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辞职网上卖课,爆火后狂赚7000万,他如何走红?

姚姚说历史 2023-08-27 10:50:01

薛兆丰,这个留着一头短短的寸发,戴着眼镜的男人,他是来自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浑身上下散发着知识和理性的魅力。

他在即将跨进50岁的年龄,辞掉了自己的教职,选择在网上卖课,短短时间内俘获了上百万网课学生的心,被人称为是《奇葩说》的“真·宝藏男孩”。

然而,也有同行在质疑他,挂着“北大教授”的名头招摇撞骗,让北大蒙羞,说他只是三流水平,真的如此吗?

《奇葩说》是一档带着浓厚辩论元素的说话达人秀节目,首期的辩手是我们所熟悉的蔡康永、高晓松、马东等能言善道、学识渊博的能人。

这档节目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观众的喜爱,短短几年间,《奇葩说》在网络上的浏览量就突破了一亿,在微博更是达到了10亿大关。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各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水准低下,内容过于低俗,炒作元素太浓,年轻人已经离综艺节目越来越远了。

而《奇葩说》这种网播剧,在起初并不是那么的红火,很多人也是在偶尔看了一期后,就被里面的辩论、笑声、哭泣和经典的评论给吸引了。

在第一次观看了《奇葩说》,相信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到底是辩论还是娱乐?

毫无疑问地说,节目的性质主要还是娱乐,而辩论则是一种形式,一种过程。

在这个生活节奏飞快,时代变迁也快的年代,人们往往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看书又缺乏耐心和气氛,而以看戏的心态看一群人辩论,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辩论这个形式本身就很适合出现在娱乐节目中。

只不过,《奇葩说》做到了更多,它帮助人们提炼出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辩论,不管是答辩还是吵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加清醒,而不是醉生梦死!

过去江西卫视也曾经推出过很一款经典的《金牌调解》节目。

相比之下,《金牌调解》过于沉重,虽然能够让人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帮助,但看多了会觉得心情很沉重。

但《奇葩说》刚好相反,它能够促使人们思考、学习,也让人心情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在第五期节目中,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奇葩星球新技术。

话题假设有一种可以在一秒内让人共享知识的技术,你会不会支持它的存在?

陈铭和詹青云两位大神对此就展开了非常精彩的辩论,堪称神仙打架。

这两位超级“学霸”用自己令人惊叹的知识储备,从开尔文到两个物理大厦,观点之新颖,令人叹为观止,而接下来,薛兆丰的出现,则更具有哲学的意味。

薛兆丰对于上面说的奇葩星球新技术是持反对观点的,他认为: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用善良的意愿铺成的,当人们想在人间建天堂,就只能带来地狱。

他用充满哲理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些想法看起来是美好的,但往往却是通往地域的道路!

这个薛兆丰,是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的博士后,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的得意门生。

薛兆丰在美国教了几年书后,选择回到中国,加入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担任教授和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是我国政府最为倚重的高校智库之一,中国的高校智库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存在的意义,是为党和政府解决发展难题、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进行民主决策的重要机构。

薛兆丰加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担任要职,可见国家对于他的能力是高度认可的。

薛兆丰出生于广东梅州,是客家人,1991年,他在深圳大学念完了自己的本科,之后在一家软件公司当程序员,之后他一边工作,一边考研。

在35岁那年,他考上了美国的梅森大学,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经济系,薛兆丰用5年的时间,连续拿下了自己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他在美国西北大学担任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员。

后来薛兆丰突破重重障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在北大国发院担任法律经济学教授。

在那之前十年的时间里,他发表了超过一百篇经济学论文,也出了两本著作,在经济学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名声,回国的第一年,他就创办了一个叫做“制度主义时代”的个人网站。

薛兆丰著作中提及的很多研究成果,对后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都有很重大的价值,后来他通过对美国反垄断法的解读,为我们国家在接下来几十年里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过去所犯的错误。

2006年,薛兆丰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袖,他跟很多经济学学者有不同的观念,认为经济学的主要作用是去影响人们的世界观,而不是去改造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东西。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大量网课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在此之前的几年里,薛兆丰就已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个方面。

2017年,他开设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在APP上上线了一套课程价值199元,对于很多想要在这个领域获得知识的人来说,这一点也不贵,他的订阅人数很快就突破了20万。

一年后,薛兆丰干脆辞掉了自己在北大的职务,专心致志做起自己的网课,当年对于他这种做法,很多人非常地不理解,最主流的一个观点就是“没有了北大的光环,他还能继续成功下去吗?”

薛兆丰对于这种质疑,给出了非常强有力的回应。

他在自己的APP平台上删除了“北大”两个字,同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课程,很多工读生认为,薛兆丰的课程很适合他们,虽然从内容上来看似乎不连贯,但却能得到系统的学习效果。

薛兆丰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真正值钱的,是知识,而不是什么头衔!

从2018年到2021年,薛兆丰仅仅依靠网课,就得到了6700万的财富。

而这只是他这3年获得的其中一部分回报,他出版的新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当年也获得了大卖,成为经济学界风头最劲的“网红教授”。

在外界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下,还有很多拥护者也站了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员马亮就很直白地表示:大学教授大多数都有在搞第二职业,为什么薛兆丰就不能这么搞?

难道是因为他开设的网课动了某些人的奶酪?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为广大学子在网上授课的方式创造附加值,这什么时候也成为一种不当的行为,被拿来抨击了?

马亮的灵魂三拷问,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脸打得肿肿的。

对于网上“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的观点,薛兆丰说:“知识的深浅轻重,要以吸收者的角度来衡量,如果没有人能看懂你的书,那这本书还有什么价值?

付费与否,本来就不能决定知识的价值。

就这样,薛兆丰从中国教育界的最高殿堂,变为一名平民导师,很多跟名牌大学无缘,甚至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都有机会从网上看到他的课程。

当年《人民日报》是这样评价薛兆丰网课的:知识的专业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素材吸引人,是很好的教材。《人民日报》用了教材这个严谨的词语,可见对薛兆丰是非常认可的。

薛兆丰在他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对专业词汇都进行了很通俗的注释,很多专业词汇下面甚至都附了一个小故事。

这就让他的课程非常的生动有趣,看似难懂的道理,融入生活元素,人人皆可体验和触摸。

另外,他还通过大量的案例,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去论证,而不是列举出太多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激发人们思考的热情。

从而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我们在生活以及工作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方面。

因此,很多上过薛兆丰网课的人都说,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反复咀嚼,不断回味的有趣的经济学知识,帮助我们培养经济学的品味和兴趣。

让生活中的我们,更加理性和进取,去理解某一现象背后的真实逻辑,在这个复杂世界中,做一个明白人,简单的人。

0 阅读:0
姚姚说历史

姚姚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