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收下这碗肉吧,大爷。"
82年冬天,年轻厨师张善仁遇到一位乞讨的老人,不仅给了他热腾腾的红烧肉,还悄悄塞了十块钱。
十年后,当那个面容姣好、身着军装的不速之客站在他家门口时,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和年画里仙女一样漂亮的姑娘会和他有啥关系。
1、
我是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小时候靠街坊邻里接济长大,到了十五岁才开始独立生活。
乡亲们给了我村头两间破瓦房,又划给我两分薄田,我起五更睡半夜地干活,好歹能养活自己。
为了过上好日子,我就去隔壁村拜了一位老厨子为师,跟他学习烹饪。
我师父是个很出名的办席师傅,村里人家红白喜事都要请他掌勺,我就在旁边打下手。
做厨师不光有喜钱,礼品,散席时东家还会送些山珍海味回家。
自打跟了师父学艺之后,我再也没饿过肚子,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
我始终记得乡亲们的照顾之情,每次带回来的菜肴都分给邻家孩子尝尝,好酒也孝敬给长辈们。
除了帮忙做饭,空闲时我还到工地上打零工,工钱虽然不高,但都存下来了。
2、
我刚到十八那年也有媒婆上门,但我想先立业后成家,因为心里惦记着到集镇上开间小饭店。
等饭店生意做起来,日子有了奔头,说亲的自然就不愁了。
每到年关,摆酒席的特别多,师徒俩实在忙不过来,只好分开做活,我也算是独当一面的厨师了。
那天正好是腊月二十,隔壁村有户人家娶亲,特地请我去掌厨。
这是我头一回自己做整桌席面,心里既紧张又兴奋,铆足了劲儿做好每道菜,想给宾主双方都留个好印象。
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做的这顿喜宴获得了主家和宾客的交口称赞。
酒席散了我要走时,东家给了个厚实的红包,又打包了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一只金黄的烤鸡和一尾新鲜的鱼。
我便一路品尝着,哼着山歌往家走。
3、
快走出村口时,发现路边跌坐着个老人,我忙上前搀扶。老人约莫六旬,面黄肌瘦,大冷天光着膀子,腰间挂着个补丁布袋,一看就是个讨饭的。
回想自己童年也是靠乡亲们帮衬着长大的,如今有能力了,自然要投桃报李。
生活中遇到需要援手的,我总是尽己所能地去帮扶。
望着老者憔悴的神色,我于心不忍,便把随身带的饭菜拿了出来。
老人低头看看食物,又抬眼望望我,轻声说:"小伙子心善,只是我这把老骨头,平日里能啃个糠窝窝就不错了,这么好的东西......"
我连忙说:"老人家,这天寒地冻的,您得吃些暖和的才行啊。"
我一再坚持要他带走,老人见我真心实意,最后收下了那份热腾腾的红烧肉,小心翼翼地包进了怀里。
4、
入冬后我独自掌勺的几次宴席都办得很好,渐渐地摆酒席的人家都指名要我来做,反倒是师父那边的生意淡了下来。
世间常说得好,教会了徒弟就会断了师傅的活路,这话倒也不无道理。
我这个人最重恩义,因此推掉了不少邀请,就怕影响师父的生计。
当初拜师学艺也不过是为了圆自己开店的梦想,并非存心要和师父争抢生意。
可要开起饭馆来,光是铺面租金、置办家当这些前期投入就要一大笔钱,我这点积蓄远远不够。
好在凭着这些年攒下的名声,信用社的主任愿意给我贷款周转。
有了本钱,我立马张罗起来,紧赶慢赶总算开张了。
待客热情,菜品实惠,店里很快就有了固定食客。
刚开始只有我一个人打理,后来实在忙不开,就请了村里王婆婆来搭把手。
这位老人家早年丧偶,又无儿女依靠,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想着能帮就帮一把。
婆婆知道有不少人想来店里干活,对我能选中她很是感激,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我见她年纪大了,总劝她别太辛苦,她却说这点活计不算什么。
这天婆婆说家里有点事要回去一趟,说很快就来,可直到打烊也不见人影。
我心里不踏实,骑车回村找她。
到了才知道,老人家突发急症晕倒在家,幸亏村里郎中抢救及时,但已经瘫痪在床。
眼下老人家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料,亲戚们各有各的难处,都抽不出身来。
想来想去,我只好把店关了,专心在家侍候老人。
5、
饭店停业第二天,房主就找上门来,说是他家小子要接手开店。
我只好把店面退了出来,厨具餐具和桌椅板凳也便宜处理给了他们。
心想等照顾好老人家,再另寻门面重操旧业。
我既要操持老人的一日三餐,又要每隔几天推着平板车带她去卫生所复查。
我从小无依无靠,如今有了这位老人家,就当上天赐我个亲娘般伺候着。虽说她卧床不起,我也是洗得干净、照顾得周到。
左邻右舍都夸我懂事有孝心。
可这事也让我碰了不少钉子,说媒的都觉得我有这么个包袱。
老人家总是自责,说耽误了我的终身大事。
我就对她说:"天下儿女都要赡养父母,要是连这点孝心都没有的姑娘,我也不敢娶回家啊。"
她叹气道:"你都快而立之年了还打光棍,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我笑着安慰她:"好事多磨,我的姻缘来得迟些罢了。您老别担心,该来的福分跑不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照料着,老人家的身子骨也慢慢康复了,扶着拐杖能下地走动了。
生活虽然清贫,但温暖静好,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着。
6、
"那日正扶着老人家在院里走动,忽然院门口来了个陌生人...我抬眼一看,顿时愣在原地...
这位来客是个年轻姑娘,清秀的面庞配上一身挺拔的军装,格外精神。
她一进门就望着我说:'请问是张善仁同志吗?总算找着您了...'
姑娘约莫二十出头,亭亭玉立,面若凝脂,眉目如画,端的是个美人坯子。
我一头雾水,从没见过这位女军人,她找我做什么?
老人笑眯眯地问道:'小姑娘,这就是我家善仁,你找他有事?'
姑娘莞尔一笑:'说来话长...'
于是我把她请进堂屋说话。
原来她叫春梅,是邻镇杨柳村的姑娘。
和我一般,她也是个苦命人,父母早亡,全靠爷爷抚养成人。
她爷爷体弱多病,干不得重活,只能沿街乞讨度日。
十年前那个寒冬,她爷爷在外讨饭时不慎跌倒,被一个年轻人搀扶起来,还送了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
回到家后,老人在衣袋里又摸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十块钱,显然是那好心人悄悄塞的。
爷爷把肉留给她吃,那十块钱则交了她的学费。
老人常说:'那后生心地善良,这份恩情咱们得记住...'
春梅把这话记在心里,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面道谢。
她十八岁那年参了军,在部队表现优异,立过好几次功。
本可以留在军营,但惦记着年迈的爷爷,就选择了转业。
这半年来在乡里武装部工作,闲暇就四处打听当年那个年轻的厨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寻到了线索...
听完她的讲述,我这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军人,竟是当年那位老人家的孙女。
老人家听明白后,连连点头:'姑娘啊,善仁这孩子打小就心善,见不得别人受苦...
我这把老骨头,无儿无女,病倒后是他日日照看...虽不是亲人,却比亲儿子还孝顺。
为了照顾我,他连饭店都不开了...都怪我连累他,到如今还打着光棍...'
说着说着,老人家掉下泪来。
我忙拿手帕给她擦泪:'您就是我亲奶奶,有您在我才像个有家的人...'说着我也哽咽了。
春梅眼圈也红了。
她望着我说:'善仁大哥,您真是个好人...'
不等我答话,老人家一把拉住春梅的手:'闺女,你说得对,谁嫁给善仁准有福气...你愿意吗?'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我羞红了脸,春梅也低下头,脸蛋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她轻轻抬起头,眼中含情:'善仁哥,你...愿意娶我吗?'
这意外的惊喜让我一时语塞,呆立当场。
老人家在我眼前挥了挥手:'傻小子发什么呆?人家姑娘问你话呢!'
我这才回过神来:'春梅妹子,能娶你是我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我求之不得...
只是我现在一贫如洗,就这两间破屋...怕委屈了你...'
春梅抿嘴一笑:'富贵贫穷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日子总会好起来...我愿意和你一起照顾咱奶奶...'
老人家喜极而泣,紧紧握着春梅的手。
我也红了眼眶。
老人家擦干眼泪,笑着说:'善仁,快去赶集买点肉,今晚咱们包饺子庆祝!'
'诶!'
我骑着自行车,哼着小调去了集市。
回来后我和面擀皮,春梅包饺子,老人家体贴地回房休息,留给我们说话的空间。
春梅手巧,包的饺子又圆又俊。
我打趣道:'娶了你,我这后半辈子有口福了!'
她笑着说:'你可是大厨,我这水平怕是献丑了...不过我愿意天天给你包饺子...'
我看着她甜甜的笑容:'你包饺子我做菜,咱们可真是天生一对...'
那顿饺子的味道,至今难忘。
7、
"我和春梅情投意合,不到月余就操办了婚事。
喜宴那天特意请来师父掌勺,我在一旁打下手。
村里乡亲都来道贺,我们婉拒了礼金,只求热热闹闹办这喜事。
众人都夸我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郎情妾意,岂非美事。
成亲后,春梅继续在武装部上班,我在家侍候老人,种种庄稼。
她每天下了班回来就忙着张罗晚饭,照料老人的起居。
见她爷爷年事已高,独居不便,我们就东拼西凑建了几间新房,把老人家接来同住。
奶奶的身子骨渐渐硬朗,过了年就能自己料理家务了。
我重操旧业开了家小店,春梅下班就来帮衬,夫妻同心,生意蒸蒸日上。
两位老人相依为命,虽无血缘却情同家人,在我们的牵线下喜结连理。
饭店越做越大,后来在镇上建了新楼,一家人热热闹闹住在一起。
如今我们各自打理事业,老人在家享受天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