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说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军之能强于奇谋。说的是诸葛亮自己的这几项才能比较,不是和别人比。意思是诸葛亮自身内政能力最强,军事能力其次,而军事上治军能力极强按部就班不喜欢冒险激进,这才是陈寿的评价。而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对比他的几个主要对阵过的敌方将领曹真和司马懿,可以发现,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一直都是处于上风和主动。曹真不是演义里的草包,那是曹操亲手带出来悍将,智勇双全。司马懿更不用多说,军事才能至少和庞统一个档次,而他们在军事上都是很怵诸葛亮的。
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治国和行兵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他虽然六出祁山无果,但蜀国人口却在缓慢增长,此因何解,皆缘于他每次同魏作战,所得远远大于所失,换言之便是,每次作战蜀国兵员虽有所折损,却也俘获了大于折损数额的魏兵。送回蜀国,今其生产,还有他制订的各项有利于生产教训的国策。否则无法解释,诸葛行兵六出祁山未果,国内人口却在缓慢增长的怪事。
诸葛亮是政治家,哪怕为帅,一切也都是以政治为核心的。他打的不是普通战争,而是政治战争。表面看没有打下什么土地,循环在做失败的事,但实际上凭借一州之地,而且还是易守难攻的益州,打得曹魏百姓面有菜色,通过战争不断打击曹魏经济,而蜀国却没有因为战争而衰弱,不断缩减两国差距。这是任何一个纯粹的军事家做不到的。白起,韩信来了也一样。诸葛亮的政治战争姜维领悟不到,变成了真正的穷兵黩武,最终导致蜀国灭亡。这和诸葛亮没关系,诸葛不死,蜀国不灭,武庙十哲不是没道理的。
诸葛亮并非军事能力不足,只是他所处的时代,北方完成统一,不像刘邦时代,北方分裂战乱不断,刘邦北伐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北方是分裂的,战乱不断。如果放在诸葛亮时代,同样的结局,蜀汉地理位置是蜀汉的优势,同样也是劣势,别人攻不进来,蜀汉也打不出去,每次出去只能急战,不能持久。
曹魏就是明白这点,所以就是直接守关不出战就行了,蜀汉只有十万兵,损失个上千人就是伤筋动骨,强行攻城,那损失是蜀汉承受不起的,所以蜀汉不具备用险计的实力,子午谷奇谋不可能成功,长安毕竟是曾经的都城,城池高大坚固,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搞不好魏延那一万人都得死在那,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看到的,蜀汉地形险要,后勤运输也难以跟上。
诸葛亮军事才能有,而且有某些当年的天赋,比如治军,阵法,军事发明,而很多人都只认战绩和指挥以及计谋。首先评价一个人要看当时的大环境,自三国鼎立后,三方的战争就没断过,只要一方没有犯大的错误比如刘备的夷陵之战,或是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关羽丟荆州,还有天气环境因素比如水淹七军赤壁瘟疫,否则很难在计谋和战术上打垮对方,也很难靠一场战役打垮一个国家。
自三国鼎立后,内政的稳定以及为帅的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在后期的战役中很难再看到什么奇谋的表现。曹操四次伐吴不成,其中一次看到吴军没有漏洞可钻就退兵了。后来曹丕三次伐吴不成,就连军事顶尖的陆逊北伐也没打出多大战绩。在曹魏恢复期,蜀汉与东吴自残,等孔明北伐时,曹魏经济实力已经远超蜀汉,故孔明也只能三分天下。
三国诸葛亮当政时蜀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同等兵力魏军根本不敢与蜀军作战。诸葛亮练兵训将的本事当时无人可比。
陈寿的意思是诸葛亮内政100分,统兵90分,那要看跟什么比了
[吃瓜]面对魏临时组建的援助部队都不敢一战![吃瓜]后面魏主守,处理内部问题及和吴战争,没空理蜀。不是诸葛有多厉害。。。。[吃瓜]对于北伐,魏主守,主要还是对吴作战。。。不是诸葛有多厉害。。。。[吃瓜]后面腾出手,大军压境,蜀连战连败。。魏从守势转攻势,就算邓艾不偷家,蜀也注定完蛋。。[吃瓜]连续的北伐,不是耗魏,而是把蜀耗空了。。。[吃瓜]弱蜀弱蜀,不主守,搞发展!竟然一直主攻,纵观整个农耕历史有哪个朝代从建成到灭亡是一直发动战争的??除了蜀汉,没谁了。。。。[吃瓜]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在扔钱,扔物资,扔人口。。人家打仗占城占地占赔款。。蜀汉打仗是兜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了去,去了来,来去自如!
战略眼光高,内政厉害,军事不行
“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个“欤”是个疑问词,陈寿说诸葛亮带兵打战是不擅长吗?
诸葛亮最难的是没人兜底[吃瓜]
文章写的比较中肯,陈寿对诸葛的评价也算客观。诸葛因为性格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原因、才造成了诸葛政治军事谋略为强、局部战役少奇谋的局面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正与奇本来就是相反的,需要两种不同性格的人去做。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那也只是打打防守而已,想要开疆扩土,几无可能。
好好看一看《三国志》不行吗?连陈寿评价诸葛亮的原文也不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