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放开以后,身边的许多家庭都成为了二孩家庭,与独生子女时代不同,父母们将面临着新的教养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父母不知道是哪个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为了公平起见,会一直追问,直到查清真相,然后,再对犯错的那个孩子进行惩罚。
许多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妥,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其实并不利于培养孩子们之间团结协作、相亲相爱的关系与情感,反而会让孩子们之间充满嫉妒、竞争、敌意,并且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理念。
01 让孩子们之间产生竞争、对立,成为令人讨厌的“告密者”。
父母只惩罚犯错的孩子,其实是在鼓励孩子们之间竞争,让孩子们对立起来。
其中那个没有做错事的孩子,可能会为了得到父母的褒奖而告密,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并且以这种错误的方式来寻求认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喜欢背后打小报告的人,大人孩子都是一样,孩子们也都不喜欢告密。但是,父母的这种行为却可以培养“告密者”,孩子们将无法学会合作、尊重与贡献。
02 助长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当其中一个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可能会对他进行说教,或者惩罚。
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孩子的行为背后可能藏着错误的动机,他的不良行为可能恰恰是因为觉得好玩,或者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引起父母更多的关注。
所以,孩子的不良行为非但不会因为受到责罚而消失,反而会一再地重演。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写道:
如果我们把孩子们当成一个群体对待,也就是说一视同仁,就能规避没必要的竞争以及竞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其中一个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选择不去追究那个犯错的人到底是谁,而是让孩子们共同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等于在向孩子们宣告:我不需要指出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这不是我的目的。
如是,孩子们共同承担错误的时候,就会从中领会到更加深刻的相处之道,会从中感受到他们相互之间是负有责任的,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合作,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照顾,而不是去寻求父母的褒奖与认可。当然,也不必相互诋毁、竞争,或者报复了。
另外,那个想要通过不良行为博得父母关注的孩子,也不会再出现不良行为,因为他会觉得那样做是无趣且毫无意义的,他的行为不会得到特别的关注了。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