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开始,一场大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于北京而言,这次大风的威力主要体现交通大范围停运;对于广东而言,这次大风的威力则体现在罕见的黄沙漫天。因此,很多广东IP的自媒体博主都在cue蒙古国,“蒙古国,能不能管好你家沙子”。蒙古国,一片对于国人而言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每次被提起,都能让人十分意难平的土地。
显然,相比于包括广东人在内的南方人,还是包括北京人在内的北方人对于蒙古国更加熟悉。无他,唯距离近而已。广东人借着这次大风的机缘,才能有机会见识一次的蒙古国沙尘,对于北方人来说,那可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存在,时不时就要跨越国境线洗礼一次北方中国。透过近两年沙尘暴的频率增加,北方人能直接得到一条信息,便是蒙古国的沙漠化情况在加剧。如果再作进一步引申的话,还能得到一条信息,便是蒙古国这片土地,自古至今始终都对中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单单从荼毒北方的沙尘来说,无力遏止土壤沙漠化的蒙古国,就让中国在北方治沙的成效打了折扣,中国固然能管好自己的事,但架不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蒙古国拖后腿。
在国内网络上,蒙古国一直是个令人意难平的存在,要么是中国人出于“自古以来”的故土情结,要么便是蒙古国拎不清现实的反华骚操作。说到自古以来,在知乎平台上,一直存在着关于外蒙独立对中国是利是弊的讨论,除去极个别的“阴阳帖”,绝大多数回答都一边倒地认为这事儿“弊大于利”。从最朴素的爱国之情而言,国家的领土疆域没有一片可以放弃。从现实利益而言,外蒙的区位和资源禀赋,对于中国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价值。外蒙独立是国家积贫积弱特殊时代背景下,遭遇境外强权趁火打劫无可奈何的结果,绝非反复衡量取舍之下的主动放弃。这段历史,无论再怎么挖空心思地用词遣句,来进行“丧事喜办”地勾勒描画,都改变不了这是一段屈辱史的事实。
不过,但凡在网络上多看一些关于蒙古国的信息,都能明白,当下,蒙古国整体上对于中国人并不算友好,这里面的历史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外蒙事实独立之后的几波清洗带走了存量的亲华派,反华教育则斩断了亲华派群体增量出现的可能……总之,从蒙古国的现状来看,“自古以来”派人士的期待有些不切实际。但是,事情也未必全然不可能。毕竟,因国家积贫积弱而失去的土地,大可以在国家富强之后再行图谋。至于错误历史下形成的错误观念,这里大概能够让藏传佛教来展现正本清源的价值了。外蒙古民众大都是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在清朝以来的历史上,外蒙过地区同中国的历次分分合合,都离不开哲布尊丹巴这面旗帜的影响。话说回来,无论是从现实的治沙,还是从历史出发的朴素感情,蒙古国都是很多国人的意难平,但这份意难平大概不会一直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