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说几个剧中历史小错误

三峰山 2023-07-19 10:32:40

《长安三万里》正在热映,观影观众上至老人,下至儿童,范围很广。从小读唐诗的我们,怎么会错过。

像我一样,喜欢历史,憧憬盛唐,听到“长安”二字,就让我感觉豪迈。那句影视剧台词就在我耳边萦绕: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李白

观影之后,聊聊我的一点感受:

1、影片时间很长,接近3个小时,但没有让观众觉得很冗长,观感很顺畅;

2、特效质量上乘,水平世界第一不敢说,但绝对在第一集团;

3、内容并没有展示大唐的繁盛,也没有“光耀万年”的长安城,有的只是世人的努力,追求;

4、那是个神仙打架的时代,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王维、岑参等等,他们从课本里面走了出来。

5、语文没有一篇课文是充数的,只是当时忙着赶路,忘了窥探古人风骨。认同这句话,诗人们在什么样的处境,什么样的心态下做出的千古名篇。仿佛回到那个年代,看到他们的有感而发。

6、诗人生活的年代,是大唐蒸蒸日上,走向顶峰的时代,唐玄宗李隆基在位,造就了“开元盛世”。但盛极而衰,安史之乱毁了一切。从顶峰到谷底,目睹这一切的诗人们,是何种心境,也是何种无奈。

高适

本人喜欢历史,观影过程中也发现了几处关于历史方面的错误,不是挑刺。

1、花生

李白和高适在黄鹤楼喝酒畅谈,可以看到酒桌上有一盘下酒菜是花生米,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习以为常了,可是对于唐朝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花生原产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明朝后期才传入我国,清朝末年才慢慢发展起来。

2、李林甫

高适赴一年之约,赶赴扬州会李白。女扮男装的裴公子说,家父空有才华,但受奸相李林甫迫害,无法实战抱负。高适生于公元700年,当时20岁左右,也就是公元720年,当时的李林甫还是小官员,没有担任宰相,还没有到“口蜜腹剑”的时候,所以提到李林甫陷害是错误的。

3、安禄山

高适北上蓟州,想通过从军获得功名,一年后回家途中在客栈偶遇李白,李白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有谋反之意。当时高适30岁左右,也就是公元730年左右。根据史料记载:开元二十年(732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认为安禄山骁勇机智,任命他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官拜平卢兵马使。当时的安禄山也是刚刚起步,所以李白提到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是不对的。

杜甫

没想到影片以高适为主线,继而带出那个时代的伟大诗人。高适也想恢复祖上的荣耀,可一直未能获得功名,直到天宝八年(749年),受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八品左右),类似今天县公安局长的职务,当时的高适已经年近半百。

但高适也有人生开挂的时刻,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拜左拾遗(七品左右),辅佐哥舒翰守潼关。次年六月,潼关陷落,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五品左右)。十一月,永王李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二品左右),讨伐永王李璘。

一年时间,从一个七品小官到节度使,这也是没谁了。广德二年(764年)春,高适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不说官员品级,高适被封侯了,这是莫大的荣耀,在唐朝文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黄鹤楼

13 阅读:38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2
2023-07-21 16:28

专业

三峰山

三峰山

自驾游,跑步,足球,历史,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