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总量连续两个月暴跌,欧美不购买中国产品,成为主要原因

小王加新 2025-01-02 18:31:2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小叶

编辑|小叶

前言

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出口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总量已经连续两个月呈暴跌趋势,创下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让人哗然。

为此,有专家学者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欧美国家不再愿意购买中国产品。

为何曾经风光无限的外贸,一夜间沦落至此?难道中国制造真的不香了?

中国出口总量连续下跌

八月初,海关署公布了本年度的进出口数据,从数字来看,我国进出口数据下降的都十分明显,如在7月份,我国进出口就同比下降了8.3%。

而7月的进出口资金达到了3.46万亿元,其中进口1.44万亿,出口2.02万亿,分别下降了6.9%和9.2%,贸易顺差更是缩水了14.6%。

也许只有看到直观的数字,很多人才意识到,我国的外贸业务确实要进“ICU”了,对比以前经营得风风火火的外贸业务,如今外贸也开始难做了。

在以前的外贸市场中,我们主要对接的是欧美范围的市场,如德国、荷兰、法国等,但从近期的数据显示来看,对这些地区的出口明显下降了。

为什么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没有以前高了?为什么最近的出口数据下降的这么明显呢?还是要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分析。

上述提到的几个国家,出口同比下降了10%以上,而作为主要出口国的美国和加拿大等,数据也不是那么乐观,分别下降了18.6%和20.5%。

如果仅仅只是少数几个国家的出口有所下降,也许我们还要从自身产品上寻找问题,了解是否存在商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的问题。

或者我们还要从深层次考虑,是否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出现了重大问题,这么大范围的出口下跌,背后又是否有人在操控指引?

我们再来看下出口产品的增减情况,从2023年初到7月份,我国汽车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74.1%,出口金额增速也达到了惊人的118.5%。

除了汽车外,一些零配件、机电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等,也获得了不错的提高,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产品的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的。

但尽管这些高科技领域的出口呈现增态,依旧有一些产品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而这些产品大多属于传统类目,如铝材、集成电路等。

虽然以美为首的各个国家想通过技术封锁等手段限制我国发展,却没想到中国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完成了这次技术上的反超。

有人或许觉得找到了我国出口呈现负增长的原因,正是由于美西贸易的限制,但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欧美对中国产品需求大大减少

很多人表示,我国被美西贸易脱钩,受其限制,商品出口也受到影响,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受到疫情影响,欧美市场对中国市场需求也有所下降。

一场疫情让全国经济都陷入了缩水状态,市场的发展也开始放缓,受此影响,欧美市场也开始进行“大排水”,流动性较之以前很大幅度地加快。

所以这个时候,欧美市场如果不能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的话,那么商品的提供环节就会受到阻碍,那么更多的商品只能依靠从亚洲国家进口。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在疫情期间的出口直线上升,尤其是对欧美市场,从20年下半年到21年期间,我国的外贸反倒呈现了“欣欣向荣”之态。

但是进入2022年后,全世界进入了加息周期,流动性较之以前又开始缩水,加上疫情的恢复和全球市场的适应,对应的欧美地区的市场也开始下跌。

如此一来,在世界的供应链恢复以后,欧美地区的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有了从各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来的商品,中国区进口的商品自然也就减少了。

而中国方对美的出口也在加速缩水,对方对于让中美脱钩的念头已经越来越坚决了,虽然上述出口增长的产品也不少,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假象。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总金额对比往年来看,确实还处于增长趋势,但其实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已经下跌到总进口商品数量的15%以下了。

为什么进口商品数量在减少,反而金额却在逐渐上升呢?这也是我们都能想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上涨,金额自然也就上涨了。

而说起通货膨胀的由来,自然也离不开美国,通过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以及制造俄乌冲突,美元都在不断地下跌贬值,其他国家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不管是哪一方的经济数据,都证明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规模在减小,而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在进出口方面,双方还一直有些争议悬而未决。

欧美地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这是导致我国进出口下跌的一个原因,而除了来自外部的限制外,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中国市场产业还需调整升级

进出口下降,除了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外,内部因素的作用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对于中国来说,自身的竞争力不足也是需要重视起来的问题之一。

当外贸减少时,很多人会习惯上去寻找外部原因,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自身产业的不足,我国的产业升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外贸出口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从长远来看,能够影响自身外贸市场的首先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和竞争力,外部的限制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限制作用。

如上文我们提到的汽车行业,对于国产汽车而言,我国在最近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相当迅猛,尤其是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处于全球的领先行业,如今的汽车品牌发展的也是越来越迅猛,出口也是相当可观,这说明我国汽车具有一定优势。

在2023年起至今,我国已经一跃成为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取代了原本是“领头羊”的日本,这也说明我国在一定领域上确实有竞争优势。

除了国产汽车品牌发展越来越好之外,很多汽车也出口到了欧美市场,这也说明欧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依赖中国进口的产品的。

同时,也不是欧美地区国家不消费了,而是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高技术领域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是从哪里进口的,而这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挑战。

因为我国的产品出口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环节,在一些高科技尖端领域,我们并没有很大的竞争力,因为相较于欧美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但如果只出口一些中低端,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产品,那么对于这个领域更具有竞争力的东南亚市场来说,我国同样缺少一些“火候”。

所以,不管是在技术领域,还是成本领域,我们在竞争时都会处于被动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如今的外贸尴尬地夹在中间,上下为难。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外贸业务又要如何寻求出路?进出口又是否能回到原来的状态?

我国外贸市场的出路

外资大量撤资,订单数量也是大幅减少,出口额更是下滑明显,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国外贸的出路又在哪里?

基于这种背景,从企业方面来说,就需要进行积极的升级调整,不仅要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方面下功夫,同时进行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时,中国还可以将工厂建到海外,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来获得更好的成本优势,同时将产品销售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

在海外投资和经营制造产业,可以让中国的企业更好的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基于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便于获得更多的机会。

除了中低端行业外,我国的高端市场也可以得益于工厂外迁,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高端制造业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如在大飞机、新能源车等。

很多人担心的中美贸易脱钩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全球产业链的重建在不断推进中,也就意味着中国存在优势,但自然也相对具有一定隐患。

市场的控制权在谁手里,话语权就在谁手里,掌握了独一无二生产技术的国家就能提供给别国生产不出的产品,供需永远处于平衡。

结语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面对如今的困境,我们应该开创出新的局面,在挑战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够度过如今进出口下跌的困境,在不久的未来,迎来外贸行业新的繁荣,坚定地走自己的出口之路,总能有光明的未来。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小王加新

小王加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