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有道小P产品负责人王晓航:“小P不是终点”

科技多知人 2024-08-21 13:42:47

“是时候让小P进入更大的使用场景。”

来源|多知

整理|冯玮

摄|王上

今年5月,网易有道CEO周枫在“子曰”教育大模型媒体交流会上宣布,经过长时间在软硬件端的AI场景测试后,新一代AI全科学习助手“有道小P”正式以独立APP的新身份,上线各大应用商店。

周枫在当时对多知强调,有道想让小P从此成为无所不在的AI全科学习助手。

上周四,有道小P产品负责人王晓航在多知第46期OpenTalk线下沙龙活动上梳理了小P诞生至今曾走过的关键节点,以及小P成长过程中团队所经历的取舍,王晓航分享道:

“有道小P不是横空出世的产品,也不是有道公司憋出来的'大招',它作为AI学习助手,从今年以来就开始在公司内部各个平台落地、服务用户,经过了一定市场验证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用户沉淀。”

“在我们未来的规划里,App不是终点,未来的小P会变得更强,会进入到更多的需求场景里服务用户。”

“小P会不断进行能力的迭代,它会变成一个无处不在的智能学习助手。”

“大模型一日千里,未来正在被颠覆。”

……

以下为王晓航分享全文,多知编辑整理。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开心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这里进行交流。

在刚开始知道要来做这个分享的时候,多知的记者朋友和我说现场也会有我们的友商,当时我觉得挺惊喜的,作为从业人员,我们非常期待、也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聊聊行业、聊聊产品。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AIGC时代,用户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学习产品。

01

“是时候让小P进入更大的使用场景”

提起小P这个名字,可能业内的朋友会比较耳熟,但之前大家见到的都不是独立APP这样的形态,更多是搭载在有道多个产品形态上的一个功能。

今年3月份,我们在有道词典上线了小P,主要是提供语言学习和AI答疑的服务;在我们最新推出的有道词典笔X7中,我们也搭载了小P作为核心功能提供给用户。

6月份,小P的独立APP正式上线,并在7月初参加了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对外亮相。

所以有道小P不是横空出世的产品,也不是有道公司憋出来的“大招”,它作为AI学习助手,今年以来陆续落地在了我们的一系列软硬件中,比如有道词典笔、有道词典,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一定的市场验证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用户沉淀,同时经历了很多轮的技术方案和大模型升级。

所以我们考虑,是时候让小P进入更大的使用场景,去面对更庞大的用户群和更高频次调用的考验。

我们希望小P的服务能够做到更专业,更地道;使用起来更有个性化,更智能;成为一款功能更强大的学习助手。

在启动小P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内部做了大量的用户摸底,针对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学习、辅导作业的场景,进行调研。

我相信在座各位有很多也是家长,你们在家给孩子辅导作业时估计也经常是鸡飞狗跳的状态。我们总结了几个孩子和家长日常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和痛点:

痛点一,孩子遇到有些题目不会做,然后家长辅导困难,或者没有时间辅导。

痛点二,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孩子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学习,是不知道为什么学不会、如何才能学会。而家长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育人训练,对辅导孩子没有科学的方法。

痛点三,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答疑解惑,需要帮助,需要求助于老师、家长、同学,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寻求到帮助。

痛点四,对知识点掌握不够,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后续再重新了解并熟练掌握的机会不多。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痛点后我们发现:学生除了在校园里与老师面对面进行学习,课后自习自学的需求真实存在且大量存在,对知识点没有熟练掌握,以及掌握不够、没听懂是学生群体普遍的痛点。

一个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咨询和辅导的学习助手,能够不厌其烦始终耐心细致的与他进行沟通交流,真实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认为有道小P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AI行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02

小P的AI内核

我重点想和大家聊一下“全科答疑”,这是有道小P最核心的功能。

有道多年以来专注于教育赛道,我们内部沉淀下来的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庞大,丰富的知识库,我们对它进行了整合,优化,加上教育大模型的能力,我们对全科答疑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设计。

它做到了两点:

一是全科,小P具备对小初高各门学科,各个学段全面覆盖的能力。

二是答疑,我们对各类题型的解析、解答流程进行了专门处理,小P能根据用户当前的学段以及掌握的知识水平,来针对性地来进行辅导。

如前面我提到的一个点,学生用户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学习,是不知道为什么学不会,如何才能学会,我们做的是引导他主动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小P的每一次解答流程,都是先提出相关的知识点,这道题包含的考点,运用到哪些公式,让用户先有思路进行思考,再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和解答。

先出解析再给答案,是小P最主要的特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去理解这道题该怎么去思考,而不是只求一个答案;包括通过这种形式,家长们在辅导过程中也能快速理解解题流程,知道怎么一步步地拆解问题并传授给孩子。

我们将大模型的多轮问答能力和答疑流程相结合,通过问答的对话形式,让用户去提问、去追问,小P可以对他们不理解的地方反复解答,如果用户不知道怎么问,小P还可以有一些发散性的提示“猜你想问”,去引导用户提问,直到让用户把这道题真正学透。

我们追求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一道题,最终学会一类题,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了实现这些,我们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在背后的知识库和教学方法的打磨上。

比如学段的差异,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以及学习的方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学段的答疑方式,解题策略的模型设计上都专门做了适配,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回答,满足不同学生用户对学习答疑的诉求,那比如有些孩子对题目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高,我们会提供更详细的答疑流程,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提供简洁,高效的解题方法。

小P的回答,因人而异,更具个性化。

下面,我也给大家介绍下有道小P的其他功能。

AI查词,是小P在有道词典内落地的主要功能形式。

我们都知道词典用户的核心刚需,一个查词,一个翻译。那在AI查词的场景中,我们做了区别于传统查词的改造,让用户在体验上更加简洁高效。

我们把基于单个查词的数据进行了归类梳理,让用户在查完一个单词之后,对延伸的学习需求——比如说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等,通过小P的多轮、不断发散的交互,让用户从“被动检索”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效果。

另一个功能:AI翻译。

我们认为大模型天然就适合做语言类的工作,尤其是在教育垂类大模型能力不断提升的技术大背景中,翻译这个场景下的语法纠错、句子润色、AI扩写等功能,大模型的表现都相当优秀。

文档翻译学术论文翻译图片翻译…这些细分的翻译场景,我们的大模型都在不断优化和提升用户的体验,在有道词典上也是用户使用率很高的功能。这既说明翻译面临广大的用户需求,同时也证明用户对我们大模型能力的认可。

所以,在小P的独立APP上我们也把这两个核心功能也加了进来,丰富学习助手的功能属性,更好地适配用户的需求。

03

APP不是终点

在产品设计初期,我们内部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就和这次的主题一样,“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样的AIGC产品”。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刚开始其实我们的产品形态不是这样的,想做的方向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内部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是做一个多种智能体的聚合产品,类似市场上大家常见的那种;还是做带有社交属性的学伴产品,我们甚至做了一个基于Live 2D的人物角色,想通过二次元的形式来破圈推广。

在项目启动的初期,这种论证,尝试,给产品团队,研发团队,视觉设计团队带来了很多挑战。方案变了又变改了又改,最终我们内部还是觉得需要聚焦。在进行了很多深度又漫长的用户调研以后,我们选择了“全科答疑”,我们想要做一款AIGC产品来解决我们熟悉的、一直陪伴的K12用户和家长群体的痛点。

我们开始从用户使用习惯使用场景来寻找机会,有道自身的产品矩阵丰富,覆盖了k12-大学生-成人,几乎是全年龄的学习者群体,所以积淀了很多对于不同学段用户需求的认知和思考。

在子曰教育大模型不断升级优化的基础上,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做一个AI老师,或者叫AI学习助手——解决传统学习场景下的人力密集型问题、解决家长辅导孩子的问题、解决孩子课后自习自学,完成作业和答疑解惑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三点思考和判断:

第一是全科答疑;这个功能其实对你背后的教研内容资源、教学方式的理解要求非常高,这也是通用大模型和教育垂直大模型很大的区别。有道深耕教育领域多年,我们的能力和过往对用户、对教育认知的沉淀,决定了我们天然适合做教育垂直行业的AIGC产品。

第二是市场验证和用户认可。从小P开始落地到学习机到上线至词典内部再到落地词典笔新品,我们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数据变化。

首先,小P相关AI功能的使用人数涨幅明显,使用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用户对于更智能、更专业、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认可的。

其次,小P的推出带动了我们会员收入的增长,反映出用户愿意为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买单,同时也印证了小P所代表的大模型知识问答能力,确实有非常大的场景拓展可能性和巨大增长潜力。

同时,在我们的硬件产品中,我们也看见了小P落地多端的巨大可能性。在我们新品有道词典笔x7上市的第一个月,用户使用小P全科答疑功能的次数近200万次,成为仅次于查词翻译的第二大最常用功能。

第三是需求依然存在且机会较大。我们在用户的实际场景中,看到了两个强劲的需求:英语口语和家庭辅导。在英语口语场景中,我们去年推出了Hi Echo即全球首个虚拟人口语教练;而面对家庭辅导的难题,在经过内部多轮实验论证和落地的数据反馈,我们觉得小P这样的形式是目前不错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想借这个场合,和大家聊聊未来,聊聊教育行业的前景。

目前,小P已经在有道词典笔AI学习机等硬件产品落地,在我们的规划中,APP不是终点,未来小P会变得更强、进入更多需求场景。小P的能力还在持续延伸,不断进行能力嫁接和迭代,成为无处不在、随时响应的AI学习助手。

当前的小P,只是开始。

从市场面来看,中国K12用户群体规模巨大,家庭辅导场景是刚需,一是需要垂直教育大模型,二是需要更多垂直学习场景下的产品来为用户提供需求,赛道依然前景广阔,比如后续我们两位同行分享的场景和方向,都是值得持续投入,有很大用户价值和商业前景的。

相信在AI的助力下,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做好教育这个赛道,共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好的服务。

而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大模型的能力在不断演进,不断提升,不断超出预期。比如GPT-4o,它的图像、文本和语音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它对视觉和音频的理解非常出色,响应时间几乎达到了人类的水平。这样的能力具体落地到教育相关的场景,是能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做出颠覆性的产品。

所以,当国内外大模型技术都在进步、甚至是一日千里的时候,我们很期待在大模型不断优化的未来,AI学习助手、AI老师、AI学伴会更智能,更专业,更个性化,更有人味。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也非常欢迎大家下载体验“有道小P”。目前我们也依然在不断优化和迭代中,大家在体验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反馈,谢谢大家!

04

Q&A

提问:现在小P老师的一些功能,在市面上也有些同类型的产品,长远来说有道还有哪些布局么?如何建立差异化?

王晓航:的确,今年7月我们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时候,现场也有用户问了相似的问题。其实我刚刚也提到了一些细节。

比如落地场景的不同,有道小P在词典笔、听力宝等产品上都已经落地。

再比如区别于传统的产品,有道小P不会直接给出答案和解析,我们内部更多的是打磨小P给到孩子们的解题方式、解题方法,包括同样问题用适合不同年龄和年级所理解的方式去反应等等。另外还有当孩子得到解析和答案之后可以继续追问、不断追问直到掌握为止。

最后就是我们的产品可以解决的用户需求是多元的,它不是只局限于学生,它还可以面向大学生、职场等等不同的交互场景。

这就可以看出有道在大模型落地上的能力,我们认为用户需求是什么再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还有哪些用户需求还没有被满足,再去倒推大模型去提供相对应的能力等等。

提问:物理题、数学题、电路图等在借助简单的OCR时可能还很难被满足,那基于图像向量这个部分有道打算怎样做提升?

王晓航:这个问题也是我想探讨的,这的确充满了难点。我们花了很多精力、人力、物力、改了又改变了又变的尝试,在OCR这个部分还是很难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状态。

我们也试验了很多解决方案,还有一些新的思路和尝试,目前我们的产品还只能说是达到了体验还不错的一个水平,但是距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空间。

在真实的用户场景中,OCR识别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字体潦草、卷面太脏、孩子写错了又擦但擦不干净再写等等,这都给OCR识别带来了挑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优化,我们还会继续去攻克。

提问:您刚刚提到了在做AI全科老师之前,还有二次元虚拟学伴等等。请问前面的探索被Pass掉的原因是什么?

王晓航:我们当时为什么没有做智能体的聚合,其实我们现在也还在思考,当时主要是考虑智能体可能它的使用场景不高,更多是在解决用户长尾的需求。用户看到它的时候更像是在为尝鲜、体验和感受去买单,而不是真的可以去很好地解决日常的最常见的需求。

后来我们就是觉得还是要聚焦,要聚焦一个重点,去解决用户最核心、最真实、最痛的需求,也就相应舍弃了比如一个智能的广场或者很多功能的智能体等等。那么K12学生和家长的刚需其实就是全科答疑,所以我们锚定了这个点。

《教育科技这一年·2022》+《培训行业这一年·2021》+《教育科技行业图谱2022-2023》,重磅发售!
0 阅读:1

科技多知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