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9日,延安迎来了一群特别的访客,中外记者西北考察团。这个21人的团队里,既有来自美联社、合众社等国际媒体的外国记者,也有《大公报》《中央日报》等国内报刊的中国记者,还包括部分国民党政府人员。塔斯社、路透社等知名通讯社的记者也在其中。
美国记者福尔曼在延安时用相机记录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将领的影像。这些珍贵照片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的真实形象——尽管他们身着缝补过的旧军装,面容清瘦,但目光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非凡的气度。
1944年2月,包括冈瑟·斯坦因和爱金生在内的十位常驻重庆的外国记者联名致信蒋介石,明确提出希望前往延安进行采访,但这一请求仍被驳回。恰在此时,罗斯福总统向蒋介石发来电报。
罗斯福在电报里提到,他支持派遣一个观察小组去共产党控制区,并希望蒋介石能协助。迫于形势,蒋介石勉强答应了,这才有了后来的中外记者西北考察团。不过,蒋介石附加了条件:外国记者去延安至少要待满三个月。
福尔曼他们一开始还觉得这是件好事,但没过多久就识破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老蒋盘算着,让外国记者在延安多待些日子,说不定能挑起他们和中共的矛盾。最后去延安的外国记者总共有6个,福尔曼也在其中。
毛主席热情接待了中外西北参观团,向他们全面讲解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现状。在延安交际处的组织下,考察团走访了边区的各类单位,包括政府机构、教育场所、生产车间、农村地区以及八路军和民兵队伍。
福尔曼一行人对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进行了专访,并用相机记录下许多珍贵画面。美联社记者斯坦因曾这样评价朱德:
乍一看,他完全不像个久经沙场的军事指挥官。这个面容温和的男人更像邻家大叔,结束一天忙碌工作后,悠闲地靠在椅背上解着衣扣。聊天时,他脸上总挂着平和的微笑,言谈间流露着质朴的人生智慧。
美国记者福尔曼曾多次与毛泽东主席深入交谈,并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照片。在延安期间,他不仅采访了毛主席,还先后访问了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高级将领。通过亲身接触,福尔曼发现毛主席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待人亲切随和,穿着朴素却难掩其非凡的人格魅力。
福尔曼提到,毛主席的住所和普通延安百姓的窑洞没什么两样。屋里摆着几件旧家具,地上铺着常见的地砖。晚上办公只能点蜡烛照明,用来待客的只有茶水、自制点心和几种便宜的香烟。
福尔曼还这样评价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并非高高在上的神明,也不是所有决策的唯一制定者。他的言论可以讨论,并非不容置疑的教条。虽然毛的意见对政策制定确实很重要,但这些意见只是供党内领导讨论和表决的参考依据。这些共产党领导人都是独立思考者,不会盲目跟从。"
美国记者福尔曼在实地考察后,发现中共确实获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支持,这与国民党方面的说法截然不同。1944年秋,他受邀出席了晋绥军区八分区在汾阳前线举办的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上,福尔曼动情地表示:"以前总听人说八路军不参战,但今天我亲眼目睹了他们英勇作战。还有人告诉我八路军没有伤员,现在我看到他们确实有受伤的战士。更有人说当地百姓惧怕八路军,可我看到的却是人民对八路军的爱戴和支持。"
1973年,时隔二十多年,福尔曼再次访问中国。叶剑英、王震等领导人热情接待了他,并亲切地称他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五年后,1978年,福尔曼在纽约去世,中国政府专门派人向其家属表达了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