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3岁成为副省长,54岁任省委书记,59岁官至副总理,今年79岁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2-21 15:35:17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贫寒,却努力奋进。他曾经历波折,却勇往直前。他身居高位,却心系百姓。他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却能冲在灾难一线。

这个人就是回良玉。

他的从政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彰显着不懈的奋斗与担当。

一、一路坎坷

回良玉出生于1944年10月,是吉林榆树人。那时后的东北还是在日本的铁蹄下,虽然日本已经日薄西山,但是对老百姓的压迫也越来越重。直到后来,四野解放军进入东北,解放东北全境之后,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大批工厂恢复运转。回良玉的父母才当上了工人,生活才得到了改善。

那个年代的教育还不是义务教育,虽然生活依旧艰辛,父母还是省吃俭用送回良玉送到了学校念书。穷人的孩子他的刻苦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当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工业,回良玉的父母就想让他成为一名工人,回良玉当时都想法也很简单,就像要成为劳模,然后入党。

1961年,回良玉考入吉林省农业学校。在农业学校的三年时间里。1964年8月,回良玉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吉林省榆树县农业局、人事监察局的一名科员。虽然跟自己当初成为工人的想法不一样,但是他更珍惜眼前的工作。

他深入基层一线,因为同样底层出身,很快就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他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指导这些具体事务中,逐渐在基层崭露头角。

1968年,因为特殊时期,回良玉被下放至吉林省榆树县“五七”干校劳动。

本来就没有脱离群众,所以回良玉也不觉得劳动就是辛苦。在干校期间,他就像个普通农民一样,田间干活,开垦农田。虽然辛苦但是也甘之若饴。

一年后,回良玉离开干校,被调回到省里,担任吉林省榆树县革委会政治部干事、办公室副组长。1972年,回良玉升任吉林省榆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家公社党委书记。

那个年代的公社书记,其实才真的是百姓的父母官。管着周边几个村子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回良玉真的把老百姓当家人,他亲自带队去修建公社的灌溉设施,又带着人修路。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1974年,回良玉晋升为吉林省榆树县委副书记。由于表现优异1977年,回良玉进入吉林省农业局担任副局长,这是他开始掌控一省民生的开始。

随后在1977-1984年期间,他先后在省农牧厅担任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在这一阶段,他积极参与吉林省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例如,他认为吉林的地形地势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借助农业机械化进行大规模种植。既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984年,回良玉迎来了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被任命为吉林省白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白城地区在当时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如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回良玉到任后,在农业方面,他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技术,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攻关,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品种、推广改良土壤的农业技术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利用白城地区丰富的草原资源,扶持养牛、养羊等畜牧养殖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产品品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985-1987年,回良玉担任吉林省委常委兼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农工部部长。在此期间,他专注于农村政策研究与制定工作。

1990年,回良玉调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央的工作对他影响很大,让他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国家政策发展战略,也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992年,回良玉前往湖北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开始监管一省的民政,尤其是他最熟悉的农业方面!他始终关注湖北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994年,回良玉调往安徽任职,担任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1995年,回良玉正式当选为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在其任期内,他继续大力推进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徽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例如,他积极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使安徽的高速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加强了安徽与周边省份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998年,回良玉彻底主政安徽。不过,这次他面对的问题却很多。亚洲金融危机、洪涝灾害接憧而来。他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一年,全国洪涝灾害严重,安徽也是重灾区之一。回良玉深入抗洪救灾一线,指挥协调各方力量,组织群众转移安置,调配救灾物资,加强堤防加固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

之后的回良玉又调去江苏,主政鱼米之乡,做下不小的贡献。

2003年3月,回良玉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此时他59岁。

二.地震无情人有情

回良玉在任的这几年不容易,各地灾害频发,经济也正式快速发展转型,可以说是“最忙”的一届领导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这场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瞬间将无数城镇乡村夷为平地,数以万计的生命被无情吞噬,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回良玉不顾自己的身体和年龄,以64岁高龄赶赴前线。

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更多的伤亡和损失。在前往灾区的途中,他就已经开始通过各种通讯手段了解地震的初步情况。由于通讯断绝,开始有人向他请示,要不要派出空军跳伞进入灾区。

回良玉犹豫了,伞兵队生命也很宝贵,可是灾区的消息更加重要。最后他下定决心,必须了解第一手信息。

一路上,回良玉面色凝重,脑海中思索着应对这场巨大灾难的策略与方案。抵达灾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废墟一片连着一片,受伤的群众在废墟中呻吟呼救,失去亲人的人们悲痛欲绝。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亲自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他一路前行,深入绵阳、汶川、德阳等受灾严重地区,现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和基层干部等,现场协调解决救援队伍、工具、物资进入重灾区,以及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基础设施修复等一系列问题。

就在灾区里,回良玉开始同时指导救灾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直接参与制定出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成立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为灾后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到北京的回良玉,受温家宝总理委托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汶川地震的相关情况。他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抗震救灾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重点任务,为国家进一步统筹推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汶川的伤害还没有完全磨平,更大的灾害又来了。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也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强地震。回良玉再次临危受命,地震当天就飞抵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承担起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任。

他所到之处,又是一片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禁让他回想起汶川地震。时隔不到两年,又一次目睹同胞受难,他感同身受,心痛不已。

这一次地震发生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更是要各民族守望相助。在回良玉的指挥下,军民、藏汉、僧俗不分彼此,争分夺秒地团结自救,成功抓住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位藏族妈妈加央巴措在地震中受伤,刚出生4天的孩子是在各族妈妈的接力喂养下长大;香港义工黄福荣之前就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玉树地震发生后又赶到震区,救出了3名孤儿和1名教师,但是他自己却不幸遇难,成为玉树地震中首个遇难的志愿者。回良玉特意委托工作人员将其遗体妥善送回香港,并代自己献上花圈!

一时间,“玉树不倒、青海常青”成为大江南北、海内海外中华儿女心中的最强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灾害让世界见证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似海的骨肉亲情。

同时,回良玉认为在救灾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争取信教群众的支持,就应对受灾的各族同胞包括寺庙僧尼一视同仁。

回良玉在回首这些年参与抢险救灾的经历时,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历经磨难,中华民族总能重新挺立、奋勇前行,中华文明总能绵延不断、永葆生机?“殷忧启明,多难兴邦”。在抗震救灾中所展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这种精神品格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才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参考资料:

众志成城 大爱无疆 回良玉 中国减灾2016-10-08

回良玉同志简历 2007-10-23 09:06:33 | 来源:新华社

回良玉: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当代广西2012-11-16

1 阅读:619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