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拉开帷幕。作为这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自然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然而,在这条崛起之路上,他们却先后遭遇了三次令人发指的惨痛失利。
金门之战:开国之初的首次失利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经历苦难千载的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曙光。当庄严的国歌响彻云霄,礼炮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也预示着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然而当时的人民解放军并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境解放的伟业,反而在开国之初遭遇了首次惨痛的失利。
位于福建沿海的金门岛,当时仍由国民党军队把控。作为新中国的领土一部分,金门的解放自然是当务之急。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第十兵团乘胜追击,先后攻占平潭、厦门等岛屿。官兵斗志高昂,纷纷表示要一举拿下金门,为新中国"献礼"。但他们恐怕想象不到,这场战役最终会以极其惨烈的代价画上句号。
金门岛地处福建海峡,渡海作战对当时的解放军来说可谓全新的挑战。虽然第十兵团在陆地上向来威风凛凛,但在海上作战方面,他们确实缺乏经验。更为不利的是,此时第十兵团高层正忙于处理刚刚解放厦门的种种事务,便将攻打金门的任务交给了第二十八军。
可惜的是,这支部队的主官们也各有其他要务缠身,导致整体战斗力大打折扣。
10月24日夜里,第二十八军的251、253、254三个团率先开始了对金门的进攻。这支登陆部队虽然迅速占领了敌人的滩头阵地,展开与之拉锯战,却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由于不熟悉海况,他们所乘坐的登陆舟在退潮后全部搁浅,无法及时撤离。次日清晨,敌军的飞机和重炮立即对这些滞留的船只进行了猛烈轰炸,登陆部队顿时失去了后续增援。9000余名官兵,在明知返程无望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了两天两夜。
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最后全军覆没。这支本应扫平金门的精锐部队,就这样葬身于这片海域。这也成为新中国军队建立初期的首次重大失利。当时的解放军第十兵团,绝大部分官兵出身于山东老区,在陆地上战功赫赫,一直被视为中流砥柱。
但面对未经历的海上作战,他们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短板。比如对于当地地理环境、海况变化缺乏充分了解,对敌我力量对比也有明显误判。这显然是新军队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而当时第二十八军的主要指挥官,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其他琐事所分散了精力。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战斗力的下降。更有甚者,当登陆部队遭遇挫折,缺乏后续增援时,指挥系统出现了严重瘫痪,很难有效协调调动。这些都成为这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当这支解放军英勇的登陆部队,在对金门岛展开猛烈进攻时,他们恐怕也无法预料到,自己最终会葬身此地。在两天两夜的拼杀中,这支9000余人的部队,最终全军覆没,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军队的首次惨重损失。
砥平里血战:志愿军遭遇的惨烈考验金门之战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带来了沉重打击,但他们并未因此气馁。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英勇顽强的作风,终于扭转了战局,开始反攻美军。
1951年2月,正当志愿军士气正旺时,他们将矛头瞄准了横城附近的一处小城——砥平里。
当时的朝鲜战场上,双方势力消耗严重。中朝军队经过数次战役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呼吁下成功逼退美军。将战线推向了三八线以南。与此同时,美军也集结了大批精锐部队,准备发动全面反扑。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出手,对横城及其西部30公里外的砥平里发动突击。志愿军之所以选择砥平里,并非毫无缘由。此前在横城一役中,他们就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再加上,此时横城与砥平里在地理条件上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志愿军认为可以沿用此前的战术。在集中火力、集中兵力的前提下,他们认为扫平砥平里也不过尔尔。然而,战争的真相往往令人出乎意料。
当志愿军开始向砥平里发起攻势时,他们这才发现,此处驻扎的并非朝鲜军队的"伪军",而是由美军第二师第23团、一个法国加强步兵营等精锐部队组成的强大防线。再加上这里还有50门迫击炮和21辆坦克的支援,志愿军顿时遭遇了严峻的考验。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敌军兵力和精良武器装备,志愿军所拥有的只有有限的轻武器。虽然一开始还能凭借突如其来的进攻造成敌军恐慌,但随着拉锯战的展开,他们的优势很快就被美军的火力优势所扼杀。
整整3天3夜,志愿军展开了惨烈的攻城战。在这场针锋相对的硝烟中,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志愿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约3300人,而美军仅400余人。这样惨痛的损失,无疑成为了志愿军的一次沉重打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志愿军就此一蹶不振。恰恰相反,正是这次教训,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后续战役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比如,在此后的战斗中,志愿军更加注重对敌情的全面掌握,不再轻易被武器装备的优势所迷惑。同时,他们也更好地学会了科学运用战术,在进攻时更加注重对敌方火力点的先行打击。
180师受挫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惊人表现,无疑给新中国的军事实力增添了无上荣光。但是,即便是战功赫赫的精锐部队,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巨大挫折。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刻。中朝军队已经成功逼退了美军,将战线推向了"三八线"以南。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阻止敌军突破,双方都在此地展开了激烈的大规模迂回战斗。在这一背景下,60军180师奉命前往该地区,担负起了关键的阻击任务。
180师曾经在晋察冀地区的攻坚战中,以及西川的剿匪行动中,都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新的朝鲜战场上,他们也深受信任,被派往这一重要阵地。
4月21日那天,180师收到了来自军部的紧急命令:在两天后,即23日,必须撤退到北汉江附近,担任阻击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争取三到五天的时间,为大部队的战略撤退提供保障。
180师的情况此时已相当艰难。他们在美军7师的猛烈攻击下已经苦战了三天,且在后勤补给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士兵伤亡惨重。与此同时,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朝鲜友军也几乎失去了战斗能力。
尽管情势不利,但180师在这种逆境中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坚韧,他们在九峦山坚守阵地,不仅夺取了美军16辆坦克,还歼灭了数百名敌军。
原本只需坚持到23日,180师就可以按计划撤退。就在22日晚上,当180师右翼的63军和39军得知邻近的64军已在美军的压迫下撤退,且自己有被围困的危险时,他们紧急撤退但未能及时通知180师。
在这样的重压下,180师还接到了另一侧的15军的消息——他们的粮仓已被美军摧毁,不得不先行撤退。紧接着,军部又下达了“原地坚守、掩护伤员撤离”的命令。
180师突然发现自己已被美军的第9军和第10军包围,成为战场上的孤军。
师长郑其贵最终决定一面坚守,一面向军部申请撤离。不料,这一请求因3兵团的电台在战场移动中遭敌袭,沉默了整整三天。
在等待了无果的三天后,到了24日,军长韦杰在没有接到兵团命令的情况下,仍然下令180师向北汉江撤退。但战场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剧变,美军已经控制了汉江渡口。
面对占领汉江的美军,180师的士兵们,饿了三天,开始尝试强行渡江。部分士兵依靠前方部队留下的三根铁丝成功到达对岸,而另一部分则不幸沉没于江水之中。
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当180师终于到达预定阵地时,他们接到了来自总部的断断续续的命令,先是原地阻击,然后又是向鹰峰突围。在执行这些命令时,他们遭遇了多重挑战,不仅连续几天暴雨和美军的封锁使得预计的援军未能及时到达,而且士兵们已筋疲力尽、弹尽粮绝。
最终在4月28日凌晨,师长郑其贵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砸毁电台、焚烧资料,全师冲锋,突破封锁线。
这场突围战斗中,180师在正面作战中牺牲了约3000名战士,在突围行动中又有约5000人牺牲、中毒或被俘,仅约4000人突围成功。
从挫折中崛起:砥砺成长的军魂在新中国军队的历史征程中,无疑曾经留下了不少令人刻骨铭心的伤痕。从金门之战的惨痛失利,到志愿军在砥平里遭遇的惨烈考验,再到180师在朝鲜战场上的全军覆没,这些重大挫折无疑都给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带来了沉重打击。
金门之战中,人民解放军虽然遭遇了惨重损失,但正是这份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成就了他们日后在海上作战中的辉煌成就。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之后,解放军在渡海作战中,开始注重提高对地理环境和海况的掌握,同时也加强了战前侦察工作,力求对敌我实力做出准确判断。
参考资料:《金门战役:新中国军队的首次惨痛失利》
《砥平里血战:志愿军遭遇的残酷考验》
《180师被歼:战争残酷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