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郑板桥无疑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6年保利香港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墨竹兰石图》就以2124万港元的价格被拍出,而他的那幅著名的《竹石兰蕙图》真迹更是在2011年被拍出了4600万的天价!由此可见,郑板桥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那么,从贫困的农家子弟到名声斐然的画界巨擘,郑板桥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一生。
莫欺少年穷,凤凰囚在笼郑板桥原名郑燮,出生在康熙三十二年的江苏兴化,他的父亲虽然精通文墨,但一直未曾考取功名,日子过得相当拮据。
郑板桥三岁那年,母亲汪氏不幸去世,这对于郑家人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让儿子有出息,父亲郑立庵带其前往真州读书,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八九岁的郑板桥已然能吟诗作对。
为了能让郑板桥的日常生活得到妥善照顾,郑立庵续弦郝氏。而郝氏对郑板桥视若己出,这让孤苦伶仃的小板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得到了慰藉。
可惜好景不长,在郑板桥十四岁那年,郝氏也撒手人寰,郑板桥幼小的心灵再受打击。好在,还有乳母费氏一直用她的善良与关心,给寒冷中的郑板桥带来一丝温暖的光亮,她的辛勤付出,让郑板桥始终在人生的正确道路上,以顽强的毅力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行。
康熙五十二年,二十出头的郑板桥考上了秀才,此后,他便一鼓作气,以十足的信心为谋取功名做着最为虔诚的努力。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改善家里生活,二十六岁的郑板桥只好在真州当了一名教书先生,全家人的生活从此得到了一些改善。
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雍正登基的那一年,父亲郑立庵也撒手人寰,失去了一个主要劳动力,让本已贫困不堪的郑家更加雪上加霜,为了养活家人,郑板桥只有辞去教师工作,将特长变为职业,在这期间,那一幅幅悉心勾勒出的精美画作便成了家中的主要生活来源。
至亲皆故去,男儿当自强郑板桥尚未从丧父的阴影中走出,他的妻子、伯父几位至亲又相继去世,这无疑让已到而立之年的郑板桥在心灵上受到严重打击。
这样一段悲痛而艰辛的日子,给了郑板桥极深的记忆。他曾用诗描述当时的窘境:“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
然而,卖画的微薄收入也常常难以维系家中的开支。于是,郑板桥做出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再次参加科举,博取功名。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雍正十年,年近不惑的郑板桥到南京赴试,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中举人。到了乾隆初年,他又一鼓作气,在太和殿参加的殿试中得中进士,从此,为自己的仕途打开了一扇天窗,一丝曙光终于照进拂去了长期郁结在心的阴霾。
为官清如水,万事民为先在郑板桥将近二十载漫长的为官生涯中,先后出任了两县县令。他的首任是在范县,在此期间,郑板桥相当注重探访民情,经常微服走访基层,查看最为真实的民生。
在探访期间,郑板桥从来不摆架子,不耍威仪,他严令属下不得鸣锣开道,不得打出“回避”、“威武”的依仗,他完全将自己融入到黎民百姓之中,成为了他们的一分子。
可饶是如此,在一些政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初为官吏的郑板桥还是犯了错误。比如,他曾下令让府衙成立巡逻队,维护社会治安。
但是下面的皂吏巡捕却以此为契机,为自己大捞油水,比如,他们经常诬陷善良的民众聚众赌博,若想免除牢狱之灾,皮肉之苦,那就得花银子孝敬,搞得民众怨声载道,此事最终传到了郑板桥的耳朵里,他当即对仗势欺人的皂吏进行了严厉惩处,巡逻队也就地解散!
郑板桥以此为鉴,在对下级官吏的管理上总结出独特的经验。俗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为了防止出现官商勾结的现象,郑板桥摒弃对地形、民俗等都较为熟悉的当地人任职,而是从外地聘请严于律己的客家人来对县城进行管理。
此外,对于亲戚朋友的“走后门”,“行方便”,郑以及上级安排需要特别给予照顾的,郑板桥也一概拒绝。不过,郑板桥不同于海瑞那般死板,对于那些确实有才能的郑氏宗亲,郑板桥依旧能做到唯才是举!
族人郑勇魁,性格耿介,精通拳术,郑板桥毫无顾忌地让他当了自己的护卫。郑勇魁跟随郑板桥多年,与他一道审理了许多棘手的案件,为范县的一方太平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了事拂衣去,一画值千金郑板桥的第二任是潍县县令,在此期间,他竭力维护穷人利益,对欺压贫民的富商严加斥责与惩处,尤其对于那些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张旗鼓地告到官府,要求严厉惩办平民百姓的富商,郑板桥更是深恶痛绝。
经过郑板桥铁腕式的治理手段,潍县的政风、民风大为好转,百姓欢天喜地,对郑板桥极尽溢美之词。
但好景不长,一场严重的洪涝灾害让当地人民再次陷入贫穷、苦难之中,身为父母官的郑板桥于心不忍,私自开仓放粮。此举虽然救了很多百姓,但并不合礼法,郑板桥因此被罢去官职。
此时,郑板桥已年过花甲,无官一身轻的他为了生计,再次折返扬州,干起他的老本行——卖画为生。
随着郑板桥画技的日益精湛,其画作也跟着水涨船高。他亲自给自己的画作明码标价,将具体的润格费用俱各标明,为此,还亲自题诗道:“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不过,郑板桥的润格费用有时也看自己的心情,若是与自己性情相投的老友知己,或是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郑板桥经常分文不取。
但对于那些飞扬跋扈,横行乡里的官绅,郑板桥的一副作便要叫到天价,而且还不失时机的进行辛辣讽刺。
一次,有个喜欢巴结上级官僚的土豪向郑板桥求了一副“雅闻起敬”的四字牌匾,郑板桥知道他的德性,便存心戏耍于他。
于是,他便命漆匠在漆“雅”、“起”、“敬”三字时只漆半边,而“闻”字只漆外面的“门”字,如此一来,待时日一久,未上油漆的部分黯淡无光,而抹上油漆的部分则格外醒目,抬眼一看,原来极为雅致的四字竟成了“牙门走苟”。
从此,这名富商颜面扫地,一顶“衙门走狗”的帽子始终扣在了脑袋上!
郑板桥之所以在书画上能有如此成就,自然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长久练习。据说痴迷书法的他,经常会在妻子背上比比划划,妻子有时懊恼,便埋怨道:“你自己又不是没有身子,老在别人身上比划什么?”
没想到这番埋怨,到给郑板桥巨大启发,只有不落他人窠臼,创造自己独有的风格,才能让字画更具价值,于是,经过长期精研,郑板桥终于开创性地发明了独属于自己的“板桥体”,至此,他的字画价值果真蹭蹭上涨!
结语郑板桥的画作之所以能拍出高价,除了其独特的书画技艺外,更离不开他质朴的性格与始终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的优秀品格,这一点才是他画作历经百余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
《环球人物-2012年第19期:郑板桥,标价卖画第一人》
《河南省范县人民法院-2013-07-17:郑板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