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上将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除了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外,他还精通诗词、书法与摄影,其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对鼓舞士气、弘扬抗战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战争结束后,张爱萍上将的书法和摄影作品更是吸引了大量瞻仰者前来参观、学习。
1982年,时任国家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拜访这位开国上将。江泽民特地前往张爱萍将军的家中,向他请求一幅“墨宝”,表示希望能为自己的父亲立碑。
在得知江泽民的请求后,张爱萍将军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问道:“你难道就是上青的儿子?”
那么,这位“上青”究竟是谁?他与张爱萍将军之间又有什么渊源呢?
如爱国有罪,引以为荣江上青,1911年4月10日出生于江苏扬州,他不仅是江泽民同志的养父,也是江泽民亲生父亲的弟弟。江上青出身书香门第,自小才情出众,胸怀壮志。
在1927年,他在南通中学读书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投身于革命活动。然而,由于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江上青在1928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开始了他第一次坐牢的经历。
在监狱中,面对国民党的压迫与威胁,江上青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曾说:
“我还庆幸自己在17岁就能为救国坐牢,如果说爱国有罪,这样的罪名我还引以为荣呢。”
1929年6月,江上青出狱后继续深造,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并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艺术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党组织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江上青也为党组织在上海的成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江上青的革命活动并未得到安宁。刚出狱半年,他因参与地下活动再次被捕,关押在上海提篮桥西牢监狱,这成为他第二次入狱。
在监狱中,江上青不仅遭遇了敌人的残酷折磨,还被迫参加了战友的“斩首”现场,这些经历让他身心备受摧残。
但即使如此,江上青依然没有屈服,他坚定地表示:“坐牢没什么,放出去再干!”
这次他在监狱里待了整整一年,最终被释放出来。尽管经历了两次监禁,江上青的革命决心丝毫未减,反而愈发坚定。出狱后,他继续投入到革命斗争中,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巧遇张爱萍1938年11月,江上青等人接到上级指示,前往皖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救亡的革命工作。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秘密成立了一个特别党支部,江上青被任命为支部书记,带领这个小组前往东北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他们肩负着一项关键任务:争取当地国民党某战区司令员盛子瑾的支持,将他拉入统一抗日的战线。
盛子瑾是国民党中央系的将领,手下只有几百人。他非常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地方势力——桂系吞并,常常夜不能寐。
江上青建议盛子瑾,与在津浦路西活动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彭雪枫取得联系,邀请新四军来皖东北与其联合,以增强抗敌力量,共同应对桂系的威胁。
江上青的建议迅速得到了盛子瑾的认同,1939年春,江上青派人与新四军取得联系,并转达了盛子瑾希望合作的意愿。
盛子瑾主动邀请新四军进入皖东北,这对我方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为了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党组织决定派遣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将领前来支援。这位将领正是张爱萍将军。
1939年7月,张爱萍将军率领新四军一部,配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顺利抵达皖东北地区。在江上青的帮助下,张爱萍将军与盛子瑾举行了会谈。
两方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波折,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一协议标志着皖东北地区成功形成了统一抗日的战线。
江上青的机智与周到给张爱萍留下了深刻印象,张爱萍将军对他产生了高度的关注和欣赏。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江上青的人生刚刚开始闪耀光辉,却在这一年意外地戛然而止。
随着新四军和八路军在皖东北地区的活动日益深入,当地民众的抗战热情迅速被点燃,但也引发了国民党顽固派和当地地主阶层的恐惧和敌视,尤其是许志远。
表面上,许志远对张爱萍恭恭敬敬,言听计从,但暗地里,他却在不断煽动灵璧的反动地主们向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举报盛子瑾,声称他已经被共产党“收买”,并支持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该地建立中共办事处。
为了调和盛子瑾与许志远之间的矛盾,并确保全民族的抗战统一战线,江上青决定安排一场见面会,让两人面对面进行调解。
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陪同盛子瑾前往与许志远约定的地点,双方的交谈进展得非常顺利。许志远表现得非常“和善”,并表示愿意一切听从盛子瑾的安排,盛子瑾对这种表现非常满意。
然而,令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返回途中,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故。
许志远暗中指挥了一支超过五百人的反动武装力量,在江上青一行返回的路上对其发起了伏击。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江上青毫无防备,身中数弹,不幸当场牺牲,年仅28岁。
江上青的英勇牺牲让党内外震惊无比。这样一位杰出的革命干部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成为我党的一大损失。
在悼念会上,张爱萍将军痛心地说道:
“上青的殉国……使中国革命的大厦失去了一位栋梁……”
江上青的牺牲虽然带走了他个人的生命,但他的未竟事业没有被遗弃。张爱萍将军继承了江上青的工作,继续推动与盛子瑾的统战工作。
1940年3月,张爱萍率领部队进驻宿县和泗县边区,成功攻破了许志远在泗县北老周圩子的阵地。皖东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势力被彻底清除,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也因此正式建立,完成了江上青未竟的遗愿。
江泽民戴孝祭奠,张爱萍亲致悼词江上青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中,整个家庭陷入深深的悲痛。江上青的妻子王者兰悲伤欲绝,失去了丈夫的她,留下了两个女儿。
然而,江上青并没有亲生儿子,便由大哥江世俊依照故土的风俗,将次子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以此祭奠和延续江上青的遗志。因此,江泽民成为了江上青的继子。
江泽民从小就目睹了江上青为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深深激励了他。革命的火种在他的内心迅速生根发芽,成为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的重要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始终关照着江上青烈士的家人,国家提供了所有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当时,江泽民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担任副工程师,他把养母王者兰接到上海,并与妻子王冶坪一起悉心照料她。江泽民还抽空辅导两位妹妹,帮助她们顺利考上大学。
1979年8月29日,江上青牺牲40周年纪念日,江泽民特地回到扬州平山堂,和养母、两位妹妹一同缅怀江上青。
在1982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恰逢此时,当地政府决定为多年前牺牲的江上青迁墓并立碑。
在选择墓碑的题字人时,江泽民考虑到江上青生前与张爱萍将军的深厚情谊,二人互为知音,并曾共同在皖东北地区并肩作战,江上青为了建立抗日根据地而英勇牺牲,因此他认为张爱萍将军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爱萍将军得知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挥笔写下了“江上青同志之墓”几个字,深情地为这位革命烈士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此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带领家人前往泗洪县烈士陵园,祭奠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江上青烈士。
2009年,江上青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永载史册。
为了纪念江上青诞辰100周年,2011年4月10日,85岁的江泽民特别创作了一首《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这首诗满载着江泽民同志对养父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情感深沉,字字珠玑。
江上青烈士为革命、为抗日、为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他年仅28岁便英勇牺牲。尽管他未能亲眼见到新中国的诞生,也未能亲自见证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那一刻,但今天的中国,正是他心中梦想的模样。
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与世长辞。尽管两位革命家已相继离世,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事迹将永远被人民铭记和传颂,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