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
40万远征军守护他国,12万忠骨埋他乡,它却将烈士墓地推平建高楼。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缅甸。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扩展其军事威胁至东南亚。缅甸作为连接印度和中国西南的重要战略通道,成为日军确保马来半岛作战安全的关键地区。这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威胁是日军的侵略可能切断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
与此同时,缅甸也在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屠杀和压迫。因共同的敌人,中国与缅甸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达成了合作抗日的盟约。
在国内动荡不安、抗战尚未结束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装备落后、经济困难的局面,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决定分出一部分军队支援缅甸。
远征军历经长途跋涉,抵达中缅边境,不仅要在战场上面对侵略者的屠杀,还要应对湿热气候对战斗力的影响。战斗持续了三年,虽然最终以胜利告终,但代价惨重。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十万远征军战士的忠骨埋葬在缅甸。由于当时局势限制,这些战士的遗体无法运回,只能在缅甸就地安葬。
难道他们已经忘记了当年远征军的恩情吗?为何会做出如此忘恩负义的行为?
如果没有近十万远征军的流血牺牲,缅甸根本不可能对抗日军。然而,缅甸人民似乎早已忘却了那段痛苦的历史,1950年为了经济发展,他们竟允许开发商随意炸毁远征军的陵园,把土地用于建设政府大楼等项目,声称公墓占用了太多土地资源。
相比之下,缅甸在仰光有几处英军墓地,维护得十分精美,还有专人负责看管。而同样在仰光,日军的墓地也得到妥善处理,日本通过援助等方式在缅甸修建的墓地同样受到良好维护。可惜的是,中国的无数英雄却一直不受尊重。
这一消息传出,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尽管海内外华人对缅甸开发商破坏烈士公墓的行为表示抗议,连缅甸人民也开始抵制,但缅甸依旧我行我素,完全无视国际舆论。这种只顾眼前利益、忘却历史的态度,究竟该如何让人们信任?
缅甸之所以对待不同,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较弱,如今我们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缅甸自然也不敢对我们不敬。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寻回烈士的遗骸,有的被发现于垃圾场,有的则在猪圈中,这让寻找他们的中国使者心如刀绞。
我们的祖国将以最高的礼仪迎接这些英雄回家,绝不会再让他们在异国他乡受到任何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