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面对印度国内价值千亿美元的高铁项目,各国态度却是避之不及,为何各国会放着这么大的“蛋糕”不去吃?
其实这并非大家不想吃,而是不能吃,要是硬着头皮吃的话,下场就会和日本一样悲惨。
一个国家的高铁招标居然没有人投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高铁发展的曲折历程
19世纪中叶,英国人为了方便统治和资源掠夺,在印度大陆上铺设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这些铁路见证了印度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历程,成为印度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印度铁路虽然总里程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但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却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
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挤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有些甚至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攀附在车厢外部。
这种景象不仅成为印度的一大特色,更是印度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印度铁路的安全问题更是触目惊心。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报告,仅在2017年到2021年间,就有超过10万人因铁路事故丧生,平均每年有2万多人魂归故里。
这一惊人数字不仅反映了印度铁路系统的脆弱性,也凸显了印度迫切需要现代化铁路系统的现实。
高铁项目成为印度展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抓手,然而,从构想到实施,印度的高铁之路却走得异常艰难。
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征地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印度政府不得不向国际社会伸出橄榄枝,寻求技术和资金支持。
从英国殖民时期的铁路遗产到现代化高铁梦想,印度铁路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它不仅是印度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更是印度社会矛盾和发展困境的真实写照。
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为何曾经对印度高铁项目趋之若鹜的国际投资者,如今却纷纷避之不及?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日本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个总长508公里,连接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项目,总投资高达1万亿卢比(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印度政府慷慨地表示,他们可以出资2000亿卢比,剩下的8000亿卢比就劳烦日本解决了。
印度底层民众的抵制、繁琐的行政程序、复杂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日本投资者眼看着工期一拖再拖,成本不断攀升,却又无可奈何,更让日本投资者头疼的是印度政府的态度。
有日本投资者私下抱怨,在印度做项目,简直是在考验人的耐心极限,随着时间推移,日本投资者的后悔之情溢于言表。
更糟糕的是,印度的商业环境和信用问题,让日本投资者对未来的回报充满担忧。
日本的遭遇,俨然成了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当印度再次向国际社会招标新的高铁项目时,各国纷纷避之不及。
全球招标,各国缘何避之不及
印度的高铁招标会场,本该是各国争相角逐的热闹场面,如今却冷清得令人心酸。
曾经对印度市场趋之若鹜的国际投资者,仿佛一夜之间集体失声,这场无人问津的招标会,不仅是印度高铁梦的滑稽一幕,更是国际投资者对印度市场态度转变的生动写照。
美国企业在印度遭遇的种种刁难,从繁琐的行政审批到突如其来的税务调查,无不让人望而却步。
中国作为高铁技术的领先者,本应是印度高铁项目的不二之选,然而,中国政府和企业对印度市场的态度却异常谨慎。
这种谨慎,源于对印度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不稳定的政策的深刻认知。
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遭遇,从手机品牌被无端封杀到基建项目被单方面取消,无不印证了这种谨慎态度的必要性,各国在印度的投资教训,可谓是惨痛而深刻。
苹果公司在印度的制造尝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本想借助印度的低成本优势开辟新天地,却遭遇了令人瞠目的质量问题,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合格率竟低得令人发指,甚至出现了手机被大肠杆菌污染的荒唐事件,这不仅让苹果公司颜面尽失,更让其他国际企业对印度的制造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日本在印度高铁项目上的遭遇,更是给所有国际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印度的无奈之举
这些事件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印度社会的现实写照。
他们声称,这是一种适合印度国情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大幅改造现有铁路的情况下,提升列车运行速度。
然而,这种折中的做法能否真正解决印度的交通问题,还是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权宜之计?
结 语
印度政府的选择,不仅关乎国家交通发展的未来,更折射出这个新兴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信息源:
1.上观新闻:2024年1月8日,“印度想借高铁“翻身”,咋就这么难?”
2.环球网:2024年7月29日,“抢走中国订单后,日本陷入“印度高铁困局””
坑人的
一个神奇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