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历经艰险收复新疆,几十年后曾孙到新疆当专员,干得怎么样

醉波看过去 2024-10-04 18:08:31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我国版图。

此后千余年,新疆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作为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一直都没有发生动摇。

然而,在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腐朽,导致新疆地区出现叛乱,出现了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这五个割据政权,试图脱离清朝的掌控。

眼看着新疆出现内乱,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于1865年率军入侵新疆,很快就占领了北疆以及南疆的一部分,阿古柏自任可汗,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一般称作阿古柏政权。

阿古柏之所以能占据新疆,一方面是因为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得到了英国和沙俄的支持。

1971年,趁着阿古柏占据新疆,沙俄出兵占领伊犁,第二年又与阿古柏签订通商条约,进一步谋取在新疆的利益。

而英国自征服印度之后,就开始觊觎喀喇昆仑山以北的南疆地区,曾多次派人到南疆活动,后来阿古柏入侵新疆,寻求英国的帮助,英国顺势与其达成合作关系。

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阿古柏在新疆进行了十几年殖民统治,他残酷地剥削新疆人民,激起了新疆人民的强烈反抗,却遭到阿古柏的无情镇压。

为了推翻阿古柏的统治,新疆人民曾入京将新疆的情况报告给清政府,由于清政府内忧外患,无暇顾及新疆,因此这件事被搁置起来。

一直到沙俄占领伊犁,清政府这才开始重视新疆问题,两年后日本侵台,清政府就海防和塞防展开争论。

李鸿章等人极力支持海防,他将日本作为主要假想敌,认为应该放弃塞防,将军费全部用于建设海军;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则主张塞防,认为日本的威胁并不大。

按照李鸿章的主张,那么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就要被放弃,好在一个人物及时出现,没有让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主张,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认为,海防和塞防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他指出:“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说如果放弃新疆,那沙俄和英国将得寸进尺,进一步侵略清朝。

左宗棠的主张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在两人的努力之下,朝廷同意收复新疆,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征新疆。

一、排除万难,收复新疆

左宗棠接受了收复新疆的命令之后,开始制定战略,他在认真分析形势之后,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原则,即先安定北疆,暂不收复沙俄控制的伊犁,然后进军南疆。

这么做,是为了不激怒沙俄,从而导致沙俄出兵协助阿古柏,这会让收复新疆的难度增加。

在确定战略之后,左宗棠开始进行物资准备,为此他开设了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打造枪炮。

同时,左宗棠派遣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先行奔赴哈密,在哈密兴修水利,并开垦军屯,为大军进行粮食储备。

至1876年,兰州织造局制造出了比阿古柏更为先进的武器,而哈密产出的粮食达到5000余石,够大军半年所需。

左宗棠认为粮食还是太少,而内地也缺粮,运往新疆的成本又太高,于是他想了个办法,他派人与沙俄商人索斯诺夫斯基取得联系,以不动摇沙俄在新疆的利益为前提,用高于市场价向其购买了大量粮食。

1976年1月,左宗棠即将率军奔赴前线,但他此时却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军费不够。

在此之前,由于陕甘回民之乱,各省积欠的军费已经达到2000余万两,根本无力拿钱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再加上,朝中许多人不愿意看到左宗棠立下奇功,因此在暗地里掣肘,使得左宗棠在筹措军费这件事上举步维艰。

但是,左宗棠下定决心收复新疆,不能因为没钱就半途而废,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以沈葆桢为台湾防务借款的案例作为借鉴,向外国银行借钱,以海关关税作为抵押。

许多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但在文祥等人的努力下,朝廷最终下诏,令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左宗棠向洋人借款500万两。

尽管朝廷同意左宗棠借款,但当时列强正加紧入侵清朝,清朝又背负大量赔款,所以向洋人借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连与洋人关系很好的恭亲王奕䜣,也很难向洋人借到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左宗棠决定让“红顶商人”胡雪岩出马,胡雪岩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是当时的巨富,与洋人来往十分密切,洋人为了赚钱,都愿意将钱借给他。

胡雪岩虽然是商人,却很爱国,为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他决定承担借款的风险,利用自己的人脉找洋人借钱。

当时,左宗棠即将出征新疆的消息,已经世人皆知了,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以及沙俄在华开设的银行,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考虑,在借款的时候都比较谨慎。

为了让胡雪岩成功借到钱,左宗棠让其以更高的利息借款,这么做除了可以增加借钱的成功率,还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即在向英国、沙俄等列强借钱之后,对他们就形成了钳制作用,不会干涉清朝内政。

说到底,左宗棠这是在打心理战,利用洋人银行重利的特点,以更高的利息向其借钱,将其与自己 “捆绑”在一起之后,做起事情来就方便多了。

正如左宗棠所料,胡雪岩很快就向汇丰银行借到500万两银子,解决了西征军的燃眉之急,他便率领大军出征了。

由于左宗棠运筹帷幄,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加之他志军严谨,将士用命,又得到了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因此很快就收复了北疆。

然而,在收复北疆之后,军费又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加之国际局势也发生了巨变,引起了沙俄和英国的强烈关注,左宗棠决定再次向洋人银行大举借款,而且利息更高。

很快,在胡雪岩的操办下,分三次向洋人银行借款1300余万两,还向华商借款800余万两。

随着左宗棠借的钱越来越多,洋人越发不敢干涉新疆战事,阿古柏因此失去支援,形势对清朝越来越有利。

而左宗棠在获得足够的军费之后,收复新疆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但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加之新疆的气候环境也比较恶劣,不但将士们吃了很多苦,他本人也很觉艰辛,毕竟他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但是,左宗棠从不言弃,在他的感染下,将士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翻越险阻,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

1877年,左宗棠率军进攻南疆,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复了南疆,阿古柏在库尔勒去世,其政权也快速消亡。

当时,沙俄正在与土耳其进行第十次土俄战争,无暇顾及伊犁,有人建议左宗棠趁机出兵收复伊犁,但被他拒绝。

原来,当初为了避免沙俄卷入新疆战事,清政府曾与沙俄进行了多轮谈判,就伊犁问题展开磋商,至左宗棠收复新疆前,依然未能达成协议。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认为攻打伊犁师出无名,即便打下伊犁,也会给沙俄落下口实,从而导致沙俄出兵新疆,这样新疆问题就更复杂了。

于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之后,只留下伊犁不打,然后率军撤回到哈密。

接下来,就是解决伊犁问题了,左宗棠又将起到什么作用呢?

二、抬棺出征,誓复伊犁

1878年,左宗棠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在新疆设省,并着手准备收复伊犁,同时他还与沙俄方面进行的交涉,但沙俄态度恶劣,并不愿意归还伊犁。

1878年年底,清廷任命崇厚作为全权大使,与沙俄进行谈判,崇厚位高权重,却不懂外交,在沙俄的威逼利诱之下,他竟然出卖民族利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里瓦几亚条约》规定,清朝只能收回伊犁这一座城市,而且需要赔付沙俄大笔军费,沙俄还可以在清朝得到了大量特权,包括通商和免关税,等等。

原本,软弱的清廷打算接受这一条约,左宗棠得知条约内容后痛心疾首,当时上书表示反对,主张以武力收复伊犁,最终迫使朝廷改变态度,不承认《里瓦几亚条约》,并将崇厚治罪。

1880年,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清朝决定一举解决伊犁问题,为此采取了文武两种措施:一方面派遣曾纪泽出使沙俄进行谈判;另一方面,让左宗棠率军出兵伊犁。

当时,左宗棠已经68岁,年老体弱,身体多病,他自知此次出征凶多吉少,为了显示自己收复伊犁的决心,他特意为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让人抬着棺材一起出征,大有“马革裹尸换”的决心,表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以及他维护国土完整的爱国之心。

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一直为出兵伊犁做着各种准备,比如修建道路,兴修水利,进行屯田,筹措军费军粮,他还兴办了甘肃织呢总局,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当时,左宗棠下令分三路大军向伊犁进发,沙俄得知消息后,当即做出反应,不但派遣援军进驻伊犁,还派出舰队在海上游弋,对山东、辽宁和天津等地进行威慑,试图让清廷逼迫左宗棠撤军。

清廷果然是软骨头,被沙俄一吓就害怕了,当即下达死命令,让左宗棠马上撤军,还将左宗棠召回北京,左宗棠无奈之下只得听从。

左宗棠虽然撤军了,但谈判却在继续,而且局势开始对清朝有利,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沙俄在经历了俄土战争之后,元气大伤,正是虚弱之时,尽管表面上向清朝叫嚣不止,实际上外强中干,很担心惹恼清朝,导致伊犁丢失,从而一点好处也得不到;

第二,沙俄内部对伊犁问题的看法出现了分歧,许多认为占领伊犁与乌苏里这样的“破烂地方”,补偿不了他们的军费,并且他们担心清廷倒向英国,从而让沙俄丧失更多在华权益。

给予以上两个原因,当沙俄高层听说左宗棠入京,开始担心中俄全面决裂,于是决定在谈判上做出让步。

当然了,曾纪泽作为一位爱国的优秀外交家,在谈判的时候据理力争,为达成和议立下了功劳。

1881年2月,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虽然清朝依然是吃亏的一方,有赔款有割地,但这是当时局势下最理想的结果了。

最终,清朝收回了伊犁大部, 割让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消息传回清朝的第二天,左宗棠抵达京城,他闻知后虽感到不满,但也深知不易。

至此,新疆问题全部解决, 后来在左宗棠等人的推动下,清廷于1884年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历史上,人们对左宗棠收复新疆之举评价很高,认为他粉碎了英、俄两国的政治阴谋,维护了国家的完整统一,团结了新疆同胞,推动清政府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为我国现有版图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祖孙两代,新疆情缘

在解决新疆问题之后,左宗棠先后担任两江总督和军机大臣,并督师抗法,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后来,在左宗棠的推动之下,清廷又设立了台湾省,不过他本人却在台湾设省后不久,于1885年9月在福州去世,享年74岁。

据记载,左宗棠去世前,曾在口授遗折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惟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到死都在关心国家大事,可见他其对国家的热爱,尽管他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官员,但他为国家做的事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新疆人民的救星,他对新疆的建设也是有大贡献的,比如前文提到他在新疆修建道路、兴修水利等,他还在征战途中,在新疆各地种植了大量树木,被称之为左公柳,为新疆的环境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树木现如今还能看到。

而新疆人民为了感激左宗棠的贡献,还为他修建了许多祠堂,以纪念他的功绩。

左宗棠去世后六十年,或许是因为机缘巧合,亦或是刻意为之,左宗棠的曾孙左曙萍竟然也被派到新疆当了专员,有点类似于左宗棠当初担任的“钦差大臣”。

左曙萍,1908年出生,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军委会等部门任职,还当过外交武官,中将军衔。

尽管左曙萍是武将出身,却长期从事文职工作,并且他还有政治抱负,曾希望自己能跟曾祖父左宗棠一样,干出点成绩出来。

1944年,左曙萍迎来了机会,他被任命为新疆伊犁、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并代理乌苏、迪化两专区专员。

左曙萍深知曾祖父与新疆的渊源,便很珍惜这次机会,当他抵达新疆只之时,看到曾祖父当初种下的树木,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

在新疆期间,左曙萍在军事上的作为其实不大,但他在经济和文化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左曙萍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动新疆经济发展,并致力于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文化事业上,他创办了沙漠诗歌社、沙漠剧社等,出版了很多爱国刊物,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不过,左曙萍在新疆待的时间并不长,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后,他也跟着一起去了台湾,他与新疆的缘分就此结束,自此之后再也没打过新疆。

左宗棠和左曙萍祖孙二人,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为新疆的发展建设出力,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一个家族的传奇,也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事实上,由于左宗棠的榜样作用,他的家族涌现除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为国家贡献力量,确实很了不起。

1 阅读:27

醉波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