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造出了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有一些让俄罗斯看了都要流口水,比如055型驱逐舰、福建舰航母、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军工行业却显得暮气沉沉,新研发的武器装备基本都是在苏联武器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吃老本的情况很严重,比如苏-35战斗机其实就是苏-27的改进型,北风之神核潜艇其实就是苏联未完成研发的955型战略核潜艇、伊斯坎德尔导弹则是苏联的9K714“奥卡”导弹的现代化升级型号。
慢慢地,许多中国军迷都对俄罗斯武器产生了轻视,认为俄罗斯在军工行业已经落后于中国了。然而俄罗斯毕竟是一个武器出口大国,哪怕这些年落魄了,该有的底蕴还是有的,毕竟“烂船还有三斤钉”呢,俄罗斯怎么能没有点压箱底的本事呢。最近,西方媒体就报道称,俄罗斯的隐身轰炸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要领先于中国的轰-20,目前俄罗斯的原型机已经接近完工,将让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隐身轰炸机的国家。
虽然中国这些年在武器研发方面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在个别项目上依然存在短板,战略轰炸机就是其中一项。一直以来,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建国初期解放军的使命是维护国土安全,这就让中国的武器研发一直以防御性武器为优先,战略轰炸机这种进攻性武器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当年特殊的战略环境以及有限的国力导致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将武器研发的重点放在了战斗机、防空导弹、反舰导弹、洲际导弹、坦克、驱逐舰方面,并未涉及战略轰炸机。
虽然中国于上世纪60年代从苏联那里引进了图-16轰炸机并仿制成功,但是图-16只是一款中型轰炸机,中国在其基础上仿制而来的轰-6,主要承担核武器投放平台、远程反舰等任务。虽然中国已经竭尽所能的对轰-6的潜力进行发掘,但是受制于平台限制,轰-6的潜力已经基本被榨干,经过中国魔改后的轰-6,载弹量由3吨提高到了12吨,航程提高到8000公里,从一款中型轰炸机进化为远程轰炸机。
然而自从轰-6之后,中国便停止了新型轰炸机的研发,只是对轰-6进行不断的升级,一直持续到现在。虽然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唯三装备大型轰炸机的国家,但是相比美俄的战略轰炸机,中国的轰-6在航程、载弹量等硬指标上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俄罗斯在轰炸机领域累积的经验则更丰富,冷战初期,在洲际弹道导弹成熟之前,美苏都依赖战略轰炸机作为核武器的主要投送平台。卫国战争期间,苏联重点研发伊尔-2攻击机、图-2中型轰炸机,对战略轰炸机没有太大的需求。而美国则早早研发战略轰炸机,并在太平洋战争和对德作战中投入了B-17、B-29等多款战略轰炸机,如果说苏联主要依靠大炮与T-34坦克打赢了卫国战争,那么美国则是靠航空母舰与B-29轰炸机打赢了太平洋战争,这样导致了冷战初期,苏联在坦克领域领先于美国,美国在航母与战略轰炸机领域领先于苏联。
苏联也在战争中见识到了美国战略轰炸机对敌国城市所造出的巨大破坏,因此在二战还未结束的时候,苏联就开始尝试研发自己的战略轰炸机,更加巧合的是,1944年美军一架B-29轰炸机在空袭日本的过程中受伤,迫降于苏联境内,大喜过望的苏联高层立即决定扣押这架B-29进行仿制。经过3年的研制,苏联成功搞出了图-4战略轰炸机,让苏联开启了研发战略轰炸机的大门。
此后美苏两国展开军备竞赛,在轰炸机研发领域开始了较劲,虽然导弹后来取代了轰炸机,成为了苏联投送核弹头的主要工具,但是轰炸机在苏联手中还肩负着另一个主要使命:对付美国航母。面对着在广袤大洋上航行的美国航母舰队,苏联的舰载机部队一直无法与之抗衡,而岸基起飞的战斗机航程又有限,无法威胁到距离苏联海岸较远的美国航母舰队,能够远距离航行的轰炸机成为了苏联对付航母的利器,早期的图-16轰炸机就肩负着在大海上搜寻、攻击美国航母的任务,后来苏联又研发了能够超音速飞行的图-22M轰炸机,能够发射重型反舰导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正是由于苏联超音速轰炸机的威胁,迫使美国研发了F-14舰载机与AIM-54“不死鸟”远程空对空导弹;而也正是苏联的解体,让美国航母失去了超音速轰炸机的威胁,因此美国在冷战结束后逐步退役了F-14与AIM-54。
后来苏联还研发能够以2马赫速度飞行、航程达到16000公里、载弹量达到45吨的图-160战略轰炸机。整个冷战期间,苏联在战略轰炸机领域选择的技术路线与美国不同,苏联重视的大载弹量与超音速突防,压缩对手的反应时间,在敌人防区外发射导弹打击对手。
而美国选择的是能够低空突防的B-1B“枪骑兵”以及具备隐身突防能力的B-2“幽灵”,美国认为随着雷达、防空导弹、战斗机性能的高速提升,轰炸机继续执着于高空高速突防,已经无法达成作战目标了,对手的卫星和预警雷达能够在战略轰炸机刚起飞的时候就察觉到,并引导战斗机与防空导弹做好拦截准备。
而低空突防与隐身突防,则能够有效降低被对手发现的几率,并使用更廉价的短程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对手。冷战结束后的几场战争,也证明了美国轰炸机研发思路的正确性,虽然美军轰炸机经常深入敌方防区内执行轰炸任务,但是鲜有被敌方几率的记录,只有一架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被南联盟击落。
而俄罗斯的高空高速突防技术路线则发挥不理想,超音速轰炸机曾被格鲁吉亚、乌克兰击落,因此中俄两国在研发新一代轰炸机的时候,都选择了美国的技术路线,追求隐身性能。俄罗斯的新一代轰炸机被命名为PAK-DA,也就是俄语“远程航空兵未来航空复合体”的意思,2008年首次对外公开研制计划,由图波列夫设计局负责开发,原本预计2019年首飞,2023年服役,用来取代图-95与图-160轰炸机。虽然俄方公开的技术资料不多,但是PAK-DA大概率会采用酷似B-2的飞翼式布局,这也是最利于提高升力与增强隐身能力的气动外形,缺点是稳定性较低、不适合高速飞行。
而就算俄罗斯在隐身轰炸机研发进度上领先于中国,那也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因为俄罗斯隐身轰炸机的立项时间本来就早于中国,2008年就确定要研发,至今已经过去了16个年头,对于一款战略轰炸机来说已经属于进度严重拖后了。而中国直到2016年才从官方层面正式宣布要研发隐身轰炸机,到现在才8年时间,要知道美国当年研发B-2轰炸机的时候,1980年颁布方案征询书,1989年才完成首飞。
而且美俄在研发隐身轰炸机之前,已经拥有了研发多款战略轰炸机的技术积累,拥有较为成熟的设计团队与科研配套设施。而中国在研发轰-20之前,只拥有仿制改进图-16中型轰炸机的任务,在大飞机方面也只是拥有研发C919客机、运-20战略运输机的经验,相比美俄的技术底蕴明显不足。
也许有人会提到歼-20,但是中国在研发歼-20之前,在战斗机领域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的技术功底,从仿制米格-19、米格-21、苏-27,到自行研发歼-8、歼轰-7、歼-10,中国研发歼-20更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步子迈得并不大。
可是在研发轰炸机的时候,中国是直接从图-16迈入了B-2这个档次,技术跨度超过40年,其中的技术风险远高于研发歼-20。因此轰-20直到今天仍未能亮相,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沮丧的事情,倘若中国真在短短5、6年时间就完成了轰-20的研发工作,那才是违反常理的事情,要么是降低了轰-20的技术指标,要么是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强行赶工出来的产物。
虽然俄罗斯一旦率先研发出隐身轰炸机,会令不少中国军迷感到不痛快,俄罗斯的PAK-DA一旦首飞,将成为自美国B-2、B-21之后全世界第三款隐身战略轰炸机,而轰-20只能当世界第四了。但是这一切都只是虚名而已,中国的轰炸机能从图-16直接提升到B-2这个档次,本身就是一件值得令人称道的事情。
而且先首飞并不意味着会先服役,当年俄罗斯也是赶在中国之前先试飞了第五代战斗机,2010年苏-57的原型机T-50首飞,歼-20则于次年才完成首飞,但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歼-20后来居上,不仅先于苏-57服役,并早早开始了大批量生产。反观苏-57则表现得磕磕绊绊,至今仍未进入大批量生产的状态。
而且中国目前对于轰-20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中国现阶段的战略目标还是维持第一岛链内的军事优势,然后逐步将美军在亚太地区失去威胁到中国的能力,在距离中国海岸线3000公里以内的区域,经过大幅度升级后的轰-6勉强还够用,在携带空射型鹰击-21导弹的情况下,对美军航母的威胁并不比轰-20弱多少。
轰-20最大的意义是增加了美军的防守压力,过去除了洲际弹道导弹,中国还没有其它武器能够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一提到中美冲突,人们想到的都是美军在中国家门口打仗,中国就算赢了,家门口也难免遭受破坏,而美国本土则安然无恙。一旦轰-20服役,解放军就拥有了另一种能够直接威胁到美国本体的手段,贸然发射洲际导弹容易引起误判,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战略轰炸机则是一种更加稳妥的震慑手段。就像普京说的那样:1000千次抗议,都不如战略轰炸机扇动一次翅膀。将来轰-20一起飞,就轮到美国本土高度紧张了。
俄罗斯的隐轰出来,轰20未必能出来,!
好饭不怕晚。晚到的歼20比早产的F22性能差,还是作用低? 目前,大载量长航时无人机大量出现,轰20的作用以及性能参数大幅修改不奇怪。毕竟歼35这几年早就变得它妈都不认识了,轰20变得和当初完全两样根本不奇怪。
打败美帝国主义是我们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