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连拜年也不拜了?

先觉杂谈 2025-01-22 12:52:10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过年拜年那可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场面,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拿红包,大人们热络地唠家常。

可最近几年,这拜年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你说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难道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事儿,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都给忘了?

其实,背后的原因可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以前的社会环境。那时候,大家都生活在熟人社会里,邻里之间、亲戚之间那关系可铁了。谁家有个啥事儿,大家都互相搭把手,帮衬着。亲戚们在家庭事务里那作用可大了去了,比如孩子找工作,七大姑八大姨可能就会帮忙打听,或者托关系给介绍个活儿;要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亲戚们更是跑前跑后,出钱出力。

所以,那时候的拜年,那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维护亲戚关系的重要方式。通过拜年,大家联络感情,增进彼此的关系,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互相帮助。

可现在呢,社会变了,啥都市场化了。就拿找工作来说吧,现在基本都是自己去招聘网站上投简历,参加面试,靠自己的本事找工作,亲戚们能帮上的忙越来越少了。就算是遇到点啥事儿,也更倾向于花钱找专业的服务机构来解决,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依赖亲戚。

慢慢地,亲戚在家庭事务中的作用就越来越小,甚至有些时候感觉都没啥用了。这一变化,可让年轻人对拜年的热情大打折扣。毕竟,要是拜年只是走个形式,大家没啥共同话题,也不能互相帮忙,那还去干嘛呢?

除了亲戚作用的变化,还有其他不少原因让年轻人不爱拜年了。

首先就是这社交压力,真的是太大了。现在的年轻人,一到过年去拜年,那亲戚们的问题就像连珠炮一样,“一个月挣多少钱啊?”“有对象了没?啥时候结婚啊?”“都这么大了,咋还不要孩子呢?” 这些问题,问得年轻人心里直犯嘀咕,感觉自己就像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样。本来过年回家是想放松放松的,结果被这些问题搞得压力山大,心里头可不乐意去拜年了。

再说说这生活节奏。现在的生活节奏那叫一个快,年轻人平时工作累得要死,好不容易盼来个春节假期,就想好好休息休息。可这拜年,得一家一家地跑,这一天下来,比上班还累。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过年回家一趟不容易,这有限的假期,他们更愿意多陪陪父母,或者自己在家看看书、追追剧、打打游戏,放松放松。谁还愿意把时间都花在去亲戚家拜年上呢?

还有这居住距离的问题。现在好多年轻人为了发展,都跑到大城市去了,离老家那是十万八千里。过年回家,光路上就得花不少时间和钱。好不容易回到家,时间又有限,他们就想着把时间都留给最亲近的人,像父母、爷爷奶奶这些。至于那些远一点的亲戚,就觉得没必要专门去拜年了。

对了,还有网络社交的影响。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微信、QQ 这些社交软件用得可溜了。年轻人只要动动手指,就能给亲戚朋友们发个消息,说声 “新年快乐”,甚至还能视频拜年。这线上拜年又方便又快捷,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啊,很多年轻人就觉得,既然线上也能拜年,那还费那劲去亲戚家干嘛呢?

除了这些,文化观念的变化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可强了,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追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他们看来,和亲戚们的交流,要是没有共同话题,没有啥思想上的共鸣,那还不如不交流。而且,现在文化多元化,西方文化和其他现代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可大了。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过节方式,像出去旅游过年,或者参加一些主题派对。相比之下,传统的拜年习俗就显得有点老套了,吸引力自然就没那么大了。

另外,现在的年味啊,是越来越淡了。以前过年,那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为啥呢?因为平时吃不上好的,穿不上新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好好享受一番。而且,那时候过年的活动可多了,舞龙舞狮、放鞭炮,热闹得很。可现在呢,生活条件好了,平时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过年的那种特殊感和吸引力就没那么强了。就连拜年,以前大家都特别重视,现在也觉得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还有啊,传统拜年的那些礼节和规矩,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有点繁琐。像磕头、说一些特定的吉祥话,这些在他们看来,既麻烦又有点束缚人。现在的年轻人追求自由、随性,这些传统的礼节和规矩,他们可不愿意被束缚住。

所以啊,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爱拜年,那是社会环境、经济、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不过,这也不是说拜年这个习俗就不好了,只是时代在变,年轻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也在变。咱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年轻人不遵守传统习俗,而是应该理解他们的选择。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0 阅读:6
先觉杂谈

先觉杂谈

天下事,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