帝看中,召至宫中格外宠幸,从郎中一路做到丞相之位。

其他的体育高手们虽然没有卫绾这么走运,但进宫以后也都得到了十分优渥的待遇,促进了宫廷体育的迅速发展。

汉朝适龄男子服兵役期间,接受蹴鞠、射击等严格的军事训练可谓是家常便饭。

由于长期受到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不论是战争期间还是和平年代,汉朝军队一刻也没有放松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在所有的训练项目中,带有半娱乐性质的蹴鞠受到最普遍的青睐,每年年底都试还要进行考核,顺利过关的人才有退役还乡的资格。退伍后的士兵将这些体育活动带回家乡,进一步促进了其在民间的传播。

结语:

汉朝的外交体育和军事体育之所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与社会转型的自然规律密不可分的。

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异域文化的融入碰撞、军队壮大的根本需求,这些都是汉朝体育活动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推动今天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参考:

1、《史记》

2、《汉书》

3、《盐铁论》

4、《弹棋经序》

0 阅读:10

览特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