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已经结束,三河市方面对于延烧了几天的“颜色禁令”,采取了“拖”字诀战术。但是,事实却证明了,“拖字诀”并非灵丹妙药,总能成功把傲慢权力从舆论风波中摘出来。
2025年4月上旬,位于三河市的蜜雪冰城招牌,出人意料地成为股市晴雨表:由代表性红色陡然变绿,又随即从绿调回原本的红色,一如同期的股市。随即,三河市关于商户招牌的颜色禁令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并招致一边倒的差评。对于地方政府干涉商户招牌制式的行为,网络舆论一向都深恶痛绝,并将之视为地方营商环境恶劣的风向标。更关键的是,三河市的“颜色禁令”有顶风作案的嫌疑,去年距三河不远的沧州市黑白招牌风波,显然没能让三河市从中吸取到教训,地方政府屡屡因同样错误翻跟头,已经让网络舆论的忍耐力,在一错再错中被慢慢消磨掉。
在以往,地方政府如果犯错,经常会采用“拖字诀”战术。毕竟,即便舆论的质疑声浪再大,地方政府也可以大喇喇选择不回应,毕竟只要不再直面回应问题,随着舆论的关注度慢慢下降,自然地方政府也就从事件中全身而退了。但是,现在可是网络时代了,得不到有效回应的舆论,又岂会轻易善罢甘休?这两天,在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出现了大量AI生成的绿色调视频——婚服、喜字全绿色的传统婚礼,率一众绿色穿着跟班并乘绿色轿子出巡的古代官员……无一例外,这些视频都被加上了“三河”标签,揶揄三河“颜色禁令”的意味十足。目前为止,三河市官方并没有做出有效回应,甚至连“颜色禁令”的指导文件都只存在于传说中,仿佛成了三河版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次风波肇始于一次权力的任性,无视舆论关切、沉默以对造成风波持续延烧,也依旧是因为权力的任性。截至目前,对事件勉强做出回应的是三河市的城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当时要求更换牌匾颜色的原因作出解释,但却补充表示说到,(商户)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招牌)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此番回应,对于事件完全没有起到任何降温作用,反而是有了几分火上浇油的味道。毕竟,商户更换牌匾是在城管“督促”下完成,但这个“督促”本来就有滥用职权的味道,如今更正因权力滥用造成的麻烦,却被揶揄“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合着,在负面舆论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城管部门依旧坚持认为,是商户们不怕麻烦,不心疼钱,自己完全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显然,即便面对记者的追问,权力依旧在任性。
权力任性的背后,有可能是他们认为,舆论的压力对他们造不成太大的实质影响,所以自然有傲慢的资本。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负责执行的人,在认为自己只是负责执行,不负决策责任,自然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回应。纠正这次事件的根本问题在于,怎么找出最终的责任人,并让他承担责任,唯有这样,才能让傲慢的权力低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