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末,最后一任张天师“仙逝”,道教内部因继承人吵成一团

亦唐谈历史 2025-04-03 17:36:21

【前言】

佛教和道教都是咱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两种宗教。佛教是从印度那边传过来的,而道教则是在咱们这儿土生土长的。不过现在看起来,佛教好像更火一些。说起来,这也跟道教那边最后一任张天师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有点儿关系。

其实,从隋唐到北宋那会儿,道教特别火,比佛教还要旺。得说清楚啊,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儿。道教是个宗教,而道家呢,是讲老子的那些道理。大家得把这两者分清楚。

道教这东西,其实是从东汉那会儿正经开始的,它的老祖宗是张道陵,大伙儿也叫他第一任张天师。这么多年下来,道教就分成了两大块儿,一个叫全真派,一个叫正一派。全真派呢,你可以理解为就是武当山那一系的,是王重阳搞起来的。正一派呢,就是龙虎山、茅山那边的,是第三十八代的张天师张与材给弄出来的。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儿,细节方面挺繁琐的,大家有个笼统的了解就行。接下来要聊的是最后一任张天师,他不仅是正一派的头儿,还是道教里第六十三代的天师,张恩溥道长。

【蒋介石强迫带走张恩溥,张恩溥病逝于台湾】

解放战争快结束时,蒋介石心里已经明白国民党军队快不行了,他老早就打算退到台湾去,因此做了不少准备。他不仅带上了自己的亲信部队和得力手下,还搬走了大堆的金银财宝。现在你看看台北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宝贝,很多都是蒋介石那时候带到台湾的。

不过呢,蒋介石那会儿还带了三位中国很重要的宗教界大佬一起走。头一位就是孔子的直系子孙,第七十七代的嫡传长孙,孔德成。再一个,章嘉活佛,那可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里头最重量级的活佛,以前还在清朝宫里当过皇上的老师,地位高得不得了。

说起来张恩溥,那可是道教里的第三十六代天师,也是正统天师的最后一任。蒋介石带走的这三人,对中国后来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儒教和道教文化,影响特别大。

张恩溥心怀大志,一门心思想通过自己的打拼,让道教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重现道教昔日的荣光。可巧的是,蒋介石离开上海那会儿,硬是把张恩溥给带走了。

张恩溥走得特别急,连包都没顾上拿,身边只跟着几个亲属和弟子。一着急,他还把好多老祖宗留下来的道教宝贝给弄丢了,心里头别提多心疼了。

张恩溥虽然是不得已才到台湾的,但看到蒋介石对他挺好,就决定在台湾好好发展道教。到了60年代,台湾道教搞得挺红火,信教的人越来越多,道教的影响也大了不少。

可没想到,灾祸说来就来,张恩溥的大儿子张允贤突然心脏病犯了,紧急送医后,还是没能救回来,年纪轻轻就走了。张恩溥看着自己年轻的儿子先走一步,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他一直对张允贤寄予厚望,当成接班人一样培养,在他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张恩溥年纪本来就大了,再加上失去了儿子,身体很快就垮了。1969年的时候,张恩溥突然去世,这事太突然了,他连句遗言都没留下。这下可好,下一任天师的继承人成了个大难题。

台湾道教会的几位头头一开始忙着处理张恩溥道长的后事,毕竟这是天师“归天”,葬礼的规矩和细节特别多。等把张恩溥的后事都安排妥当后,这些负责人又聚在一起开会,商量谁来接班的问题。

道教传了上千年,选继承人的事儿,老祖宗早就有套规矩了。可问题偏偏就出在这“规矩”里头。通常来说,每一代的天师都是由上一任天师的儿子来接班,要是有嫡长子,那就嫡长子来,要是没有的话,就照着顺序往下传。

除了继承规矩,每当天师换人时,还得把道教老一辈传下来的宝贝交接下来。这些宝贝有三样,分别是阳平治都功印、传箓的宝剑,还有符箓。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那几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法器不见了,短时间里肯定是找不回来的。本来张恩溥选好的接班人张允贤也不在了。所以啊,现在只能照着规矩来,让张恩溥的二儿子接手掌管天师的位置。

【张恩溥的二儿子拒绝继任天师,堂侄名不正言不顺的当上代理天师,结果又跑出来个继子争夺天师的位置】

道教协会的一帮人跑去见张恩溥的二小子,结果一见之下特别失望。因为他上头有哥哥接着管家里道教的事儿,所以张恩溥的二儿子从小对道教就没啥兴趣,张恩溥也基本没怎么给他传授过道教的学问。张恩溥还直接跟大伙说,这孩子喜欢科学,正一门心思钻研科学呢,根本不想去当天师。

道教会的人好几次去找张恩溥的二儿子,想让他接位,可他每次都拒绝了。大家都没了主意,挺犯难的。天师的位置一直这么空着,也不是个事儿啊。所以,道教会又聚在一块儿商量对策,有人就说,要不让张源先来当天师吧。

张源先是张恩溥的堂侄子,他打小就跟着张恩溥学习道教的东西,修炼道法。现在,让他来当天师,真的是最合适不过了。张源先以前特别受张恩溥的赏识,这小子做起事来干脆利落,脑袋瓜子灵光,一点就透。张恩溥经常把一些教里的事儿交给他去处理。

大家伙儿一块儿去找张源先,张源先开口说,张恩溥确实交代过他,要他把教会里的事儿给办妥,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可话音刚落,就有人不乐意了,支持的跟反对的立马就吵嚷开了。

反对派觉得,张源先并非张恩溥的直系血脉,他当上天师这事儿,名头不正,理由也不充分。再说了,张源先手里也没拿着那天师继位得有的三样宝贝,光靠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张恩溥的口头交代,根本没法让大家信服。

支持方觉得,张源先现在来接替天师的位置最合适不过,毕竟这天师之位已经空缺了好久,不可能老这么空着。张源先对教里的事情门儿清,道法也修炼得不错,是张恩溥亲自带出来的,张恩溥要是在,肯定也会点头同意这个安排。

大家一阵吵闹,谁也不让谁,最后都妥协了,同意让张源先临时当个“代理天师”。打从1971年起,张源先就成了台湾道教的头儿,管事儿管了30多年。

张源先呢,虽然挂着个代理天师的头衔,但一直没正经举办过那天师继任的大典。不过说实话,他早已经有了天师那股子威严,手里也攥着实打实的权力。

张源先掌管台湾道教时,那边也搞得挺红火。两岸关系慢慢变好后,张源先经常代表台湾道教来大陆,参与各种宗教活动,为两边的道教文化交流使了不少劲。

可就在台湾道教慢慢重回正轨的时候,2008年又冒出了个岔子。有个人自称张美良,他突然站出来说自己是张恩溥天师的儿子,而且手里还攥着道教的宝贝——阳平治都功印。

台湾道教界二十多年没咋闹腾了,这回又热闹起来了。道教会里,以前那些不满张源先的人开始蹦跶,声称真正的天师传人回来了。他们说,张源先本来就是临时顶替的,现在应该让张美良正儿八经地当上第六十四代天师。

张源先这些年一直在道教会里忙活,虽说没啥大功,但苦劳是不少的,会里也有挺多人站他那边。可结果呢,道教会里头又闹开了锅。你说这事儿,有时候人们为了那点利益,争得就跟街头吵架的大妈似的,那些平时看起来挺有威望的道长们,现在也是吵得脸红脖子粗的。

别看那些道长平日里沉默寡言,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其实他们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的文化高手。真要是吵起架来,那可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连旁边站着的小道童都看得目瞪口呆,愣住了。

吵嚷了好一阵子,张美良冷不丁掏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印章,教会里的几位长辈眼睛都瞪圆了,感觉这玩意儿跟道教里那个有名的阳平治都功印挺像。大伙儿一拥而上,凑近细看那印章,嘿,上面还真刻着“阳平治都功印”这几个小字呢。

这枚印章很少有人亲眼见过,瞧着挺像真的,但没人敢打包票。不过,就算这样,拿出这枚印章后,张美良还是拉拢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张源先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事情还没争出个输赢,结果在2008年10月,他就在家里去世了。

看来得换个新天师了,张美良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家眼里最合适的人选。正当张美良满心欢喜,准备迎接道教第四十六任天师的继位大典时,张家的一位长辈,张道祯站了出来,把张美良的真实底细给抖了出来。

张美良其实并不是张恩溥的亲骨肉,而是他的继子。张恩溥的原配没能一起到台湾,所以他在台湾又娶了个老婆。这位新娶的老婆之前已经结过婚,并且还有个儿子,名叫胡美良。后来,胡美良就改了姓,成了张家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张美良。

胡美良因为眼馋道教天师的地位,就改名叫张美良,硬说自己是张恩溥的亲儿子。可这家伙被揭穿后,还不服气,硬说张道祯是瞎扯。他坚持自己手上有阳平治都功印,铁证如山,自己就是张恩溥在外头的亲骨肉。

张道祯和张美良又拌起嘴来,这下道教会的人谁的话都不肯信了。他们赶紧派人去查查这两个人的底细和来历。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把事情给搞明白了。

张道祯确实是张家人,和张恩溥同一脉。要论辈分,张道祯能算是张恩溥的叔祖父辈。不过说实话,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挺远了,只能算是远房亲戚。

张道祯说的没错,张美良以前其实叫胡美良,他并不是张恩溥的亲生孩子,只是他的养子,两人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说到那个阳平治都功印,谁也没见过真的,所以真假难辨。按道理讲,那印章应该丢在大陆了,怎么会跑到台湾来呢?

胡美良的身份问题已经尘埃落定,可天师职位该由谁继任又成了个大难题。张道祯毫不脸红地宣称:“我纯正张家血脉,这天师之位,理应我来坐。”

可台湾道教会的大多数人都不买账,大家一拍两散,啥结果也没谈拢。张道祯自顾自地在道观里搞了个继任天师的仪式,但实际上,没几个人承认他的身份。

从那以后,台湾道教就慢慢衰败了。很多人借着“张天师”的名头,到处建道观、收徒弟,骗老百姓的钱。道教原来的那种贴近自然、追求身体健康的理念,也渐渐没了。

外人眼里,道教那传承了1900多年的天师正统,到张恩溥这第六十三代天师那儿就算是断了。可能从张恩溥被蒋介石硬拉到台湾那会儿起,道教的路子就开始歪了。

挺有意思的是,易经里头有整整六十四卦,道教呢,也挺看重卜卦这事儿。不过道教的天师啊,据说到第六十三卦就没了,可能真的是人力有时而穷,比不上老天的安排。说道教以后咋发展,关键还得看咱们大陆。自打建国以来,道教可是有了不少新气象。

【茅山出了个黎遇航道长,龙虎山出了个张金涛道长】

虽然张天师第六十三代传人张恩溥被蒋介石带到了台湾,但道教在内地的脚步可没停歇。

1938年那会儿,抗日战争正激烈着呢。到了6月份,陈毅领着新四军直接奔向了茅山,在那儿搞起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茅山上的道士们可热心了,他们招呼陈毅把司令部和政治部都安排在茅山的乾元观里。好多道士都主动站出来帮忙抗日,有的当向导,有的送情报,个个都挺上心。

黎遇航二十来岁那会儿,就拜了茅山上清派的耿云清道长做师父,开始学习道法。他脑子灵光又肯下功夫,没多久就成了道观里的佼佼者,特别受各位道长们的青睐。

陈毅率新四军一到茅山,黎遇航就主动站了出来,成了新四军的粮食管理员。1938年10月份,黎遇航的老爸惨遭日军毒手,乾元观也被日军洗劫一空,好几栋房子被大火烧成了灰,还有好多道长丢了性命。国仇家恨加一块儿,黎遇航打那以后,更加铁了心要抗日。

新四军里头人员构成挺复杂,啥人都有,像打铁匠、种田的、还有和尚道士,啥职业都不缺。黎遇航在里面也不算出挑,他干的是情报活儿,而他那道士的身份,倒能帮他不少忙,当个掩护啥的。

新中国成立后,黎遇航重拾旧业,跑到北京做起了中国道教协会的副秘书长,到了1980年,他还当上了会长。别看他从年轻时就开始钻研道法,但他的思想可开放了,主要推广的是中医、推拿、按摩、气功、太极拳这些实实在在的道教养生方法。

1990年那会儿,中国办起了道教学院,黎遇航当上了院长,给咱们国家培育了一大批道教方面的人才。转眼到了2002年,黎遇航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了。为了缅怀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还有他为道教发展所做的努力,国家特地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办了遗体告别会。

龙虎山的张金涛道长,他跟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有点亲戚关系。按咱们平时说的家族辈分,张恩溥算是张金涛的外公。张恩溥有个闺女叫张稻香,住在江西,而张金涛呢,就是张稻香的儿子。

张金涛跟他妈妈姓,他们家有道教的传统,所以他从小就接触了不少道教的东西。这人可是个学霸,学习成绩挺好的。后来,黎遇航还介绍他去道教学院深造呢。

毕业后,中国道教协会想让他留在北京工作,但张金涛没答应,他选择回老家龙虎山的天师府继续干道教这行。他们家好多代人都在龙虎山,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基业。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龙虎山道协会的会长。

张金涛振兴道教的事迹真的挺鼓舞人心的。那时候,正宗的天师去了台湾,国内因为战乱,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以龙虎山的道教也碰到了难题,特别是山上的天师府,破得不成样子。

张金涛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搞定了一些钱,用来把天师府的主要房子都给修好了。这样一来,龙虎山的天师府又活过来了,一点点找回了以前的那种热闹劲儿。

手头宽裕点后,张金涛就常组织团队去东南亚、欧美等地串门,跟人家聊聊道教文化。要说他最出彩的贡献,那肯定是推动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的道教音乐发展了。他打小就跟法师学唱道腔,自己唱得那叫一个地道。

后来,有了道腔这个基础,道教乐团也应运而生。现在去龙虎山玩,说不定能在道观里看到为游客演奏道乐的表演。说起道教音乐的发展,张金涛道长可是立下了大功。

【结语】

其实信不信宗教都没啥大不了的,但我个人对佛教和道教的文化还是挺尊敬的。咱们也没必要把这些都看作是迷信,现在宗教也有新的变化嘛,把这些宗教文化看作是心灵上的一种依靠,也挺不错的。

我平时偶尔也会弄点平安符、转运符啥的,但也就图个心安,不会太当回事儿。到了过年回家,一大家子亲戚聚在一起聊天,时不时就会扯到谁家请了道长给孩子取名的事儿。

很多时候,大家就是图个心安理得,花点小钱让自己心里舒服点。但我还得提醒大家,做事得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小心别让那些借着宗教文化骗钱的人给忽悠了。

1 阅读:18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

亦唐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