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老王说,近年来一些汽车品牌通过夸张、情绪化的宣传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依靠理性的分析和真实的产品优势。
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信息爆炸时代商业传播的底层博弈逻辑。当海量资讯冲刷大众注意力时,品牌被迫在认知赛道上寻找捷径,用情绪共振替代技术说服,用身份认同置换产品论证。这种策略本质上是在消费者有限的心智空间里抢占生态位,通过构建信息茧房筛选出易感人群,形成具有排他性的信仰共同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d20bd199340fd30938d4111904fb37.png)
一方面技术迭代速度超过普通消费者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传播肢解了系统化知识。品牌方巧妙地将这种知识鸿沟转化为营销工具,用符号化的概念包装产品,将复杂的技术参数简化为社交货币式的口号,本质上是在制造新型消费图腾。
当理性验证成本高于感性投入成本时,群体决策就会滑向低能耗的情绪认同。它不仅重构了消费者与品牌的权利关系,更在深层次上反映了技术民主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认知分层。
对行业而言,这种饮鸩止渴的传播方式正在重塑竞争规则,倒逼企业不得不在短期流量与长期口碑间走钢丝,最终可能诱发整个行业的信任透支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