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日,正值越南独立24周年之际,开国领袖胡志明主席与世长辞。当消息传至北京,中国总理周恩来一反常态,指示驻越大使暂时不要前往吊唁。此举虽看似不合时宜,却隐藏着极大的深意。
周总理与胡志明相识近50年,情谊深厚,如今故友离世,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异国他乡结良缘1920年代初,法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位东方青年在异国他乡相遇了。
年长几岁的青年名叫阮爱国,从越南远道而来。那时的越南还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阮爱国从小就饱受民族压迫之苦,立志要为祖国的独立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来到法国,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积极参与当地的工人运动,很快就加入了法国社会党。
另一位青年身材瘦高,浓眉大眼,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彼时的周恩来同样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也加入了旅欧的华人爱国组织。
命运的安排让两位志同道合的青年走到了一起。那时的阮爱国(后改名胡志明)在法国已经小有名气,周恩来对这位见多识广的"老大哥"十分仰慕。
通过交谈,周恩来了解到阮爱国已经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成为越南第一个共产党员。在阮爱国的引导和鼓励下,周恩来也下定决心,加入了这个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的革命组织。
从此,两人不仅是挚友,更成为了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憧憬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白色恐怖在法国蔓延,镇压工人运动的浪潮此起彼伏。
胡志明和周恩来不得不采取极其隐蔽的方式开展活动。他们时常在周恩来打工的工厂仓库里碰头,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尽管处境艰难,但胡志明和周恩来丝毫没有退缩。他们用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鼓舞着彼此,也激励着身边的华越青年们。在他们的推动下,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读书小组在旅法华人圈内建立起来,很多人通过学习逐渐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
千里追风救故友
转眼到了40年代,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中国大地硝烟四起。
1942年,周恩来听说胡志明,在广西潜伏期间不幸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了!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周恩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立刻派人打探情况,结果得知事情属实,胡志明确实已经被囚禁了一年有余。
周恩来心急如焚。他十分清楚,胡志明虽然是越南人,但早年在苏联时曾担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后来又与国民党有过合作。如今国共两党虽然已经建立统一战线,但矛盾依然存在。胡志明在这种微妙的形势下被捕,处境可想而知。
周恩来权衡再三,决定采取迂回策略。他先是委托在国民党内部任职的熟人打探消息,得知胡志明被关押在广西的集中营里。紧接着,周恩来又发动自己的私人关系网,拜托当时声望很高的桂系首领李宗仁出面。
李宗仁对此事十分恼火。他对蒋介石在自己地盘上任意抓人本就不满,如今更是借题发挥,当面质问蒋介石:凭什么在广西抓捕胡志明?难道是存心要嫁祸于我吗?蒋介石被问得语塞,只得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
与此同时,越南独立同盟那边也没有闲着。他们得知胡志明被捕的消息后,立即致电孙中山先生的公子孙科,请求国民党方面从中斡旋。孙科对胡志明印象不错,遂一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在周恩来和越盟的多方运作下,营救胡志明的行动终于有了眉目。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蒋介石虽然答应放人,但一直找各种借口拖延。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周恩来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出马,通过党内的统战部门向国民党施压。
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蒋介石终于松了口。1943年9月,胡志明重获自由,结束了长达一年多的牢狱生涯。当他得知是周恩来等人在暗中营救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获释后不久,胡志明便重返越南,继续领导抗法斗争。而这次在狱中的经历,也让他对中国共产党肃然起敬。
患难见真情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更是为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0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面对内忧外患,百业凋敝的局面,胡志明主席深感建设新越南的任务十分艰巨。他知道,没有强大的盟友支持,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于是,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和期望,胡志明决定亲自率团访华,寻求援助。
消息传来,中国方面自然是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出面迎接,安排了最高规格的接待。见到昔日的革命战友,胡志明主席激动万分。他坦诚地向中国领导人描述了越南所面临的困境,恳请中方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毛泽东主席当即表示,中国人民始终同情和支持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今后更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越方全面援助。周总理也郑重承诺,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外交,中国都会全力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
访问结束后,中国政府兑现承诺,先后派遣20余万志愿军奔赴越南,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帮助他们赶跑了法国殖民者。中国军队不仅带去了先进的作战经验,也为越南提供了大量军火物资。在中国的鼎力相助下,越南军民的抗法斗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终迫使法国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同意撤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可谓是越南的坚定后盾。面对法国的步步紧逼和美国的虎视眈眈,周总理沉着应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巧妙化解了西方阵营的外交施压。他不仅为越南争取到了有利的停战条件,也为今后的印支和平奠定了基础。
除了在政治军事上给予支持外,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也向越南伸出了援手。50年代,中国先后无偿援助越南15个大型工程项目,涉及工业、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一大批中国技术专家奔赴越南,帮助他们从零开始建设工矿企业。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60年代开始,胡志明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缠身。由于越南正处于战争时期,医疗水平和环境不足以让他静养。1963年起,胡志明多次秘密赴中国休养,最常去的是从化温泉。那张广为流传的标准照就是1964年在从化拍摄的。
因国内战乱,胡志明经常来华治病疗养,中国政府也多次派医疗小组远赴河内诊治。周总理亲自挑选小组成员,审阅治疗方案,准备药品器械,并逐一接见叮嘱。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胡志明主席再次向中国共产党寻求支援。那时的毛主席和周总理虽已年事已高,但依然对越南的革命事业念兹在兹。他们一如既往地表示,将在反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坚定地站在越南人民一边。
1965年,周恩来总理曾亲自访问河内,与胡志明主席举行会谈。仅1965年一年,中国就向越南派出了32万名工程兵和后勤人员,帮助修建防御工事、公路、桥梁等军事设施。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从高射炮、坦克到歼击机,一应俱全。
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越南从北到南,从城市到农村,越南军民团结一心,与美军殊死搏斗。经过长达十年的浴血奋战,越南人民终于在1975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赶走了最后一批美国侵略者。
可惜胡志明没有看到这一幕。1969年7月,胡志明病情加重。越南请求中方邀请胡志明来华治疗,周总理表示随时欢迎,但考虑到病情和舟车劳顿,建议由医生评估再决定。后胡志明病情好转,来华治病暂时搁置。
8月23日,胡志明心脏病突然加重,并发严重支气管炎,出现休克。越方再次请求中国派专家,周总理连夜派遣医疗小组赴越,其中特地加派中医专家,因他了解胡志明害怕打针。小组抵越后发现病情严重,必须输液。在越方领导层决定下,护士孔繁英为胡志明输液,过程从容不迫。
但此时胡志明已沉疴难救。9月1日病情恶化,陷入病危。周总理据此判断,指示驻越大使静待消息,未经越方安排不要探视。当晚越方秘密通报了病情。周总理再次连夜派遣医疗小组,但专机飞至越南上空时接到急电返航。
9月2日凌晨6时,胡志明心脏停止跳动。医疗小组仍持续抢救,直到上午9时47分,越南领导层宣布停止抢救,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与世长辞。
得知这一噩耗,周总理陷入沉默。作为胡志明的亲密战友和挚友,他深感悲痛。但很快,周总理又一次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
他指示驻越大使馆暂且不要去吊唁。9月2日正值越南国庆,周总理考虑到越方需要平衡这两个重要日子,等待他们的安排。这体现出周总理对越南国内政治的敏感和尊重。
果然,越南决定将9月3日定为胡志明的官方逝世时间。周总理在第一时间率领中国代表团赶赴河内吊唁,表达了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对胡志明主席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当西贡解放的消息传来时,胡志明主席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此时此刻,他生前的革命战友周恩来总理正卧病在床。听到胜利的喜讯,周总理挣扎着从病榻上坐了起来。
1976年1月,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中越友谊的诺言。追悼会上,越共中央特意派出代表团前来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