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前夕,毛主席专列火速返京,到天津后为何又突然慢下来?

今人说古 2024-09-17 23:59:07

关于“913”前的南巡,不少人说这是毛主席有意为之的“打草惊蛇”、“敲山震虎”,其目的是让阴谋家自乱阵脚。这样想实在大错特错,这应当是“釜底抽薪”才对。

毛主席身体好的时候,基本上每年都会外出巡视,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做些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出巡时间一般是7、8月,9月底返京。1971年的南巡,从8月14日开始,到9月12日匆匆结束。

前后29天时间,毛主席见了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从武汉做到杭州。在杭州他察觉到不对劲,立即让汪东兴调转车头方向北上。

专列行至上海的时候,毛主席没有按过去的惯例,下车住上几天,而是在车上待着不下去,接见工作也是在车上进行的。王洪文受邀上车,在车上过的夜。

毛主席本来是想跟王洪文、许世友两人一起谈的,谈完就走,不做停留,结果许因下乡视察工作,一直联系不上,毛主席足足等了他十五个小时,硬生生被耽搁在上海近一天时间。

这样的等待,是陡增风险的,多给了阴谋家反应时间和行动时间。许世友到后,毛主席与他进行了一段少有人知的谈话——前不久,许到南昌,毛也跟他谈过几次。

谈完后,毛主席让王洪文“请”许世友、王维国等人,去饭店好好吃顿饭。他们走后,毛主席立即让汪东兴去做好专列出发的工作,准备好就马上走,谁也不通知。毛主席专列驶离上海时,王洪文、许世友、王维国等人在饭店枯坐了良久,还没吃上饭。

专列以它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向北京方向驶去,就像车上主人的心情一样,归心似箭。9月11日18点50分,专列在南京站加水,停靠15分钟(许世友从上海赶回南京车站,求见毛主席,未果)。21点45分,专列到达蚌埠,加水停靠5分钟。

9月12日0点10分,专列到达徐州,加水停靠10分钟。2点45分,专列到达兖州,没有停车加水。5点到达济南,停车50分钟。

在济南,毛主席本来是准备接见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提前打电话通知过了),结果杨得志在外地开会,五六个小时才能回来。毛主席没有像等许世友那样等杨得志,他没有那种耐心了,更不想承担这种风险。

济南军区有个副司令在车站专门等候,毛主席不见;副司令喊来军区政委,毛主席还是不见。不见的理由是汪东兴给出的,讲毛主席太过劳累,还没起床,还是不惊动他老人家好,而且专列马上就要走了,后面在北京开会再见吧。

其实毛主席当时并没有睡觉,他很清醒,还在运筹帷幄,做着相关的安排(据张耀祠的回忆)。在济南站的时候,毛主席让汪东兴通知李德生、纪登奎、吴德、吴忠等人,到丰台站(北京的一个火车站)等候,老人家到了就要跟他们谈话。这其中没有周总理,吴忠、纪登奎等人当时都是北京的地方官。

从济南离开后,专列跨过黄河,7点40分到达德州,停靠加水20分钟。11点15分,专列到达天津西站,在这个站仅停靠15分钟,但是做了加煤、加水、检修等很多事,接下来就要到这趟旅程的终点——北京。

从天津发车后,专列明显慢了下来,毛主席似乎并不急着返京了。这是毛主席用兵如神的一大表现,“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人无常态,事无常规”,前面以快打慢,临门一脚又以慢打快,乱敌心,乱敌形。

毛主席从外地返京,很少在丰台站停留——下一站就是下车地北京站了。

专列是9月12日13点10分在丰台站停下的,跟前面在上海时一样,毛主席没下车,在车上跟李德生、纪登奎、吴德、吴忠谈的。

毛主席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问了问李德生访问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的外交情况。这可以看作一种试探,回答得正常,基本可以代表心里没鬼,没琢磨什么。

毛主席说着说着,就讲起路线斗争,讲起近年来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核心内容跟前面南巡的讲话差不多。谈话大概是从13点10分开始,到15点多结束,然后专列继续向北京站开去。

毛主席过去从没白天在北京站下车。一个小时到北京站后,毛主席乘坐汽车回家。从杭州动身开始,他的神经就一直紧绷着,连续三天没有休息好。到家后,汪东兴劝毛主席说:“您去好好睡一睡吧。”毛主席关心道:“你也睡一睡,辛苦了一路。”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们想睡也睡不了。

汪东兴回到自己家后,就给周总理打去电话,告知他毛主席已经回到北京的消息。周总理完全不知道这回事,也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表现得十分诧异,问汪:“你们怎么不声不响就回来了?我都不知道啊,路上为什么没有停?原来的计划不是这样。”

情况复杂,一两句讲不清,汪东兴说后面当面汇报吧。13日凌晨,北戴河和空军指挥所传来“有专机向北飞行,将进入内蒙古”的消息,吴法宪请示要不要派强击机拦截,毛主席沉默半响,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让他飞吧。”

早在收到汪东兴的报告时,周总理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些什么,虽然毛主席还未跟他交谈,但他已经明白。于是,他密切关注北戴河动静,还特地给叶群打去电话,询问情况,说要去探望。

一切尽在不言中,周总理懂。

6 阅读:753
今人说古

今人说古

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