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第五回合,八角笼里的张伟丽轻松地用一记精准的组合拳掌控了局面。
对面苏亚雷斯喘着粗气,几次尝试反扑,但都以失败告终。
张伟丽没有太多兴奋的表情,像是完成了一个既定的任务一样走向胜利。
一边是卫冕成功后的世界冠军,另一边却是遥不可及的舍甫琴科之战和生活中的普通烦恼,比如聊到人们常问的“家人会不会催婚?”张伟丽的回答依旧像她的比赛风格一样干脆利落:“没有催,我相信缘分。”
艰难备战,电解质失衡中逆境重生谈起这场比赛,张伟丽说得最多的不是八角笼里的关键时刻,而是背后那些无人知晓的训练故事。
为了备战,这次的训练比以往更辛苦,一周六天,每天两次训练,每次三个小时。
对手擅长的摔柔技术,她和团队一次次推敲应对的细节,哪怕一个动作不对,也会推翻重来。
可谁能想到,比赛前三周,张伟丽突然感到身体撑不住了。
腿软、难以训练,每天都因为坚持不住流泪。
身体出了大问题,蔡学军教练甚至一度怀疑跟年龄有关。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才发现是电解质失衡。
调理后,虽然恢复了正常,但也让她短时间内多走了不少弯路。
这场比赛之前的准备比比赛本身还要艰难。
从技术劣势到全面压制,柔术功底显威张伟丽在第一回合一度被苏亚雷斯压制,看上去很被动。
对手抱摔、锁技频频发起,张伟丽却稳住心态:“告诉自己不要急,这才刚开始。”事实证明,她的训练早已让身体形成了下意识的反应,一旦脱离劣势,就开始接管全场。
很多观众以为张伟丽只是站立进攻强,但其实她在柔术方面下的功夫不亚于其他领域。
从2014年开始练柔术,到最近几年与辛格教练合作,她的技术提升显而易见。
这次比赛,她的表现不仅让对手无法施展,还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控制比赛节奏。
甚至,在一次缠斗中,她一边与苏亚雷斯抗衡,一边还能和对方的边角用眼神互动。
张伟丽谈起这个场景时轻描淡写地说:“当时对方边角一直喊,我回了个眼神,心想,‘你教她来吧。’”
场上针锋相对,场下相处成朋友比赛结束后,有意思的是,张伟丽主动与对手苏亚雷斯一家人打了招呼,还给对方一个拥抱。
她说:“能成为对手,是因为我们都热爱这项运动。”这种友好的态度,不止一次展现在张伟丽身上——无论是曾经的对手乔安娜,还是这次的苏亚雷斯,她都能够把赛场上的对抗留在八角笼里,场下依然真诚待人。
尤其是乔安娜,两人从第一场惨烈的交手开始,竟慢慢成为朋友。
比赛前,张伟丽还特地邀请乔安娜来悉尼观赛,比赛之后,两人一起吃了午饭。
相比“仇敌”,张伟丽更愿意把她们看作同行中的竞争者和伙伴。
这一场胜利后,张伟丽已经统治草量级很久了。
媒体和粉丝都期待她升级到蝇量级对战舍甫琴科,这位同样是顶尖水平的选手。
对于这个“王者之战”,她回应得很实际:白大拿还没有明确承诺什么时候安排,甚至说蝇量级还有其他对手排在前面。
不过张伟丽已经为升级做好了心理准备,她说:“去蝇量级的话,我能省去减重的麻烦,还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力量和战术上。”
张伟丽在草量级还有一个纪录等待打破,只要再卫冕一次,她就能成为草量级金腰带防守次数最多的选手。
在她看来,无论哪个级别,对手是谁,都只是在一步步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中自动匹配的挑战。
生活中的张伟丽:享受当下,不被催婚冠军之外的张伟丽,其实也有自己的日常烦恼。
但有趣的是,她并没有因为外界的种种猜测感到任何压力。
家庭方面,催婚这个许多人避不开的话题,她的回答显得泰然自若:“这得看缘分,急也没用。”如此云淡风轻的态度,或许正是她在赛场上保持心态稳定、发挥自如的原因。
而对于年龄的讨论,她更是反其道而行:“我没有觉得自己打一场少一场,反而觉得刚开窍,才开始明白怎么打。”无论何时,张伟丽都在用行动推翻外界对她的种种定义。
结尾——冠军的另一种含义
八角笼内,张伟丽不断拿下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
八角笼外的她,也用坦然面对生活的姿态,击退了旁人可能推测的“焦虑”。
冠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站在巅峰的时刻多高光,更在于像张伟丽一样,即便面对种种不确定,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方向的坚定,而这或许才是她成功的真正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