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举办的“节能降碳中国行动”主题会上透露,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而西安,就是全球新能源产业版图上的一座“重镇”。
只需充电1秒钟,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便可增加1公里。11月15日,在西安新落成的全液冷超充电站,记者亲身体验了这一惊人的充电速度。整个过程包括插充电枪、扫码、拔充电枪和自动支付等。驾驶人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完成充电,随后车辆便可满电出发。
破 局
新技术破解“里程焦虑”
“点开手机应用,就能看到离我最近的空闲超级充电桩,相关信息一目了然。”西安新能源汽车用户王云对记者说,借助电子地图,可以轻松掌握附近超级充站点的分布和使用情况。
近日,王云家附近两座全液冷超充电站正式投运。此次投运的两处充电站分别位于凤城八路和朱宏路立交桥下。两站共设100个标准充电车位和20个超级快充车位,是目前西北地区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完善、技术规格较高的充电站。
据了解,此次投运的两处充电站采用全液冷超充系统,和传统风冷充电桩相比,全液冷超充系统散热能力更强,充电速度显著提升,最快可实现“一秒一公里”的极致便捷充电体验。
只有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的充电站才能有效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据了解,截至2024年9月底,陕西省建成投运公用及专用充(换)电站4141座,各类充电桩6.32万个,实现了陕西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今年5月,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提出加强县乡、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充电桩建设无疑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陕西欧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一直专注于充电桩生产、制造及研发的企业,该公司已在西安及周边地区投放了3000余个充电桩。未来,在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这一数字有望倍增。
强 链
储能发展“进度条”刷新
今年5月,国内行业领先企业汇川技术投入16亿元,宣布在西安建立汇川技术西部总部与研发中心以及储能与电源系统制造基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为100亿元。
行业巨头在西安的投资动作投射出西安储能市场的火热。其中,西安本土储能企业的加速发展亦有目共睹。
9月,由西安千帆翼数字能源独立研发的“FSP-M130B1型储能变流器”顺利拿到业内首张符合新国标要求的130kW储能变流器认证证书。作为一家初创仅一年的企业,“一举拿下”符合新国标认证要求的证书可谓表现出色。
据了解,储能变流器在储能系统成本中约占15%~20%,在储能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是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
“聚焦于新能源赛道中的储能变流器,是因为考虑到虽然我们团队规模小但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集中力量在关键点上实现技术突破’是我们团队的定位。”西安千帆翼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文博说。
工信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称,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将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依托西北地区广阔的储能市场,陕西发展储能产业大有可为。据了解,目前已有6所陕西高校设立了储能专业,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储能赛道上,陕西军团将不断“壮大”。
展 望
绿能潮起三秦大地
随着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发展,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凭借无限“风”“光”,储能产业也迎来了千帆竞渡的风口。
记者发现,陕西储能产业的发展有内在的逻辑,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据了解,近年来陕西太阳能光伏和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的产值规模均已超过千亿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储能提供了完善的制造环境和供应链基础,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成长氛围。”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近期,陕西省先后出台《陕西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陕西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为打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绿色牌”,明确提出引导新型储能重点布局在陕北、关中渭河以北新能源富集区域,并且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
在西安,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众知名企业纷纷布局储能产业,助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新能源东风劲吹,陕西阔步前行。目前,陕西正积极引进和培育新能源企业,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速形成“新能源+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体系。
“风光”无限好,“储能”动力足。绿色能源的“澎湃”之力,正在助力三秦大地迈出更坚实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刘骁华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