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之筱的名家医案专栏!今天我们来聊聊一种让人抓狂的皮肤问题——慢性荨麻疹。小疙瘩一片一片,奇痒无比,时好时坏,治了十年还治不好,这样的病听着就让人崩溃。那中医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个病的?又是如何对症下药的呢?今天我们通过赵炳南先生的一个经典医案,一起学点干货。
女人用过敏疹挠她痒的背部Woman scratching her itchy back with
案例患者李女士,41岁,反复发作荨麻疹长达10年,四肢、躯干到处都是大片淡红色疙瘩,每天早晚发作最严重,冬季晚上尤甚。曾经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始终无效。
患者情况:
舌象:舌苔白,舌质淡。
脉象:沉缓。
症状:冬季加重、晚上入睡后加重,疹子无固定部位,但瘙痒剧烈。
Tips: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主要围绕“风”“寒”“湿”“热”四个字展开。这位患者的情况是“湿热内蕴,外感风寒”,内外夹杂。中医认为,长期荨麻疹本质上是气血失调导致皮肤疹发,而外邪(比如寒风、湿气)是诱因。
具体到李女士:
1、里有蕴湿:长期体内有湿热,代谢不畅。
2、外感风寒:冬天寒气入侵,加重病情。
3、夹杂湿热:湿热风寒交杂,最终表现在皮肤上,就是反复发作的疹子和奇痒。
总结:慢性荨麻疹不是简单的风邪侵袭,而是“内外夹杂,缠绵不愈”的结果。
方药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赵炳南先生没有简单地“消疹止痒”,而是从调和气血、疏风祛湿、清热散寒的整体角度出发,标本兼治。
处方解析
原方中用了12味药,每一味都各有用意。我们逐一拆解一下:
1、疏风散寒:浮萍、干姜皮
浮萍是散风止痒的经典药材,干姜皮则温中散寒,针对患者晚上发作加重的寒性体质。
2、清热祛湿:五加皮、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
这几味皮类药材,都有清热祛湿的作用,尤其是白鲜皮,对湿热型荨麻疹效果非常好。
3、调气和血:当归、牡丹皮
当归补血活血,牡丹皮清热凉血,两者搭配,既能治标(止痒清热),又能治本(调气血)。
4、健脾祛湿:扁豆皮、茯苓皮、大腹皮
这些健脾祛湿的药材可以帮助解决“湿热内蕴”的问题,加强代谢,减少湿邪的堆积。
5、理气化痰:陈皮
陈皮是经典的理气化痰药,用来调节整个方剂的气机,让湿热和风寒的病邪都能顺畅排出。
后续:
第一次复诊:服药7剂后,皮疹明显减少,晚上基本不发。
第二次复诊:再服4剂后,皮疹完全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又服了3剂,临床治愈。
反思1、“标本兼治”的重要性
荨麻疹的瘙痒是“标”,气血阴阳失调才是“本”。只有调整脾胃、祛湿清热,疹子才不会反复。
2、慢病需耐心调理
李女士的病看似久治不愈,其实抓对了中医的思路,两个疗程就治好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并不是越快见效越好,而是治得透彻不复发才是根本。
3、皮肤问题要从整体看
很多患者一上来就只想“止痒”,忽略了湿热风寒等全身因素。中医的整体观念,在治疗慢性皮肤病中尤其重要。
养护1、注意保暖防寒:荨麻疹的发作和寒邪密切相关,尤其是冬季,一定要注意手脚的保暖,避免寒气入侵。
2、饮食清淡去湿热: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热祛湿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等。
3、保持情绪平稳: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加重湿热和风寒的积聚。
慢性荨麻疹虽然让人痛苦,但并不是无解的顽疾。中医的优势在于标本兼治,通过调整全身的气血阴阳来彻底解决问题。通过赵炳南先生的这个医案,我们也可以看出,精准的辨证和对症下药,能够让十年的慢性病在短时间内消失。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更多了解。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也可以试试从体质调理入手,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说不定就能迎来转机呢!
申明:
1、参考文献: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3、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请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