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冬天,一份突如其来的检举报告在国民党军方内部引引起了震动。
检举人是个名叫项迺光的地下交通员,此人叛变投靠了国民党,靠着检举地下党,成了蒋介石、李宗仁面前的“红人”。
他一口咬定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是共产党的“卧底”,这件事惊动了蒋介石,很快,何基沣就被带走进行调查。
可结果却令项迺光很失望,何基沣不仅被无罪释放,反而更加受到国民党高层的器重。
项迺光眼睁睁看着自己告密的目标,不仅没有被清算,反而一路从师长升到副司令,还在解放战争中率军起义,成了新中国的功勋将领。
他的揭发行动,不仅没能打倒何基沣,还让国民党对他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甚至逐渐疏远他。
何基沣为什么从项迺光的接连告密中全身而退?为什么连蒋介石对他的身份问题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赶走末代皇帝
何基沣14岁时考入正定府中学,之后进入了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深造,随后又考入著名的保定军校。
1924年,刚毕业不久的何基沣被分配到冯玉祥的部队,在冯玉祥的命令下,何基沣被指派率领队伍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赶走末代皇帝溥仪。
何基沣带领士兵进入紫禁城宣布命令,却遇到了溥仪身边内务大臣的强烈抗议,对方用拖延战术请求“再宽限几天”。
何基沣当即大声说道:
“三刻钟后,如果溥仪不离开,景山上的炮火将立刻轰炸紫禁城!到了那时,谁也别怪我无情!”
内务大臣吓得赶紧带着这番话去向溥仪传达,溥仪最终不敢反抗,只能带着随从灰溜溜地离开皇宫,仓促地搬到了天津。
何基沣因这次任务声名鹊起,得到了冯玉祥的高度评价,被提拔为团长。
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消息传到何基沣耳中,他义愤填膺,深感国家存亡之际,军人必须挺身而出。
1933年的喜峰口战役,何基沣率领部队驻扎在前线,亲眼目睹日军杀得中国军队节节败退。
何基沣的部队已经连续多日战斗,士兵们疲惫不堪,伤员遍地,可作为指挥官的何基沣却无所畏惧。
经过反复斟酌,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夜袭敌营。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亲自挑选了百余名精锐士兵,嘱咐他们在夜色中保持绝对的隐蔽。
当晚日军在军营庆祝,丝毫未料到,一场噩梦已经来临。
何基沣下令行动,士兵们冲入敌营,挥刀砍向毫无防备的日军士兵,一片混乱中,日军惊醒却措手不及,许多人还未起身便被砍倒在地。
火光四起,何基沣果断命令纵火焚毁日军的粮草辎重,日军慌作一团,指挥官在混战中被斩杀,其余的敌人也纷纷逃窜。
这一战,何基沣大获全胜,以冷静果敢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为自己赢得了“抗日铁血将军”的美誉。
可他明白,这一场胜利不过是杯水车薪,日军的侵略远未停止。
1937年,何基沣的部队奉命驻守卢沟桥,当日军以演习为借口频频骚扰中国守军时,何基沣立刻警觉,命令全军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7月7日夜,日军借“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绝后便发动了进攻。
何基沣早已布置好防线,一次次顶住日军的猛烈攻势,甚至还组织了反击,将多个阵地从日军手中夺了回来。
可面对日军精锐的重兵压制,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北平失守,这场战役虽以失败告终,何基沣的英勇却传遍了华北。
卢沟桥一战后,何基沣因重病卧床休养,却因病中阅读了《西行漫记》一书,而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地下潜伏
1938年,何基沣在武汉接受了一次外科手术,意外结识了周恩来。
在一位地下党员的牵线下,他与周恩来见面,短短一次谈话便让何基沣感到如醍醐灌顶。
他被共产党严密的组织性和科学的理论深深吸引,更被共产党人对抗战的执着感染。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何基沣秘密前往延安,度过了一个月的学习生活。
这段时间里,他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共领袖,与他们促膝长谈,讨论国家未来与民族前途。
可作为一名国民党高阶军官,他不能选择留在延安,而是必须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潜伏,这是组织的决定,也是革命的需要。
1939年初,何基沣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国民党阵营中以一名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展开工作。
在他的帮助下,许多物资被送到抗日根据地,许多共产党同志避过危难。
这种双面身份的生活固然惊险,但真正让他感受到绝境的,是一次叛徒的出卖。
1940年,地下交通员项迺光被捕叛变,贪生怕死的他不仅将多名同志出卖,还向国民党高层揭发了何基沣与中共的联系。
消息传到何基沣的上级冯治安耳中,这位与何基沣共事多年的老领导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保住何基沣,冯治安提前向他通风报信,让他尽快处理相关的“证据”。
接到消息的何基沣没有惊慌,他迅速安排同志们将秘密运送的枪支和文件彻底转移,自己留在原地,等待搜查。
面对特务的搜查和质问,何基沣平静地反问道:
“军火是前线抗日将士所需,我为何不能送?难道你怀疑我支持抗日吗?”
他直截了当的态度和一副“义正辞严”的模样,让特务们一时无从下手,最终只能空手而归。
项迺光的告密并未就此停止,他不甘心,又上书蒋介石,直接向重庆告发何基沣。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亲自下令将何基沣押送重庆审查,何基沣面对审问,依旧显得从容不迫。
他将自己描述成一名忠诚的国民党军人,甚至反守为攻,指出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才是真正的威胁。
不过真正让何基沣脱困的,并非他巧妙的辩护,而是复杂的权力博弈。
当时,蒋介石手下一位重量级人物何应钦因与何基沣同宗,也出面替他说情。
何基沣的哥哥,身为重庆商界名流的何基鸿,更是花费重金疏通关系,通过各种手段让蒋介石对这件事有所忌惮。
多方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宣布何基沣无罪释放,还将一柄佩剑作为“赔礼”,试图平息此事。
从监牢中出来后,何基沣依旧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潜伏工作。
至于项迺光,他坚持9年告发何基沣,却始终没有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师长升到副司令。
反倒是他自己,因为告发何基沣不成,被国民党高层怀疑甚至疏远。
起义功臣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何基沣和张克侠的77军被调往徐州,作为前线的“补充兵力”。
这支部队在两位将领的影响下,早已与其他国民党军队有所不同:士兵们对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不排斥,思想上开始产生共鸣。
张克侠与何基沣,两人早已暗中商量多次,等待的正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一次能够一举反戈、彻底改变战局的机会。
11月8日,何基沣和张克侠率领的77军按计划行动,他们迅速控制了通讯线路,切断了与国民党前线指挥部的联系。
紧接着,他们带领部队向解放军的阵地靠拢,何基沣一声令下,2.3万人的队伍迅速撤离国民党防线。
当解放军主力与何基沣,张克侠部队成功会合时,士兵们振臂高呼,庆祝这场历史性的胜利。
起义的消息传回南京,蒋介石听闻后大为震怒,他回想起多年前项迺光的告密,心中后悔不已。
在随后的战斗中,何基沣率领部队南下,参与了解放江淮地区的战斗。
1949年初,他亲自指挥渡江战役,势如破竹地攻克了敌人的一道道防线。
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功勋卓著,荣获一级解放勋章,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结语
何基沣的十年潜伏生涯,每一个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可他从未被困难与恐惧击倒,也从未动摇对理想的追求,即便被反复揭发、告密,他也临危不乱,一次次化险为夷。
站在今天回望何基沣的一生,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是英雄,那些默默奉献的,同样是英雄,同样不该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