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不取决于家庭实力,而看妈妈是否有2种特质

布谷妈妈 2023-05-08 21:13:22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以前听过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那时候就觉得,有这么神奇么,3、4岁的小娃娃,能看出啥来?

后来才发现,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依恋理论创始人约翰·鲍尔比认为,孩子长大后是否会幸福,重要的不是家庭物质条件,而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段关系(往往指母婴关系)。

而这段关系影响最大的,恰恰就是孩子0-7岁这几年。

也就是说,孩子的未来,不取决于家庭实力,而是他与妈妈的相处状况。

其中最主要的,是看妈妈是否有这2种特质。

一:第一种,不与孩子长期分离

鲍尔比认为,孩子在幼年时期,有两个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第一个就是母子分离太久。

尤其是孩子6个月时,刚要和妈妈建立起坚固的情感纽带,这时候,妈妈却离开了。纽带的断裂,会影响他一生人格的形成。

鲍尔比在观察一群心理有病症的少年时,惊讶地发现,这群孩子在小时候,几乎都经历了长期与妈妈分离。

他们在性格上,也出奇地相似:

喜欢搞破坏,喜欢打人,喜欢独自玩耍,爱撒谎,没有真正的朋友。自卑、多动,上学后经常逃课。经常挨打,却有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顽固,让父母无比失望恼火、毫无办法。

这些孩子,甚至在青春期时,还会偷东西。哪怕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他们也要偷走,仅仅是为了偷而偷。

这是因为,在幼年期经历了长期的母子分离,他们不仅渴求母爱,还渴求象征母爱的东西(如食物、能实现愿望的钱等)。

这些东西与“满足感”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当母爱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把渴求转向物品,并且这种错误的渴求会伴随他们一生。

看到这,很多妈妈可能会担忧了,我正是在孩子半岁时去上的班,怎么办?孩子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妈妈们不要太焦虑。

鲍尔比指的“母子长期分离”,是妈妈直接与孩子分开,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见面。并且(请注意此处),妈妈离开后,没有把孩子交由一个稳定的、能像妈妈般照顾孩子的人接手。

这个亲戚带一下,那个亲戚带一下。

还有些家庭,会请保姆代为照看孩子,而保姆待的时间却不长。孩子刚要和一个保姆建立依恋关系,这个人却离职了,又换一个。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出现了好几个“妈妈角色”,一个“妈妈”离开,另一个“妈妈”过来,不久又离开。

这就导致孩子在不断失去“妈妈”,不断经历灾难般的母爱剥夺。

这种失去,会让孩子内心愤怒、怀疑、痛苦、抑郁,并且关上心门,变得冷漠无情,谁也走不进来。

所以,当孩子还小,而妈妈不得不步入职场时,尽量将孩子交由一个稳定的、能像妈妈般对待孩子的人照顾。

并且,如果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不要留守。

这样,孩子就能在每天与你的接触中,来修正自己“失去妈妈”的错误看法,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第二种,温情地养育孩子

鲍尔比认为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因素,除了母子分离,另外一个就是母亲对孩子的态度。

我相信,大部分妈妈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都是发自内心想要照顾好他、爱护好他。

但由于自身性格、从小成长经历、婚姻质量、以及家人支持程度等,造成妈妈在育儿时,消极情绪表现得强烈。

比如有些妈妈,被生活琐事、家务消磨了耐心,看到孩子稍微淘气就会大发脾气。

有些妈妈,会把婚姻的怒火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抱怨、指责孩子:“都是因为你,我才这样。”

还有些妈妈,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没有耐心、易怒、控制欲强等,在养育孩子时,就会干涉、挑剔孩子比较多,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这就导致,孩子即便呆在妈妈身边,却难感受妈妈发自内心的温情和爱。虽然空间上与妈妈相处,心灵上却在“失去妈妈”,导致情感上“饥饿”。

这样的孩子,就会对妈妈产生怒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脾气特别大,且攻击性强。

与小朋友相处时,一点小事都可能惹怒他,从而大发脾气或者打人。他们不懂得如何友好相处,也不懂得合作。

他们要么消极抑郁,胆小自卑,做什么都不敢;要么就狂躁好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但相反,如果妈妈温情地养育孩子,给予他一个温暖、宽松、接纳的家庭环境。那孩子对爱的渴求就能得到满足,他的内心就容易达到平和。

当内心的怒火和攻击欲没那么强时,孩子对这个世界就更信任,性格上也就越自信、开朗,社交时也就更从容大方。

三:回到妈妈身边

曾轰动一时的纪录片《悲伤:婴儿期的致命危险》,让千百万医学者们看到经历母爱分离的孩子们,他们从阳光、热情、快乐的样子,变得抑郁、绝望、漠然。

电影最后播放了一个重新变得快乐的女孩,她开心地拍着手,无忧无虑地玩耍。同时,字幕出现了一行字——让妈妈回到孩子身边。

当然,我写这篇文,并不是说要把妈妈们困在家里,通过孩子束缚她们的手脚。

而是希望家庭、宝爸们,能给予妈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如果妈妈是全职宝妈,爸爸就多分担一些家务,让妈妈能有时间充充电;多体谅一些,让妈妈能保持好的情绪,将正面的情绪传给孩子。

如果妈妈是职场宝妈,那么回到家后,家庭能营造好的氛围,让妈妈能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不分心地关注、陪伴孩子。

家人对妈妈的支持,其实就是对孩子的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35 阅读:14422
评论列表
  • 2023-06-13 09:22

    爸爸和妈妈都负有温情和耐心教养孩子的责任。有一方做不好都会造成孩子成长上的偏差。

  • 2023-07-12 13:37

    十月怀胎,生下来跟爸爸姓,最后孩子不好怪妈妈。这鸡汤,就直接说好的给爸,坏的给妈就得了

  • 2023-06-13 07:41

    下什么鸡汤啊[呲牙笑][呲牙笑]

  • 2023-05-27 22:56

    [微笑]

  • 2023-06-13 10:21

    改善女性带孩子后的问题比较实际

  • 2023-05-27 22:56

    [微笑]

  • 2023-06-12 16:41

    那你孩子的未来是怎样的[吃瓜]

  • 2023-05-27 22:56

    [微笑]

  • 2023-06-04 01:53

    吓得我不敢生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2023-06-16 17:30

    孩子好坏也的看妈了,算了,女人不要生了,看看孩子如何出生跟教育了

  • 2023-07-19 04:37

    对对对,教育孩子全是妈妈的事,多宣传宣传,看看谁还敢生[抠鼻]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