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读史”之:国民党大佬们的不同用人之道

二哥雨二 2024-08-21 15:13:11

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能够形成派系的,也不过有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等人,他们的用人手法不同,因而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来。

其一、何应钦派固步自封、壁垒森严,何应钦是国民党大佬,干过十八年的军政部长,自成一派。但他的这个派别中,只重用了两个老人,一个是“听话”而腐败的顾祝同,一个是“无能”而“贪婪”的刘峙,为了这两个人,何应钦可是下了血本的“保”。尤其是长腿将军刘峙,被韩复榘拿来当“参照物”时,而被何应钦保了下来,后来又发生了重庆防空洞案件,还是何应钦亲自出马,保下了他。而他们这个团体用人,则多是黄埔前两期的学生,其他的,难进此公之门。因而,到了最后,何公的部下,就多有贪腐之辈,显得老气横秋了。

其二、胡宗南在“黄、陆、浙、一”框架内用人,给自己限定了圈子,黄埔军校是同学,陆大毕业是牌子,浙江人是自己和老头子共同的老乡,第一军第一师是自己发家的老部队,至于其他出身,莫进此公之门,若是“四字”皆附于一人之身,那么此人定能飞黄腾达。这样的用人,胡宗南自己把自己经限定了起来,发展前途不大。

其三、汤恩伯重用浙人,尤其是东洋留学归来者。他这个要求更高一些,因而圈子也更小,也最早败下阵来。

其四、野心家戴笠用狠人、能人,可惜早早地死了。军统掌门人戴笠是后起之秀,他用人倒是宽泛一些,不论出身来历,只有“能力强、信得过”便可重用,甚至自己还是个少将,就为他发展的手下申报中将军衔了。还和胡宗南互为呼应,欲执蒋公之后之牛耳,可惜小命不长,一命呜呼了。

其五、兼容并取,陈诚以诚待部下,遂成国民党军队大派系。陈诚之个人,抱定有一个信念,“羽毛不丰者不可以高飞,道德不高尚者不可以令民”,因而他在拉拢人才上,与上述几位有根本不同。

一是敢用蒋介石不用之人,化敌为友,得到蒋氏认可。比如蒋介石的死对头黄琪翔他敢用作战区副总司令、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反对派严立三,他敢用作湖北省主席;曾经与蒋介石兵戎相见的薛岳、张发奎,他也用作战区司令长官。甚至早期的共产党人叶挺,他也敢推荐当军长。

二是敢用杂牌军将军,成为其亲信嫡系,第26路军司令孙连仲最危机之时,莫过于宁都起义之后,蒋介石随时都可以砍了他的脑袋,是陈诚向他施以援手,以退为进,主动申请缩编,得到蒋介石的信任,最后成为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皆陈诚之力也。东北军残部第53军军长周福成,投靠陈诚之后,逐渐兵强马壮,而为第8兵团司令,最后坚守沈阳而不降,皆感陈诚之恩盛德隆也。豫西土匪出身的王凌云,而为中央嫡系部队第2军军长,又为绥靖区司令,亦是陈诚之力荐者。另外还有第38军孙蔚如,镇嵩军首领刘镇华、刘茂恩兄弟。也包括当初的吉鸿昌、任应岐等人。

三是敢用别的派系不用之人。比如被胡宗南赶出的高卓东、孔令徇,被其他战区抛弃的金亦吾、王某哉。

四是重用少壮派。陈诚的嫡系部队中,除了他的保定同学樊崧甫、郭忏、施北衡、朱怀冰及旧属桂永清、周至柔、方天、彭善、柳际明等一个个被重用之外,更有黄埔前期学生黄维、罗广文、李延年、夏楚中等,也有更多的后起之秀,当时称之为少壮派,如胡琏、刘云翰、石祖璜、李则芬、邱行湘、赵秀琨、杨伯涛、熊绶春、覃道善、方靖、李树兰、尹钟岳、尹俊等等一大批人物,就连很年轻的戴朴、王凤起等人都能在极短时间内提拔为少将级别,足见其对人才的渴望与扶持。其中,还演绎了一出“陈诚月下追戴朴”的好戏,以致戴朴在辽沈战役最后关头,沈阳城破之时,竟然于败军之中,拉出一支3000人的队伍,逃跑到了山海关,成为辽沈战役最后的传奇,也是感陈诚知遇之恩啊。

五是陈诚对社会名流尊敬有加,比如军事名人杨杰,东北流亡名人冯庸、王冠吾,湖北名流张难先、李书城、石瑛,及留洋归来的陈友松、朱裕璧、卢镜澄、杨光第等各类人才,为之效力。

陈诚,之所以在国民党各派系中能笑到最后,确实有过人之处。

1 阅读:180

二哥雨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