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阶段,海峡两岸的地区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在赖清德的领导下,台湾岛内的“绿化”进一步加速,不仅对持有台胞证的台湾民众进行彻查,还开始遣返从大陆嫁到台湾的“陆配”,摆明了一副要和大陆“彻底切割”的架势。
面对这一糟糕的大背景,解放军启动了新一轮围台演习,且在程序上进行了大幅调整,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进行“火力展示”,而是罕见地全流程走完“武统”,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甚至美国方面也表示,如今的两岸地区局势,已经越来越接近实兵跨越海峡的那个“点”。

在这一节骨眼上,恰好就有好事的网红,在街头对台湾年轻人们进行了一次采访,询问他们若两岸真的走向战争,他们会怎么办?

战争爆发台湾年轻人跑美国?
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台湾岛内如今的“毒化教育”之下,台湾新生代年轻人个个都会是死硬的台独分子,在爆发战争之时,会为“绿营”战斗到最后一刻。
但现实却打了不少人的脸。

采访者随机抽取路人采访,并发出询问:如果真的“打起来”,你们是会害怕战争,还是说“拼了”,又或者是寻求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两岸问题?。
结果,接受采访第一个年轻人就明确表示,自己想去美国,因为这是赖清德的“做法”,自己想要效仿一下,既然赖清德的儿子就在美国,那么自己又为何要在台湾,让自己出于“危险”之中呢?
第二个年轻人则对时局依旧乐观,认为战争不会这么容易爆发,如果真的“打过来”,那么就“打过来再说”,属于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第三个年轻人的态度却是“先跑为快”,而由于台湾就是一个海岛,又没有地方跑,所以目的地也只会是美国,

而剩下的年轻人的态度也是高度相似,他们均认为,若两岸开战,美国方面不会帮助台湾,民进党很快就会“灭亡”,所以他们要跑去美国“避灾”,避免自己被战火所波及。

这一现象揭露了什么现实?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尽管民进党在台湾岛内推行了不短时间的仇恨教育,但台湾年轻人依旧有着明亮的眼睛,对于战争话题“拎得清”,尽最大可能避免让自己成为台独势力的“炮灰”。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还有普遍存在台湾民众心目当中的“小确幸”心态,在统一问题上选择“维持现状”,想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而如果这种“现状”出现改变,也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他们也有着远离危险的权力。

可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他们的想法或许非常美满,但架不住民进党加速了以武拒统的步伐。从2024年开始,民进党应美国方面的要求,大幅修订了台军的入伍年限,从过去的三个月训练直接延长到一年时间,更加贴近所谓的“实战”,这也增加了这些年轻人被战火所波及的危险。若是两岸擦枪走火,姑且不提能不能跑去美国,届时他们上不上战场,恐怕也不是这些年轻人自己说了算。
实际上,如果从采访的细节上看,我们能发现这些台湾年轻人似乎对于两岸地区的局势漠不关心,认为就算发生了战争,自己也能直接跑路,在美国“稳坐钓鱼台”。但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也是一种典型的“摆烂”思维,因为两岸如何进行统一,是关乎两岸人民的大事,面对可能爆发的冲突,更好的选择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如何通过加强沟通的方式,避免最终兵戎相见。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一个新的“现实”,那就是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快乐教育”,以及蔡英文时代的“转型正义”之后,台湾的年轻人对于两岸统一问题的敏感性正在逐渐丧失,甚至不感兴趣,遇到困难只想着逃避,而不是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进党已经达成了他们的目的,台湾年轻人对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知,已经出现淡化,潜移默化地给自己打上了新的标签。

两岸关系未来会如何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海峡两岸之间的问题,实际上是太平洋“大两岸”问题的缩影,美国需要台湾岛作为第一岛链内的重要支点,来为自身可能发起的军事行动寻找依托,所以才会在台湾问题是实行“说一套做一套”的模式,明面上承认“一个中国”的重要性,背地里却又向台军输送大量的先进装备,提升台军的“以武拒统”能力。而美国的这种行为极大地助长了岛内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认为有美国在背后“撑腰”。

但可悲的是,就连涉世未深的台湾年轻人都能看出,一旦海峡两岸擦枪走火,美国根本就不会“驰援台湾”,美国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台湾,让自身的霸权走上末路,这也是智商健全的人应有的判断,而这些台独分子们不可能不知道。
从这我们或许也能看出,岛上的台独分子们,对于两岸实力的对比应当是存在正确的认知,如今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就是在自欺欺人。

平心而论,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两岸分隔的时间已经近乎80年,尽管在此期间,两岸之间围绕着经济、文化、人文的交流曾一度繁盛,双方民众的理解也在互相加深,但奈何民进党存心作祟,阻隔了两岸交流的机会之窗,大书特书所谓的仇恨宣传,迎接他们的,必然将会是来自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