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正当俄乌局势持续升级,美国打算“撇开欧洲”、独自开启与俄乌的和谈,引发西方内部剧烈震动、分歧加剧之际,万里之外的中东也正在上演新一轮风云变幻。
关键时刻,中东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战斗在凌晨打响?以色列再次发起“斩首”行动。
16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布声明称,以空军在当天凌晨,对黎巴嫩南部地区发起了一场“定点清除”行动,目标是黎巴嫩真主党无人机部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并称行动取得成功,目标人物已经被击毙。
以国防军还在声明中指责近期黎巴嫩真主党多次违反黎以停火协议,对以色列发动无人机袭击,作为回应,以国防军除了“斩首”真主党无人机部队指挥官之后,还将继续对真主党展开军事行动,从而“消除安全威胁”。
言下之意,以色列根据“真主党违反停火协议”这一理由,在黎巴嫩境内发起了“斩首行动”,并取得成功。而这,无疑将加速黎以停火协议走向破裂。
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在去年11月底达成停火协议,而根据协议,以色列应在今年1月26日之前从黎巴嫩南部地区撤离,但在1月24日,以色列以“真主党未全面执行停火协议”而拒绝撤兵,在这之后,黎以之间的对抗也再次上演了。
这一次,以军公开“斩首”黎巴嫩真主党高级指挥官,预示着双方“火药味”升级,冲突全面重燃的风险也在持续上升。
更要注意,以色列选择直接针对真主党高层发起“斩首行动”,似乎也做好了“不惜局势升级、黎以冲突重燃”的准备,而这背后,显然少不了美国的支持。
别忘了,特朗普上台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便是第一位访问白宫的外国领导人,并且特朗普先后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制裁国际刑事法庭,都与支持以色列有着重大关联。
更别忘了,特朗普上台后,还恢复了美国对以色列的军援计划,价值7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将从美国运往以色列。而这,便是以色列最主要的底气来源之一。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没准会再次挑起黎以冲突,对黎巴嫩真主党下狠手。并且,这期间,受到安全威胁的,恐怕不只是真主党。
第二件事,联合国部队再次遇袭,指挥官受伤,联合国发出谴责。
15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表示,一辆载有维和人员的车辆在前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途中,遭到了“猛烈袭击”,导致多名维和人员受伤,其中包括联黎部队一名副指挥官。
对于此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了强烈谴责,称任何针对维和人员的袭击都是不可接受的,扬言要严惩肇事者。
但目前,究竟是谁袭击了联黎部队车辆,还是一个未知数,以色列也好,真主党也罢,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不过,在黎以局势升级、冲突可能重燃的关键时刻,联合国部队突然被袭击,的确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以色列。毕竟,在黎以冲突爆发期间,以色列没少空袭联黎部队,引发了联合国与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如今联黎部队再次被袭击,以色列自然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
如此一来,黎巴嫩南部局势升级,停火协议被撕破的可能性也将大大上升。
并且,除了黎以停火协议摇摇欲坠之外,巴以停火协议也呈现了“可能破碎”的迹象。
第三件事,巴以局势再生变数,美制炸弹运抵加沙,白宫发声了。
16日,美联社报道称,虽然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经同意,在下周开启第二轮停火谈判,但由于第一轮停火过程“一波三折”,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且以色列仍在持续对加沙发动袭击,令停火协议与谈判前景迎来了更多变数与风险。
并且,15日深夜,以色列国防部证实,一艘运载了约2000磅美国重型炸弹的船只已经抵达了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口并完成卸货,目前这些炸弹已经被运往以色列空军基地。
据悉,这是特朗普下令解除对以色列的军售禁令后,第一批送抵以色列的美制武器装备。
这还没完。16日,美国务卿鲁比奥到访了以色列,并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进行会谈,双方就巴以局势等话题进行了详细讨论。会谈结束后,鲁比奥再次强调了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并再次警告哈马斯,“必须释放所有被扣人员”。
内塔尼亚胡则公开表示,以色列将实现“所有行动目标”,包括“消灭哈马斯”,寻求“释放所有被扣人员”,以及确保加沙地带不会在未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言下之意,虽然以色列还要与哈马斯进行停火谈判,但停火估计不会是永久的,以色列依旧致力于“消灭哈马斯”,等到被扣人员全部获释后,可能就是巴以冲突重燃的时刻。
并且,由于目前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更大、偏袒程度也更加明显,若巴以冲突重燃,战火升腾的激烈程度或远超以往。
可见,当前黎以局势、巴以局势都存在诸多的变数与动荡,美国显然也在中东悄然布局,新一轮混乱风暴或许正在向中东袭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各方都得加强警惕与戒备了。
你好,时光
小编什么时候去加沙加入哈马斯?恭喜你了!
奶酪包
胡塞武装怎么不炸美丽国的军火船
Hooligan
套路,打累了,歇会儿,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