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应对策略非常明确,既精准把握了问题核心,又巧妙地将压力重新转移至美国和乌克兰。
3月13日,普京在莫斯科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面后,在记者会上回应停火提议时表示"可以接受,但需要满足前提条件"。英国BBC用这句话概括了普京的最新表态。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仍表态认为俄方释放了"积极信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指责这是俄罗斯惯用的"政治伎俩"。部分西方媒体分析称,普京提出的停战条件"极为严苛",其强硬立场并未改变。《纽约时报》指出,普京的发言折射出他既要展现对俄军战局的掌控力,又要为美俄后续磋商保留空间的战略考量。
普京在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愿意接受乌克兰提出的停战方案,但特别强调一个重要前提:停火必须能够实现持久稳定,同时彻底解决导致冲突的根本问题。外媒分析指出,自冲突爆发初期,莫斯科就提出要让基辅"解除武装力量",这本质上反映出俄罗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身的安全保障。
普京列举了停火协议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难题:在绵延近两千公里的俄乌边界线上,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停火监控与验证体系?怎样防范乌克兰方面在停火窗口期进行兵力集结、军事训练或接收外部军援?此外还涉及停火指令的授权问题——应当由哪方决策机构发布停火令?相关决策者需要承担哪些具体责任?
普京特别指出,只有双方达成真正带来持久和平、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根本原因的协议,才能实现真正停火。但当前双方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巨大分歧,这必然会使特朗普陷入困境。作为这场国际大风暴中能够置身事外的观察者,我们中国人应当以开放心态汲取宝贵经验——重点不在于泽连斯基如何做西方棋子,也不在于特朗普反复无常搅动局势,最值得研究的其实是普京作为世界顶级强者独有的战略思维方式。
我们都习惯从历史经验里找答案,总爱分析别人的成功案例,可如今活生生的成功典范就在面前,哪能错过这个现成的学习机会?
我觉得进入21世纪后所有战争中,俄罗斯当前打的这场胜仗最值得咱们学习借鉴,反观美国留下的全是失败案例,没有一次能算成功。
普京分析库尔斯克战况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乌军主力已被分割包围,难以组织大规模撤离行动,残存部队只能以两三人小组形式分散撤离,最终结局不是缴械投降就是被彻底歼灭。
俄罗斯驻英国大使安德烈·克林表示,俄方当前确实在认真考虑美国提出的乌克兰停火倡议,但只有在最终和平协议完全签署后,才会彻底停止军事行动,用中国俗语说就是要"斩草除根"。
"可以放一条生路,但乌克兰必须低头!"这就是普京的典型做法。
普京指出乌克兰可能利用美国提出的一个月休战期,加紧进行强制征兵和调集武器装备,待停火协议到期后再次对俄发动攻势。他分析泽连斯基当局的行为模式具有高度可预见性,这种判断基于对基本事实的合理推演。基于这个判断,普京要求特朗普必须消除此类隐患,防止俄罗斯因基辅当局与欧洲国家的信用缺失而陷入被动局面。
当年德法两国用"明斯克协议"忽悠俄罗斯的套路如出一辙,这事主要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牵的头——难怪后来普京带着狗参加外交会面时,那只狗差点把默克尔吓破胆,毕竟在俄罗斯连狗都记恨这位老太太!
可如今的欧洲,最缺的就是默克尔这种能与普京较量的战略高手。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在说明普京态度时表示,短期停战只会让乌克兰获得休整机会,俄方真正追求的是实现长期和平。俄罗斯并非想延续战争,而是要通过谈判让停火协议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才要求美国确保乌克兰不会利用停火期重新调动军队。这番表态实际上堵住了乌克兰的退路,泽连斯基必须拿出更具体的停战保证,不能再敷衍了事。
因此我认为,俄罗斯和普京总统处理与欧美国家关系的策略,特别值得咱们借鉴学习。
美国政客称泽连斯基是白宫代言人,但他在对抗俄罗斯时既展现出敢打敢拼的强硬姿态,也暴露出手段不够老练的问题。这位总统最大的失策在于迷信美国的实力,即便面对美国国际影响力衰退的现实,仍固执地将国家命运完全寄托在华盛顿身上。
3月13日普京表态当晚,泽连斯基立刻作出回应。他表示俄方提出的停火附加条件暴露了其操控谈判的策略,并指责普京不愿向特朗普透露真相,实际意图是延续战争。泽连斯基认为普京通过拖延手段阻止停战协议生效,这种操作是精心设计的战术。他同时强调乌克兰始终对实现暂时停火持开放态度。
过去三年俄乌战场上,普京和泽连斯基相互甩锅、勾心斗角的戏码,大家早就看腻了。不过要记住,虽然战场局势还是老样子,但有个关键角色已经换成"懂王"特朗普了。
3月13日当天,特朗普在白宫与北约秘书长、荷兰前首相吕特会谈时提到,普京对停战协议的立场让和平解决有了更大可能,但仍有遗留问题需要处理。他建议欧洲国家转变观念,并表示自己愿意直接与普京或泽连斯基对话,通过协商早日终结这场持续造成伤亡的俄乌冲突。
俄乌战争一停,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就能慢慢重回正轨。
第二点,当记者追问乌克兰未来加入北约的机会是否已不在讨论范围内时,吕特点头确认了该说法。
乌克兰主流媒体《乌克兰真理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北约秘书长吕特明确表态乌克兰已失去加入北约的可能。"但根据马斯克披露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内部文件显示,包括该报在内的大多数乌克兰媒体实际由美资操控,其报道内容和立场本质上都是在执行美国政府的意图。
《司马平邦说》节目三年前俄乌开打时就提出,普京发起军事行动有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俄罗斯重新强大起来。现在看来这个判断越来越准了。过去三年多里,美国主要精力都花在帮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特朗普上台后风向突变,美国反而调头帮着俄罗斯压制乌克兰。如今俄罗斯俨然成了这场国际大博弈的核心,全世界都在盯着普京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出招。
俄罗斯与普京正重新成为全球焦点,这其实是自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时代,苏联及俄罗斯历任领导人都渴望实现的战略目标,而普京通过三年多的军事冲突最终达成了这一愿景。
历史上从没有侵略者会主动放弃霸权,俄罗斯当前的处境已经证明这一点。如今俄乌战局胜负已定,莫斯科显然已掌握绝对优势。这场较量带给俄罗斯的深刻启示,同样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铭记。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看似团结的局面,实际离不开美国的掌控和施压。倘若美国逐步减少对欧洲的影响力甚至退出北约体系,所谓的"欧洲自主"就会成为泡影。马克龙和斯塔默设想的独立战略将难以维系,就像原本被盖子压制的容器,虽然总嫌束缚过紧,但真正失去这个盖子时,容器里的东西就会无序散落。欧洲的联合本质仍需要美国这个外部力量来维系。
当前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声势虽大,但注定难以持久。欧盟终究是多个主权国家拼凑的联盟,既没有共同民族根基,也不存在中央集权机制。这种合作模式在经济利益一致时尚能表面团结,真要集体对抗俄罗斯这种硬仗,成员国各怀心思——谁甘愿为他人赌上国运?
要瓦解欧洲其实很简单,只要美国撒手不管,欧洲各国说不定会自相残杀。俄罗斯在这件事上必须沉得住气,保持战略定力,完全没必要急着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