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蒙古国:夹在中俄之间,受中俄扶持,发展不起来却甩锅给邻国

浅溪钓月闲 2025-01-11 19:20:01

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地区,是中、日、韩、朝、蒙五个国家,中、日、韩、朝都在全球有特殊地位,中国是综合性强国大国,日、韩是世界经济强国,朝鲜则是军事强国。

这一地区内,最低调、最尴尬、最被忽视的,就是蒙古国。

蒙古国的地盘可不小,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在五国中仅次于中国,远超日韩朝。

但该国的土地荒漠化严重,气候寒冷,人口稀少,发展了近百年,加上非蒙古族人口才300万人,不如中国一个市。

至于蒙古国的经济,常年在世界百名外徘徊,人均GDP虽然比非洲好,但贫富差距巨大,底层牧民就是非洲水平。

对于本国的积贫积弱,蒙古国人“很清醒”,他们一直认为:“夹在中俄之间,被大国挟持,是蒙古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打开地图,蒙古的确被包围在中俄之间,这种地缘布局比较少见,类似的只有尼泊尔。

蒙古对外交往只能优先跟南北两大国打交道,中俄其实对蒙古国都不错,但蒙古很不领情,民族主义让蒙古对南北大国都抱有敌意。

除传统畜牧业之外,蒙古只有地下矿藏可以开发,当地矿产早期由苏联帮助开发,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则帮助蒙古开矿。

为了帮助蒙古,中俄出口技术和设备给蒙古国,中国还大量进口蒙古煤矿,这是蒙古的国家经济支柱。但蒙古国吃了中俄的饭,国内对中俄却很不待见。

好在蒙古国上层对形势看得很清,就算民间再不待见中国,经济上还是依靠中国,政客和富商都很亲华。

那么,蒙古现在究竟过得咋样?该国混成这个样子,到底是什么原因?蒙古有没有翻身的可能?

【一】

蒙古国:首都富,百姓穷

中国有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意思是一个人算家产,家里的活禽、畜不能算进去。这玩意价格波动大,而且生死难料,可能昨天还是“马畜弥山”,几天下来一场大病,或者一场大雪,牲畜全部死光,立地破产。

哪怕在今天,养殖业也是高风险产业,前一年赚钱,第二年破产的比比皆是。如果一个国家以畜牧业为生,那下场可想而知。

在我们隔壁的蒙古国,每年冬天的冰雪灾害都要冻死一堆牲畜,2024年的新闻报道里,2月寒流在蒙古国冻死200多万头牲畜,很多人惊叹数量多。

但这并不是近几年蒙古国最大的畜牧业损失,2022到2023年的寒潮,蒙古国冻死400多万头牲畜,那时候的情况比现在严重。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都是一群破产的牧民。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显示,蒙古国30%的人口,上百万人以放牧为生,而巧合的是,蒙古国的贫困率也在28%到29%徘徊。

住在在草原上的蒙古游牧家庭,一年到头放牧,牛羊的收购价格却很低。

更糟糕的是,蒙古国周围国家大都畜牧业发达,不需要进口,且蒙古国交通不便,肉制品出口比较困难。蒙古国本地最便宜的就是肉、乳制品,牧民辛苦一年,顶多自给自足。

因国家穷困、政府低效,蒙古国对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是空白,当地难以享受到现代化的医疗和教育,用“原生态”来形容这里再合适不过。

按照2022年数据,蒙古国民年平均收入在12060人民币,月均收入只有1000人民币左右。而且拥有这个收入的人,一般是东部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妇女的收入更低。

在蒙古国收入最低的西蒙古山区,人均月收入远低于千元人民币,而且当地家庭普遍多子,导致十几万人在温饱线挣扎。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心脏,也是蒙古唯一能称得上是城市的地方,这里居住着150万人,人口占全国的一半。

这座城市坐落在图拉河谷之中,谷底里还是高楼大厦,而两侧山区是一望无际的蒙古包和板房。

后者是乌兰巴托贫民窟,数十万人寄居在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政府也难以控制秩序。

与底层的贫困形成对比的是,乌兰巴托城内豪车遍地,官员和矿产富商、外国富豪穿金戴银,生活奢侈。

城里的夜店夜夜笙歌,高档酒店天天从中国空运海鲜。当地赌博产业兴盛,各国赌客们一掷千金,而在几百米外,乌兰巴托下水道里却住满了孤儿和乞丐。

【二】

蒙古现状:地大而无用,受牧业所困

蒙古国的各种经济指标、人文指数都在全球垫底,但蒙古国人居然曾因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跟美国相似,自称是“亚洲美国人”。

但更多的网友喜欢称他们为“亚洲的非洲人”,因为这里的整体条件是人民赤贫、产业落后、政府低效、环境恶化,实在太像黑非洲了。

蒙古国只有三个地方能称得上“城市”,首都乌兰巴托,古称“库伦”,是清朝的库伦将军所在地。这里有150万人居住,人口能占全国一半。

第二大城市叫额尔登特,位于蒙古国北部,人口只剩8万。第三大城市是达尔汗,只有5万人口,连中国的普通小镇都不如。

从蒙古国的三大城市,就能看出来这里百业萧条的第一大原因:该国人口太过稀少。

蒙古国隔壁的中国内蒙古省,目前人口是它的8倍。而人口少的问题,是蒙古国几百年的历史问题,有佛教原因、流行病原因、自然环境原因。

20世纪前,因为出家当喇嘛的男人太多,以及梅毒等流行病肆虐,大草原上的蒙古人曾不到20万,几乎要绝种。

20世纪初,蒙古国人口刚过50万,1950年代超过80万。随后当地在苏联扶持下发展,宗教和流行病被压制,该国人口在70年代剧增,超过150万,但此后人口增速放缓。

从那时起,困扰蒙古国人口增长的,主要是环境问题。

在古代,蒙古高原和南方中原的交界地在长城一线,这条文明界限不是人为划出的,而是降水线决定的。

从贝加尔湖往南,整个蒙古高原呈现林地、戈壁、草原的三段地貌,最密集的草原都在东部、南部,也就是内蒙,如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

再从今天的内蒙往北、往西,水草突然消失,一片大戈壁出现在蒙古高原南部。

这片“戈壁”,就是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征服的“大漠”,这里气候寒冷,降水稀少,上无飞鸟,下无人烟。

今天的蒙古国年平均降水量仅25毫米,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在全国行政区划里,南戈壁、东戈壁、中戈壁等十几个省都有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总面积占到蒙古国土的60%以上。

该国北方则以山地、林地居多,古代将这里的居民称为“林中百姓”。一个国家大片国土不适宜人口居住,这对一个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是致命的。

蒙古国的优质牧场集中在东部、北部,总面积才20万平方公里。

所以可以认为,这20万平方公里才是蒙古国的核心地区,如果把蒙古国340万人口放在20万平方公里上,当地的一切发展问题都会变得容易理解。

游牧的生产方式和农耕不同,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很少,所以该国哪怕当年有苏联在后面撑腰,人口也增长的十分缓慢。

蒙古国的人口密度是全球最小,每平方公里刚到2人,是标准的地广人稀。该国有7000万头牛羊骆驼,牲畜数目是人的几倍,按游牧民族的标准看,本是标准的“马畜弥山”,富庶至极。

但在蒙古学者眼里,这些牛羊和骆驼,反而是套在蒙古人脖子上的铁索,是国家贫困的一大元凶。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失去了财政上的补贴,工业品也十分匮乏,执政者面临如朝鲜“苦难行军”一般的窘境。

为了让人民活下去,蒙古国鼓励牧民扩大养殖,按牲畜头数发钱,所以家家户户养几百上千头牛羊,自己养活自己。

蒙古国这样鼓励了30年,蒙古的牲畜数目从2000万头,猛增到7000万头以上,牧民确实饿不死了,但蒙古的草场却被牛羊吃光了。

密度过高的放牧让草场无法休息,加上当地主要牲畜——山羊,会连草根一起吃掉,导致草场一年比一年稀疏。

荒漠化的草场只能荒废,牧民就到处迁徙,牛群、羊群一路吃,一路荒漠化,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因为当地商品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再多的牧群都无法变成财富。久而久之,牧民从政府拿到的补贴也越来越少,当地人是越放牧越穷,直到破产,流浪,甚至自杀。

牧群无法演变成直接经济价值,从经济账上算,蒙古国的过度放牧是亏本买卖——既没赚钱,又破坏了环境,政府为了治沙、治水,还要掏一笔钱。

当牧场萎缩到无处可去后,牧民放弃放牧,抛售牛羊再逃到首都,最后钻进贫民窟,这样的人现在有几十万。

【三】

不反腐却怪邻国,蒙古未来堪忧

人口问题、产业问题、环境问题都限制了蒙古国的发展,这些点,蒙古国政府也清楚。虽然畜牧业是蒙古国的“根”,但现在是工业社会,畜牧业只能当边角料。

好在近20年,蒙古国打造了新的支柱:矿产出口。

蒙古国自然条件艰苦,但天无绝人之路,在大戈壁和山峦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煤、铜、金、铅锌、稀土。

这些矿产遍布全国,储量大,质量好,在苏联时代就备受重视。跟朝鲜、古巴这些小国一样,蒙古以前也是靠出口矿石、原料换取廉价的能源和工业品,也曾有过高光岁月。

只是在90年代,因为苏联解体,苏系的贸易体系也跟着崩溃,蒙古的苦日子才开始。

对于蒙古国来说,南方是中国,北方是俄罗斯,生意基本只能和这两个大国做。但北方的俄罗斯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矿,所以蒙古的矿石大部分要卖给中国。

假如蒙古国有石油,那是想穷也难,可是当地盛产的是另一种能源——煤炭,这个东西附加值比石油天然气差了不少。

在中俄的帮助下,蒙古国重振矿业,21世纪初开始稳定出口矿石,俄罗斯买一点,中国买大头。

见该国的交通不便,中俄就投资修建公路、铁路,蒙古国每年100多亿美金的GDP,基本都靠卖矿支撑。

2023年,蒙古国的GDP有170多亿美金,还不如隔壁中国的内蒙古省。但考虑到该国只有340万人,这个收入也足以让大多数人解决温饱。

可是蒙古国政府的腐败,让矿业利润被政客和商人瓜分,一滴都不落到百姓手里。

世界著名的廉政调查机构“透明国际”公布数据显示,蒙古国的腐败程度是世界前30%,常年排在全球腐败榜前列。

考虑到这个排名还会计算人口和经济状况,蒙古国实际的腐败程度可能比数据显示更夸张。

该国的司法体系、税务体系、金融体系、公务体系都有严重腐败,行贿是民间风气,政商勾结被认为是正当生意手段。

凡是外国人来蒙古投资,政府都会主动要求对方给好处,甚至入股,连美国人都不例外。

曾有美国制造商去蒙古投资,当地干部居然要求美国人送自己的孩子去美国念书,否则这生意不会好做。

蒙古国最重要的煤炭产业是腐败的重灾区,“开矿许可证”曾被公开拍卖,矿产出口被既得利益者垄断。

这几十年如一日的,由上至下的腐败,吸光了蒙古国发展的那一点点结晶。

在90年代,蒙古GDP仅仅30亿美金,人口和现在相当,但贫困率比现在低。如今蒙古GDP增长了4-5倍,贫困率不降反升,其实就是“硕鼠”吃掉了国家的财富。

蒙古国现在只有两个执政党——人民党、民主党,虽然是两个党,但其实他们是一家人,这点的确很像美国。

两党的高层领袖和手下、亲朋,组成了蒙古国的顶上阶层,蒙古平民嘲讽为“新贵族”。这个群体核心人数在2000人上下,他们通过股权,控制全国一半以上的经济收入。

这帮人吃干抹净,连汤都不给底下老百姓喝。

而作为一个干旱国家,一个游牧业发达国家,水资源是国家存亡的命脉。

蒙古政府每年确实拨款给基础设施建设,但大部分钱在层层拨款过程中就被分割、划走。最后落入基层,连发工资都够呛,结果就是蒙古国有数百条河流彻底断流。

现在除了中俄投资的一些项目,或者联合国的项目外,蒙古国本身难以推进任何基建,这导致牧区的性传染病在新世纪泛滥,连非洲都自叹不如。

当然,蒙古国也有有识之士主张反腐,但国家权力牢牢把握在少数人手里,反腐就是“左手反右手”,双方借反腐互相倾轧,争夺赚钱的机会。

最经典的是2023年蒙古煤炭行业反腐,反来反去,贪官没抓到几个,却推翻了和中国的煤炭出口合同。

蒙古国要重新定价,此举既没有商业信誉,也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让中国多掏钱满足蒙古官员的胃口。

冷战结束30年来,蒙古国原地踏步,政府的腐败无能显然要背大锅。

可为了转移矛盾,蒙古政府有意宣传“邻国威胁论”,认为是中俄的“夹逼”,中国人拿走了所谓的“南蒙古”,俄罗斯人拿走了西伯利亚,才造成蒙古国现在的贫困。

可历届蒙古总统上台,都必然要搞好对华对俄关系,尤其是对华关系,因为中国几乎是蒙古煤炭唯一买家,是蒙古国的衣食父母。

在这种戏剧性的循环中,蒙古国走了30年,现在来看还会继续走下去。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蒙古国荒漠化现状、成因及草原畜牧业前景研究》布仁高娃

2.《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困境》文虎

0 阅读:2
浅溪钓月闲

浅溪钓月闲

浅溪钓月闲