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的中东冲突中,"抵抗之弧"的主要力量几乎都元气大伤:哈马斯在加沙战火中损失惨重,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对抗中元气大伤,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更是直接垮台。
然而在这一片萧条中,胡塞武装却异军突起,不仅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还在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
这支起源于也门的武装力量,有着颇为戏剧性的发展历程。1992年,一个名为"青年信仰者"的宗教组织在也门成立,这就是胡塞武装的前身。虽然组织创始人侯赛因·胡塞在2004年就已战死,但这个以他名字命名的组织却在之后的岁月里愈发壮大。
有趣的是,胡塞武装的崛起,还要"感谢"美国的无意之助。2011年"阿拉伯之春"引发也门政权更迭,造成了权力真空。伊朗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支持胡塞武装。到2014年,胡塞武装已经在首都萨那建立了实际控制政权。
与其他地区武装组织不同,胡塞武装在也门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他们所代表的宰德派是也门的主流宗教信仰,这让他们的统治具有相当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无法像在其他地方那样,通过扶持反对派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
当前,胡塞武装敢于挑战美国和以色列的底气何在?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深知美国不敢也无力发动全面入侵。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经历已经证明,即便能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也无法真正控制和改变一个国家。如果美国贸然出兵也门,很可能重蹈覆辙,徒增伤亡。
而对以色列来说,胡塞武装更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地理位置的优势让胡塞武装能够安全地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而以色列想要反击,却不得不考虑沙特的态度。更要命的是,胡塞武装通过封锁红海,直接打击了以色列的经济命脉。每年近28万艘途经红海的商船和400亿美元的亚洲贸易额,让以色列的经济遭受重创。
如今的胡塞武装,已经不再是那个在也门山区游击的小股武装。他们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行动能力,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支令人意外的强大力量。在中东这片复杂的土地上,他们用行动证明:即便是小国武装,只要找准战略机遇,同样能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国际政治中,实力的定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力量。地理位置、民意基础、战略智慧的综合运用,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